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廣芬

胡廣芬,出生於1969年,貴州省遵義縣貴三紅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1990年,隨著眾多打工人潮一起,來到中國最早開放的廣東東莞的一家外資企業打工,經過7年打工生涯,胡廣芬於1998年帶領數名工人一起返鄉,創辦遵義縣貴三紅系列辣椒食品廠,開始生產具有貴州特色的辣椒產品,由於敢闖敢拼,味道獨特,口感良好,生產出的辣椒製品深受全國廣大客戶的喜歡,特別是2012年投入生產的 “年產10萬噸辣椒製品擴能技改項目”生產的泡椒產品更受市場青睞。短短几年時間,由原來的一間員工不足10人,廠房100多平米,月產值不足5萬元的作坊式小廠,發展壯大成為占地280畝,職工211人,基地10萬畝,椒農8萬戶,年產值達3億元,創稅收1000多萬元的貴州遵義貴三紅食品有限責任公司。

基本信息

人物履歷

1969年,胡廣芬出生於綏陽縣鄭場鎮。

1990年初,南下廣東打工,進了東莞市厚街鎮雙威鞋廠,短短半年的時間,被破格提升為管理組長,管理本廠針車手工組200餘名工人。

1991年,被提升為針車車間副科長,管理職工1000餘人。

1993年,被派到香港培訓,隨後再次破格提拔她為副廠長,並享受每月1000元的效益津貼。

人物經歷

創業初期

1998年,胡廣芬創辦辣椒加工廠,從定包裝瓶、購買原材料,到最後把工廠籌建完,總共花掉了近70多萬元。
2001年,胡廣芬把家裡的120多萬元積蓄花光,耗盡家當,而且還欠下了上百萬元外債。此時的“三娘”已被全村人嗤笑為“敗家媳婦”。

創業摸索期

2002年,蝦子鎮毗鄰的新舟鎮的遵義縣貴山紅辣椒食品廠,因經營不善提出轉讓。胡廣芬東拼西湊用80萬元將該廠整體購買。那時的廠員工不足10人,年產值僅60萬元的作坊式小廠。
2003年,政府領導多次到“貴山紅”考察,動員她將廠遷到蝦子鎮,政府提供閒置的生產場地作為廠房。胡廣芬被一片真誠打動。“貴山紅”辣椒製品廠落戶蝦子鎮,發展煥發出蓬勃生機。

2003年底,遵義市蝦子鎮政府想引進一家辣椒加工企業。時任貴州省遵義縣蝦子鎮副鎮長李金洋專門找到她,了解了她的壯志雄心和創業目標後,非常欣賞胡廣芬的創業精神,並認可胡廣芬的創業可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就提出要給予扶持,不僅要給她提供免費廠房,還要幫她打造10000畝辣椒基地。
2004年初,胡廣芬和蝦子鎮辣椒農戶簽下了13000畝辣椒回收協定。這一年,胡廣芬把精力和時間放在市場上,自己任銷售經理,開著破舊的麵包車,奔跑在遵義的各個商店和市場,一瓶一箱的賣貨,一元十元的收款;怕耽誤白天的工作時間,專門選晚上坐火車硬座,帶著業務人員出差湖南、湖北、重慶……
2005年4月,胡廣芬突然接到了一個陌生的電話,這個電話給她帶來了驚喜和希望。給她打電話的是一家大型超市連鎖。原來,胡廣芬的銷售員曾把產品送給對方,他們品嘗後感覺很不錯,在貴州省遵義縣蝦子鎮副鎮長李金洋的陪同下,他們觀看了貴三紅工廠生產環節,品嘗了辣椒產品,最終決定訂購她的產品。並簽了一年的契約,每個月1500件的訂單量。這個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讓胡廣芬激動不已,讓當地人驚訝萬千。
2007年,投資250萬元進行了廠房標準化改造,建立了檢驗檢測化驗室。在管理、質量、計量、食品安全等方面邁上了新台階。

2009年10月,胡廣芬帶領貴三紅取得訂單總量達到了3000多萬元。

創業發展期

2017年,胡廣芬帶領貴三紅成為中國辣椒產業中成長性最快的辣椒品牌之一,中國餐飲渠道辣椒產品供應的第一品牌。
2017年,胡廣芬帶領貴三紅推出的開胃佐餐伴侶——“辣三娘”系列產品。

人物成就

1、貴三紅被評為“貴州省級農業龍頭企業”
2、2008年10月榮獲貴州省第三屆創業之星稱號;
3、2008年榮獲全國優秀農民工稱號;
4、2009年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
5、2015年6月榮獲“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6、2015年9月榮獲“十大貴商傑出人物
7、2016年榮獲“全國十佳辣椒產區帶頭人”等榮譽,被稱為“中國辣農第一人”。

公益活動

1、胡廣芬始終關注留守婦女兒童,關心貧困農民的生產生活。以辣椒產業鋪就脫貧致富路,帶動當地百姓就近就業,脫貧致富。胡廣芬創辦的貴三紅企業大量吸納返鄉農民工和留守婦女,直接解決就業300多名,其中80%為女性,發展辣椒種植基地10萬畝,惠及貧困椒農5餘萬人,戶均增收4000餘元,為當地解決就業、扶貧攻堅和社會穩定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2、胡廣芬積極參與“百企幫百村”“春暉行動”“春蕾計畫”“貧困大學生捐助”等幫扶活動,近三年來,累計扶貧損款近50萬元。其中2015年向蝦子國小損款5萬元、向三岔國小每年損款3000元資助三名貧困學生、向三岔鎮抗旱救災辦公室捐款5萬元、向西坪鎮白沙村貧困戶陶容芬捐款10000元、為三岔鎮紅星村板橋寨村民組捐款30000元用於安裝農灌水泵,直接解決200畝土地的澆灌難題、向三岔鎮紅星村貧困老黨員張良宇、李德生及公司困難職工等捐助了價值10餘萬元的物資和現金,公司還設立了金秋助學金,每年至少資助5名以上貧困大學生入學,受到社會普遍好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