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來源
背扁黃耆(原變種)AstragaluscomplanatusBungevar.complanatus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42(1)卷|| 豆科 LEGUMINOSAE||背扁組Sect.Phyllolobium(Fisch.)Bunge||背扁黃耆(原變種)AstragaluscomplanatusBungevar.complanatus
27a.背扁黃耆(原變種)圖版29:7-11var.complanatus
形態特徵
主根圓柱狀,長達1米。莖平臥,單1至多數,長20-100厘米,有棱,無毛或疏被粗短硬毛,分枝。羽狀複葉具9-25片小葉;托葉離生,披針形,長3毫米;小葉橢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5-18毫米,寬3-7毫米,先端鈍或微缺,基部圓形,上面無毛,下面疏被粗伏毛,小葉柄短。總狀花序生3-7花,較葉長;總花梗長1.5-6厘米,疏被粗伏毛;苞片鑽形,長1-2毫米;花梗短;小苞片長0.5-1毫米;花萼鍾狀,被灰白色或白色短毛,萼筒長2.5-3毫米,萼齒披針形,與萼筒近等長;花冠乳白色或帶紫紅色,旗瓣長10-11毫米,寬8-9毫米,瓣片近圓形,長7.5-8毫米,先端微缺,基部突然收狹,瓣柄長2.7-3毫米,翼瓣長8-9毫米,瓣片長圓形,長6-7毫米,寬2-2.5毫米,先端圓形,瓣柄長約2.8毫米,龍骨瓣長9.5-10毫米,瓣片近倒卵形,長7-7.5毫米,寬2.8-3毫米,瓣柄長約3毫米;子房有柄,密被白色粗伏毛,柄長1.2-1.5毫米,柱頭被簇毛。莢果略膨脹,狹長圓形,長達35毫米,寬5-7毫米,兩端尖,背腹壓扁,微被褐色短粗伏毛,有網紋,果頸不露出宿萼外;種子淡棕色,腎形,長1.5-2毫米,寬2.8-3毫米,平滑。
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用途
種子入藥稱沙苑子和潼蒺藜,有補腎固精、清肝明目之效,主治腰膝酸痛、遺精早泄、遺尿、尿頻、白帶、神經衰弱及視力減退、糖尿病等症。全株可作綠肥、飼料;根系發達,也是水土保持的優良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