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胃大部切除的手術方式很多,但基本可分為二大類。


2.畢羅(Billroth)氏Ⅱ式 是在胃大部切除後,將十二指殘端閉合, 而將胃的剩餘部分與空腸上段吻合。自1885年畢羅Ⅱ式倡用以來,至今也有多種改良術式。此法優點是:胃切除多少不因吻合的張力而受限制,胃體可以切除較多。潰瘍復發的機會較少,由於食物和胃酸不經過十二指腸,直接進入空腸,十二指腸潰瘍即使未能切除(曠置式胃大部切除術),也因不再受刺激而癒合。因此臨床上套用較廣,適用於各種情況的胃十二指腸潰瘍,特別用於十二指腸潰瘍。缺點是:手術操作比較複雜,胃空腸吻合後解剖生理的改變較多,引起併發症的可能性較多,有的併發症甚為嚴重。

3.胃大部切除術後胃空腸Roux-en-Y吻合 1.遠端胃大部切除後,縫合關閉十二指腸殘端;2.在距十二指腸懸韌帶10-15cm處切斷空腸;3.殘胃和遠端空腸吻合;4.距此吻合口以下45-60cm處,空腸與空腸近側斷端吻合。優點:防止術後膽胰液流入殘胃,減少反流性胃炎發生。
原則
胃大部切除術的具體操作,雖然各術者習慣不盡一樣,但有著共同遵守的原則:
1.胃切除範圍 胃切除太多可能影響術後進食和營養狀態;切除太少,術後胃酸減少不夠,易導致潰瘍復發。按臨床經驗一般切除2/3~3/4為宜。
2.吻合口大小 吻合口太小易致狹窄,吻合口太大食物通過太快,易發生傾倒綜合症。一般3厘米約二橫指為宜,多餘胃端可縫合關閉。
3.吻合口與橫結腸的關係 胃空腸吻合口位於結腸前或結腸後,可按術者習慣,只要操作正確,不會引起併發症。
4.近端空腸的長度 因空腸近端黏膜抗酸能力相對比遠端強,為了避免發生吻合口潰瘍,原則上近端空腸越短越好。結腸前術式以15~20厘米為宜。結腸後術式一般要求近端空腸6~8厘米以內。
5.近端空腸與胃大小彎的關係 近端空腸段和胃小彎還是與胃大彎吻合,可按各術者習慣而定,但吻合口的近端空腸位置必須高於遠端空腸,使食物不會發生淤積,如果近端空腸與胃大變吻合,必須注意將遠端空腸段置於近端空腸段的前面,以免術後內疝形成。
術後併發症:術後胃出血、十二指腸殘端破裂、胃腸吻合口破裂或瘺、術後梗阻等併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