1.為脾受風邪之病。《素問·風論》:“脾風之狀,多汗惡風,身體怠惰,四肢不欲動,色薄微黃,不嗜食,診在鼻上,其色黃。”《素問·玉機真藏論》:“肝傳之脾,病名曰脾風,發癉,腹中熱,煩惱,出黃。”此病須與太陽病、太陰病和一些濕病相區別。治宜白朮湯。
2.即慢脾風。詳該條。
3.指搐後變瘧的病證。《幼科發揮》:“發搐後變瘧者,此脾風之證也。”
4.道教謂四委月中風者。《太清道林攝生論•居處第六》:“以四委戊己傷於風者,為脾風”。
相關詞條
-
慢脾風
慢脾風即慢驚風的脾腎陽衰證,為虛極之侯,陽虛極而生內風。常見症狀有食慾大減,強食少許猶不能消化,醫者猶投以消食開瘀之劑,脾胃益弱,漸至吐瀉交作,間發抽掣...
名稱來源 病症詳解 -
馬脾風
馬脾風是出自《醫學綱目》的一種病症名,又名風喉、暴喘。多因“胸膈積熱,心火凌肺,痰熱壅盛”(《幼幼集成》)所致。
-
脾風膏
每服半皂子大,荊芥、蔥湯化下。 製備方法: 上為末,煉蜜為膏。
參考資料 -
脾風白朮湯
脾風白朮湯,組成: 白朮7錢5分,茯苓7錢5分,防風7錢5分,防己7錢5分,人參5錢,甘草5錢,白芍1兩,附子1兩,麻黃1兩,苡仁1兩。 主治: 中風。
參考資料 -
馬脾風似癇
馬脾風似癇,病證名。急驚風類證之一。
-
養脾
健脾在中醫上指健運脾氣的一種治法。適用於脾氣虛弱,運化無力所致的脘腹脹滿、大便溏泄、食欲不振、肢倦乏力等症。常用方藥如參苓白朮散、香砂六君子湯等。
內容簡介 日常注意 健脾食品 健脾食療方 -
脾風疝
脾風疝,病症名,陰有餘,病肉痹、寒中;不足,病脾痹,滑則病脾風疝,記載於《素問·刺逆從論》之中。
-
脾風多涎
脾風多涎,病證名。 由風邪襲入脾胃所致。 治宜調和脾胃,疏風豁痰。
-
脾病
脾病,泛指脾臟各種病證。《內經》曾載述脾風、脾熱、脾瘧、脾咳、太陰嘔吐、泄瀉、脾脹、脾疸、脾痹、脾心痛、太陰腰痛、脾疝等多種病證,後世臨床文獻又有較多的...
病因病機 臨床表現 辨證施治 預防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