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變化,現代父母在孩子身上花的錢已越來越多。從懷孕前的營養品、書籍,到懷孕後的防輻射服、胎教光碟,到孩子出生後的飲食、服裝、車、床、日用品、玩具、圖書等等各類嬰幼兒用品,再加上早期教育的開支,粗略一算,孩子的花銷竟高達家庭總開支的一半。育兒成為了一種高消費。隨之出現了對育兒父母的形象稱呼——“育霸”。
也有家長認為在有些衝動之下買來的兒童用品不見得實用。比如,吸鼻器的管子極易刺傷嬰兒嬌嫩的鼻黏膜,引發鼻炎,根本沒用;兩歲前的孩子也不需要價格昂貴的專用掏耳勺,只要注意外部清潔、避免進水就夠了;如果用普通的小勺就可以將藥完好地餵送到寶寶口中,何必還要買38元一個的餵藥器,很多圖書在封面上做盡了文章,打上“兒童必讀、啟迪性讀物”等字樣,吸引了不少家長的眼球,但翻開一看,內容卻是大同小異。
易形成者
育霸常常是那些越是捨得大把給孩子花錢,卻越是捨不得花時間和精力來陪伴孩子的父母。他們經常把孩子送到父母那裡,或者請個保姆來看護孩子,會常常給孩子買昂貴的衣服和玩具以補償。
相關產品
現在的寶寶基本上都是“有車一族”,而且嬰兒車都不止一輛。孩子坐的是“寶馬”還是“賓士”也是小區父母攀比的一項。在已經有了兩輛嬰兒推車的前提下,某個孩子的媽媽又買回一輛2000多元的,只是因為它漂亮。
早教課程每周一節50分鐘的課,如果是單次收費要150元,一次性交兩年費用,優惠價是10800元。越是那些貴的幼稚園越是緊俏。一些幼稚園就因為打了個雙語幼稚園的招牌,價格就高得離譜。
寶寶喝水和吃飯的勺子要分開;奶嘴分寬口徑的,標準口徑的;安撫奶嘴分鴨舌形的,拇指形的;寶寶喝水要用溫度計量水溫,喝水杯要用專用的練習杯;睡覺時有塑型枕頭;洗澡有斜坡式浴盆;洗完澡要抹護臀霜;出門要擦防曬乳;紙尿褲分男女,而且爽身粉也開始有男寶寶用的和女寶寶用的;還有嬰兒指甲剪、餵藥器、防蹬被夾、口腔清潔套裝等,形形色色的新產品讓人眼花繚亂。當然,價格也不菲。真可謂“沒有買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弊端
再好的保姆、再多的玩具和再昂貴的衣服也比不上父母在孩子嬰幼兒時期的重要性,對兒童高消費的“剎車”呼籲越喊越響,然而現實反而愈演愈烈。有時越貴的東西,買的人越多。兒童消費,雖說是圍繞兒童的消費,但主體卻是家長。孩子不是天生的花錢機器,是家長與社會聯手製造了“花錢機器”。而父母常常不在孩子身邊,使他們缺少應有的關愛,會造成孩子相應的心理問題,常易引起自閉症。
對孩子的關愛程度不是用高消費來衡量的。最重要的,是做孩子的好朋友,給孩子快樂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