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說明
胡思敬,字漱唐,一字笑緣,晚號退廬居士。江西宜豐縣新昌鎮人。生於1869年(清同治八年)。祖父胡元英,貴州省鎮遠知縣,曾授"雲騎尉"世職。父(上焱下木)雲,候選知縣。思敬少時聰穎,六七歲時,他母親就"教以歌謠,有絕似古樂府者"。9歲,跟著父親就讀於治陽胡氏家塾。1887年(光緒十三年)入學。不久入南昌經訓書院肄業四年。1893年中舉,次年成進士。後選取翰林院庶吉士,未幾任吏部考功司主事。1908年(宣統元年)補遼瀋道監察御史,轉掌廣東道監察御史。
他不畏權貴,對權奸、貪吏、妖人、宄黨無不指名彈劾。任職不及三年,共上疏四十八次。宣統三年(1911)3月,憤於進行不接受勸諫,乃掛冠離京,定居南昌,潛心著作,校輯圖書。
民國初年,江西學術界公推他為江西省教育會會長,他堅辭不就。定居南昌後,仍經常出入書店,後來館藏達40萬卷,特別是各縣縣誌,尤注意收藏。
他“益肄於學,日至書肆搜求經籍。老僕負囊從其後,無所不收,蓋亦無所不讀。”時藏書達二十萬卷,全部攜回南昌,在東湖濱築室,樓上稱“問影樓”,樓下為江西私立退廬圖書館,對外開放。後又繼續充實藏書,館藏最多時達四十萬卷。抗日戰爭期間,南昌淪陷前夕,其後人將藏書遷至宜豐胡氏私宅,於民國三十六年(1947)恢復開放。1953年,由縣文化館報請省圖書館處理。後運到南昌,由省圖書館清理編目,至今供人研究參考。
晚年,思敬還致力建設鄉賢祠宇,從事有益於鄉梓,有益於社會的活動。在南昌,先後建新昌三君子祠,祀宋狀元姚勉、明侍郎鄒維璉、明戶科給事中吳甘來。又建明季六君子祠,祀袁繼成、楊廷麟等6鄉賢。在宜豐,又曾重修殷賢祠,祀伯夷、叔齊;創建梅陶二公祠,祀漢梅子真,晉陶淵明;重修陳節愍公祠,祀明代陳泰來。1920年又將城北古柏園,加以修葺,改名"冬青園"。在周家坳倡設"鹽步書院",聘請邑中名宿教授青少年以經史。
1922年,他遷居南昌,是年4月30日病逝於南昌,終年53歲。他逝世後,友人魏元曠,又為他編印有《退廬文集》、《退廬詩集》、《退廬箋牘》。台北文海出版社將他的著作8種,定名《退廬全集》,收入《近代中國史料叢書》列為第45集,公開出版。
主要著作
胡思敬的主要著作有:《退廬疏稿》四卷(附《附錄》一卷)、《驢背集》四卷、《丙午厘定官制芻論》二卷(附《附錄》一卷)、《戊戌履霜錄》四卷、《王船山〈讀通鑑論〉辨正》二卷、《鹽乘》十六卷、《國聞備乘》四卷、《大盜竊國記》一卷等。《〈古文辭類纂〉補》、《聖武記纂誤》、《魯論六要類釋》,《問影樓輿地叢書》(共十五種、四十四卷);《問影樓叢刻初編》(共九種、三十六卷);《豫章叢書》(共收唐宋以來江西曆代名人著作經、史、子、集一百零三種、六百九十四卷、二百六十六冊)。 還有《退廬詩集》4卷、《驢背集》4卷、《鹽乘》16卷、《王船山讀通鑑辨正》2卷(由南昌退廬全書本,刊於1913年)。共五種。此外,尚有《退廬文集》7卷、《陟岵集》2卷、《陟屺集》2卷、《萊舞集》2卷、《問影樓藏書目錄初稿》3卷、《續稿》2卷、《退廬疏稿》4卷、《補遺》1卷、《丙午厘定官制芻論》2卷、《附錄》1卷、《戊戌履霜錄》4卷、《審國病書》1卷、《九朝新語》16卷、《十朝新語外編》1卷、《國聞備乘》4卷、《大盜竊國記》1卷、《理學類編校勘記》1卷、《年曆考》2卷附《校勘記》1卷、《藏一話腴校勘續記》1卷、《拾遺錄校勘續記》1卷、《文標集校勘記》1卷、《雲台編校勘記》1卷、《舍人集校勘記》1卷、《宗伯集校勘記》1卷、《朝散集勘校記》1卷、《曲阜集校勘續記》1卷、《王魏公集校勘續記》1卷、《溪堂集校勘補遺》1卷、《飄然集校勘續記》1卷、《野處類稿校勘記》2卷、《應齋雜著校勘記》1卷、《誠齋策問校勘續記》1卷、《雲莊集校勘記》1卷、《義豐集校勘記》1卷、《自鳴集校勘記》1卷、《格齋四六校勘記》1卷、《雲坡舍人集校勘續記》1卷《〈後記〉》1卷、《碧梧翫芳集交勘記》1卷、《須溪集校勘記》1卷、《芳洲集校勘續記》不分卷、《松巢漫稿校勘續記》不分卷、《揭文安公集校勘記》1卷、《樂庵遺稿校勘續記》1卷、《僅存集校勘續記》不分卷、《范德機詩集集校勘記》1卷、《芳谷集校勘記〉1卷、《山窗余稿校勘記》1卷、《寓庵詩集校勘續記》不分卷、《靜居集校勘續記》1卷、《春雨軒集校勘續記》不分卷、《豈山文集詩集校勘記》1卷、《髻山文鈔校勘續記》1卷、《朱中尉詩集校勘續記》1卷、《四照堂文集詩集校勘記》1卷《校勘記補》1卷、《恥夫詩鈔校勘記〉1卷、《懷葛堂集校勘續記》1卷、《暢谷文存八卷附校勘記》1卷、《寒夜錄校勘續記》1卷、《豫章詩話校勘記〉1卷等;還有《古文辭類纂補》、《聖武記纂談》、《魯論方要類釋》、《明人小史八種》、《九宋人集》、《元二大家集》等。並輯有《三家易說》三種4卷、《問影樓輿地叢書》15種46卷。
清代的那些名人和賢士
清代自努爾哈赤稱帝至末帝溥儀,共歷十二帝;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清廷先後鎮壓了各地的農民起義和南明抗清武裝,逐步統一全國。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清朝被推翻,從此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自此之後,中國脫離了帝制而轉入了民主革命時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