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肩雕也叫御雕,也是大型猛禽,體長75一84厘米,體重1125—4000克。體羽為黑褐色,頭部和頸部較淡,特別是肩部具有明顯的白斑,在黑褐色的體羽上極為醒目,與其他雕類不同,並因此而得名。滑翔時兩個翅膀平直,滑翔和翱翔時兩翅也不象金雕那樣上舉成“V”字形,同時尾羽收得很緊,不散開,因而顯得較為窄長。虹膜為紅褐色,嘴黑褐色,但基部為鉛藍灰色,蠟膜和趾為黃色,爪黑色。
白肩雕在國外分布於西班牙、希臘、俄羅斯、非洲東北部、伊朗、印度、日本和朝鮮等地,共分化為2個亞種,我國僅有指名亞種,分布於我國大部分地區,但各地均較為罕見, 在新疆為留鳥或繁殖鳥, 在甘肅、青海、陝西、長江中下游和福建、廣東、香港、台灣等地為冬候鳥,其餘各地均為旅鳥。
白肩雕棲息於2000米以下的山地森林地帶,尤其喜歡混交林和闊葉林,冬季也常到低山丘陵、森林平原、小塊叢林和林緣地帶,有時見於荒漠、草原、沼澤及河谷地帶。常單獨活動,或翱翔於空中,或長時間地停息於空曠地區的孤立樹上、岩石和地面上。主要以嚙齒類、野兔、雉雞、石雞、鵪鶉、野鴨、斑鳩等小型和中型獸類和鳥類為食,也吃爬行類和動物屍體。覓食方式除站在岩石上、樹上或地上等待獵物出現時突襲外,也常在低空和高空飛翔巡獵。
繁殖期為4—6月。通常營巢於森林中高大的松樹、槲樹和楊樹上,在少樹的空曠地區,也多營巢於孤立的樹上,偶爾還營巢於懸崖岩石上。巢多置於樹的頂端枝杈較多的地方,距地的高度一般為10—20米左右,隨捉環境和樹種的不同而有變化,有時也有低至2米和高至25米以上的。巢的形狀為盤狀,主要由枯樹枝構成,裡面墊有細枝、獸毛、枯草莖和草葉。如果繁殖成功,巢到年還翌年能被繼續利用,通常一個巢能使用很多年,但每年都需要進行修理和補充新的巢材,因此隨著利用年限的增加,巢變得更為龐大。每窩產卵通常為2一3枚,呈白色。第一枚卵產出後即開始孵卵,由親鳥輪流進行,孵化期為43—45天。雛鳥為晚成性,被有白色絨羽,由親鳥共同撫育55—60天后離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