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腺鱗癌

肺腺鱗癌

肺腺鱗癌只占多有肺癌的0.6%-2.3%。根據WHO新分類,腫瘤必須含有至少10%的腺癌或鱗癌成分時才能診斷為腺鱗癌。常位於外周並伴有中央瘢痕形成。在轉移特徵和分子生物學方面與其他非小細胞肺癌無差別。肺腺鱗癌的早期可無明顯臨床症狀,中、晚期仍然以咳嗽、血痰、胸痛、胸悶為主要表現。肺腺鱗癌中腺癌成分起源於單克隆性鱗狀成分, 即肺腺鱗癌中腺癌和鱗癌成分是起源於同一幹細胞。目前非小細胞肺癌普遍接受的模式為手術、化療、放療及分子靶向治療等相結合的多學科綜合治療模式。

疾病病理

肺腺鱗癌中腺癌成分起源於單克隆性鱗狀成分, 即肺腺鱗癌中腺癌和鱗癌成分是起源於同一幹細胞。提示起源於較小支氣管的肺腺鱗癌(周圍型)更易向腺癌方向分化, 而起源於較大支氣管的肺腺鱗癌(中央型)更容易向鱗癌方向分化。

臨床表現

1、 多發群體

男性患者發病明顯多於女性病人。

2、 臨床症狀

肺腺鱗癌的早期可無明顯臨床症狀,中、晚期仍然以咳嗽、血痰、胸痛、胸悶為主要表現。

3、 病變部位

腫瘤多位於右肺,其中又以右肺上葉居多。周圍型腫瘤多於中心型

輔助檢查

臨床常需結合其他肺癌診斷方法聯合診斷,如支氣管鏡檢查、痰脫落細胞學檢查、MRI等肺癌診斷方法,聯合診斷,提高肺腺鱗癌早期確診率,及早治療。

1.肺腺鱗癌的CT臨床診斷具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對肺癌高危人群容易診斷明確,篩查範圍小,有利於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肺腺鱗癌的CT臨床表現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肺腺鱗癌的位置:肺腺鱗癌腫瘤大多位於肺周圍,此外,在分布上,病灶大多位於上葉後段。

(2)、大小:肺腺鱗癌腫塊直徑約為0.9-6.0cm;

(3)、密度:肺腺鱗癌密度多不均勻,或有細沙粒樣鈣化,CT增強掃描均表現為不均勻明顯強化,強化程度達23.5HU;

(4)、常見CT徵象:肺腺鱗癌病灶多見分葉征,胸膜凹陷征等。

總之,肺腺鱗癌具有一定的影像學特點,在多層螺旋CT上主要表現為位於周邊肺野,右肺多見,呈分葉狀軟組織腫塊,大多密度不均,偶有空洞形成。

但同時肺腺鱗癌CT診斷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出現細沙粒樣鈣化,有可能與肺結核或其他炎症相混淆。

2. 纖維支氣管鏡下,腺癌為主者多數為浸潤或不典型病變,以管腔內新生物為表現的甚少;同樣隨腺癌成分減少、鱗癌成分增加, 纖維支氣管鏡下浸潤或不典型表現者減小, 而以新生物為表現的增多。

疾病治療

肺腺鱗癌屬於非小細胞肺癌的一種。目前非小細胞肺癌普遍接受的模式為手術、化療、放療及分子靶向治療等相結合的多學科綜合治療模式。

(1)手術治療最為重要

手術為能良好耐受手術的I期、II期患者提供治癒機會,且IIIa期可完全切除的患者也首選手術治療。手術方式包括肺葉切除術、支氣管袖式肺葉切除術、全肺切除術及電視胸腔鏡輔助胸外科手術(VATS,Video 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

(2)化、放療

化療及放療在肺腺鱗癌中主要踴躍

A. 手術前、後的輔助治療

B. 晚期患者病灶無法切除的局部治療

C. 不可治癒患者的姑息治療,根據患者腫瘤分期、PS評分等因素選擇化療和放療的具體方式

目前有國內研究發現,術後放療影響預後,而術後化療對預後無明顯改善。考慮主要是因為腫瘤組織的複雜性,癌細胞成分不一致,造成術後化療放療困難。

關於肺腺鱗癌的放化療治療的有效性尚需要大樣本的研究證實。

(3) 分子靶向治療

目前明確其療效的有: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吉非替尼及厄洛替尼,VEGF抑制劑貝伐單抗及EGFR拮抗劑西妥昔單抗。[1-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