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一名脾經咳嗽。多由脾虛土不生金或脾胃濕熱逆熏於肺所致。《素問·咳論》:“脾咳之狀,咳則右脅下痛,陰陽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可兼見多涎、咳引小腹等證。參見脾經咳嗽、內傷咳嗽條。
②十咳之一。見《諸病源候論·咳嗽病諸候》。症見咳而涎出不止,咳引少腹。參見十咳、咳嗽條。
③五嗽之一。見《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參見五嗽條。
相關詞條
-
五臟六腑咳
五臟六腑咳是《素問·咳論》對咳證的五臟六腑分類方法,是一種掌握特徵的方法。它為咳嗽的辨證論治奠定了理論基礎。雖然經文所述症狀尚不全面,但後世醫家在此基礎...
概念 解讀 中醫套用 -
頓咳
頓咳,中醫病名。小兒時期感受時行邪毒引起的肺系時行疾病,臨床以陣發性痙攣咳嗽,咳後有特殊的雞啼樣吸氣性吼聲為特徵。本病因其咳嗽特徵又名“頓嗆”、“頓嗽”...
名詞解釋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病因 病機 臨床診斷 -
養脾
健脾在中醫上指健運脾氣的一種治法。適用於脾氣虛弱,運化無力所致的脘腹脹滿、大便溏泄、食欲不振、肢倦乏力等症。常用方藥如參苓白朮散、香砂六君子湯等。
內容簡介 日常注意 健脾食品 健脾食療方 -
喉咳
喉咳多由咽喉疾病治未愈,遷延而來。喉咳的發生, 常因外邪侵襲,稟質特異,衛表不固,臟腑虛損,或臟腑功能失調,咽喉失於濡養而致,氣候、飲食、情志等因素亦可誘發。
疾病名稱 疾病簡介 病因病機 診斷要點 診斷依據 -
十咳
十咳,十種咳病。指風咳、寒咳、支咳、肝咳、心咳、脾咳、肺咳、腎咳、膽咳、厥陰咳。
概述 見於 -
脾病
脾病,泛指脾臟各種病證。《內經》曾載述脾風、脾熱、脾瘧、脾咳、太陰嘔吐、泄瀉、脾脹、脾疸、脾痹、脾心痛、太陰腰痛、脾疝等多種病證,後世臨床文獻又有較多的...
病因病機 臨床表現 辨證施治 預防保健 -
脾水
脾水是五臟水腫病之一。是由脾陽虛、脾失運化水濕的功能引起的水腫病。其基本徵候特徵在《素問至真要大論》有諸濕腫滿,皆屬於脾的記述。《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
歷史記載 病因 症狀 藥方 飲食 -
胃咳
胃咳,病名,是指胃氣上逆所致的咳嗽。
-
勞咳
1、指久嗽成勞或勞極傷肺所致者。2、即火郁嗽。3、即邪嗽、窪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