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動是孕婦的一種主觀感覺,受孕婦的敏感程度、工作性質、羊水量、腹壁的厚度等因素影響,多數孕婦能正確地反映胎動的情況。曾有學者把孕婦計數的胎動與電子儀器所測的胎動作了對比,二者基本相符,故臨床上通過孕婦或家屬數胎動來判斷胎兒的安危有一定的價值。
正常的胎兒活動均有各自的睡眠規律,胎動的次數、強弱也有一定的規律性。在妊娠後期還有“生物鐘”的習性,清晨胎動最少,中午以後逐漸增多,晚上最為活躍。在1888年就有關於各種胎動臨床意義的報導。在胎盤功能不足或胎兒有一些疾病時,胎動常常減少,在某些慢性疾病引起的胎兒宮內死亡之前,常有幾天胎動逐漸減少或消失,然後胎心消失即胎兒死亡,所以,對嚴重宮內缺氧的胎兒,胎動減少或消失需要立即進行搶救。
根據胎兒的活動特點,胎動計數已成為孕婦進行自我監護的基本方法之一。我們在為孕婦作定期產前檢查時,指導孕婦可在固定時間,早、中、晚各計數胎動1小時,三次相加乘4即為12小時胎動數,正常胎動每小時>=3次或>=30次/12小時,若當天的胎動次數較以往減少30%或以上者,為胎動減少。在胎動減少組中,圍產兒死亡率、發病率明顯增高。胎動一旦消失,胎兒隨時可能發生死亡,死亡時間大多在胎動消失後12-72小時。
總之,當胎動次數大幅度持續下降或胎動消失,都是胎兒情況危急的警報,應起重視。有的時候,劇烈的胎動亦可提示胎兒宮內缺氧,可見於胎盤早剝或臍帶受壓,若不及時處理,胎動即可消失,亦可發生胎死宮內。
所以,孕28周后的孕婦應當學會胎動計數這一自我監護的方法。一旦發現胎動異常,應立即去醫院。醫生將根據各種檢查的結果綜合地來分析、判斷胎兒情況,提出具體措施,包括及時終止妊娠,以保證圍產期的母嬰安全。
相關詞條
-
胎兒
胎兒,是指妊娠8周以後的胎體。妊娠4~8周娩出的胎體為胚胎。胚胎期重要器官逐漸形成,在胎兒期各器官進一步發育成熟。胎兒在妊娠28周以前娩出的現象稱為流產...
-
《兒童健康紅寶書(胎兒篇)》
《兒童健康紅寶書(胎兒篇)》講述了胎兒的保健知識。
內容簡介 目錄 文摘 -
胎動改變
胎動(Fetalmovement),指的是胎兒在子宮腔里的活動衝擊到子宮壁的動作。懷孕滿4個月後,即從第5個月開始母體可明顯感到胎兒的活動,胎兒在子宮內...
原因 檢查 鑑別診斷 緩解方法 -
胎動計數
胎動變化能反映胎兒在子宮中的狀態,通過胎動計數可以初步判斷胎兒在宮內的安危。胎動急劇減少或胎動頻繁之後的減少一定要及時就醫。
解釋 胎動變化規律 胎動計數方法 辨別異常胎動 臨床套用 -
胎動頻繁正常嗎
一天裡,胎兒有兩個活躍高峰,胎動頻繁。一次是在上午7~9點,一次是在晚上11點到第二天凌晨1點。其他時間,尤其是清晨,胎動相對較少。大致的規律是每小時不...
胎動頻繁正常嗎 胎動頻繁的表現 胎動頻繁的危害 如何預防胎動頻繁 胎動頻繁的原因 -
胎兒發育
大多數的胎兒都將在孕40周誕生,但真正能準確地在預產期出生的嬰兒只有5%,提前兩周或推遲兩周都是正常的。但如果推遲兩周后還沒有臨產跡象,那就需要採取催產...
概述 相關資料 胎兒發育階段 孕八月變化 孕九月變化 -
胎兒體重計算器
胎兒,是指妊娠8周以後的胎體。妊娠4~8周娩出的胎體為胚胎。胚胎期重要器官逐漸形成,在胎兒期各器官進一步發育成熟。胎兒在妊娠28周以前娩出的現象稱為流產...
胎體發育特徵 子宮裡的胎兒 胎兒的營養 胎兒的感覺功能 胎兒健康 -
胎兒窘迫
胎兒在宮內有缺氧徵象,危及胎兒健康和生命,稱為胎兒窘迫。胎兒窘迫是一種綜合症狀,是當前剖宮產的主要適應證之一。胎兒窘迫主要發生在臨產過程,也可發生在妊娠...
病因 臨床表現 診斷 治療 預防 -
胎動的感覺
感覺胎動當您開始能夠感覺到胎動時,表示胎動透過子宮壁傳導到腹壁的神經末梢。 舉例來說,如果胎兒面朝著脊柱方向踢打的話,您可能無法感覺到胎兒朝著腹部或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