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雕鴞

荒漠雕鴞

荒漠雕鴞(學名:Bubo ascalaphus):共有二個亞種,其中之一叫“法老雕鴞”。體長46-50厘米,是一種體型較小的鷹類。面盤和其他貓頭鷹一樣很顯著,淡棕黃色,雜以褐色細斑;耳孔周緣有明顯的耳狀簇羽,有助於夜間分辨聲響與夜間定位。胸部體羽多具顯著花紋。喙堅強而鉤曲,嘴基蠟膜為硬須掩蓋。翅的外形不一,第五枚次級飛羽缺。尾短圓,尾羽12枚,有時僅10枚。腳強健有力,常全部被羽,第四趾能向後反轉,以利攀緣。爪大而銳。尾脂腺裸出。 屬夜行猛禽,營巢於樹洞或岩隙中。雛鳥晚成性。多棲息於人跡罕至的密林中,全天可活動,飛行時緩慢而無聲,通常貼著地面飛行。食性很廣,主要以各種鼠類為食,也吃蛇、蜥蜴、鳥、蟲、蠍子和鳥蛋。叫聲深沉。分布於北非和中東地區,包括埃及、伊拉克、撒哈拉沙漠、蘇丹、厄利垂亞、衣索比亞、阿拉伯半島和阿曼等地。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荒漠雕鴞 荒漠雕鴞

荒漠雕鴞體長46-50厘米, 是一種體型較小的鷹類。面盤顯著,淡棕黃色,雜以褐色細斑;眼先和眼前緣密被白色剛毛狀羽,各羽均具黑色端斑;眼的上方有一大形黑斑,面盤餘部淡棕白色或栗棕色,滿雜以褐色細斑。皺領黑褐色,兩翈羽緣棕色,頭頂黑褐色,羽緣棕白色,並雜以黑色波狀細斑;耳羽特別發達,顯著突出於頭頂兩側,長達55-97mm,其外側黑色,內側棕色。後頸和上背棕色,各羽具粗著的黑褐色羽乾紋,端部兩翈綴以黑褐色細斑點;肩、下背和翅上覆羽棕色至灰棕色,雜以黑色和黑褐色斑紋或橫斑,並具粗闊的黑色羽乾紋;羽端大都呈黑褐色塊斑狀。腰及尾上覆羽棕色至灰棕色,具黑褐色波狀細斑;中央尾羽暗褐色,具6道不規整的棕色橫斑;外側尾羽棕色,具暗褐色橫斑和黑褐色斑點;飛羽棕色,具寬闊的黑褐色橫斑和褐色斑點。

頦白色,喉除皺領外亦白,胸棕色,具粗著的黑褐色羽乾紋,兩翈具黑褐色波狀細斑,上腹和兩脅的羽乾紋變細,但兩翈黑褐色波狀橫斑增多而顯著。下腹中央幾純棕白色,覆腿羽和尾下覆羽微雜褐色細橫斑;腋羽白色或棕色,具褐色橫斑。 虹膜金黃色,嘴和爪鉛灰黑色。

該物種共有二個亞種,指名亞種(法老雕鴞)和荒漠亞種。後者較前者體型更小,羽色蒼白並有沙質著色。

棲息環境

棲息于山地森林、平原、荒野、林緣灌叢、疏林,以及裸露的高山和峭壁等各類環境中。在乾旱的生境,包括空曠的沙漠平原,祼露的岩石,山崖和河谷都普遍發現。

生活習性

通常遠離人群,活動在人跡罕到的偏僻之地。除繁殖期外常單獨活動。夜行性,白天多躲藏在密林中棲息,縮頸閉目棲於樹上,一動不動。但它的聽覺甚為敏銳,稍有聲響,立即伸頸睜眼,轉動身體,觀察四周動靜,如發現人立即飛走。飛行慢而無聲,通常貼地低空飛行。聽覺和視覺在夜間異常敏銳。白天隱蔽在茂密的樹叢中休息。不能消化的鼠毛和動物骨頭會被雕鴞吐出,丟棄在休息處周圍,稱為食團。

荒漠雕鴞在夜間常發出“狠、呼,狠、呼”叫聲互相聯絡,感到不安時會發出響亮的“嗒、嗒”聲威脅對方。以各種鼠類為主要食物。被譽為“捕鼠專家”。也吃蛇、蜥蜴、鳥、蟲、蠍子和鳥蛋。

分布範圍

原產地:阿爾及利亞、埃及、厄利垂亞、伊拉克、以色列、約旦、科威特、利比亞、馬里、茅利塔尼亞、摩洛哥、尼日、阿曼、卡達、沙烏地阿拉伯、蘇丹、突尼西亞、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西撒哈拉。

遊蕩:塞內加爾。

荒漠雕鴞分布圖 荒漠雕鴞分布圖

繁殖方式

荒漠雕鴞是一夫一妻制,終身相伴。繁殖期在2-3月,此時雌雄鳥成對棲息在一起,拂曉或黃昏時相互追逐戲耍,並不時發出相互召喚的鳴聲。3-5天后進行交配,交配後約1周雌鳥即開始築巢。通常營巢於樹洞、懸崖峭壁下的凹處,岩石裂縫間,這個物種甚至被觀察到在埃及金字塔上築巢。由雌鳥用爪刨一小坑即成,巢內無任何內墊物,產卵後則墊以稀疏的絨羽。巢的大小視營巢環境而不同,每窩產卵2枚。卵白色,卵呈橢圓形,卵的大小為55-58×44-47.2毫米,重50-60克。孵卵由雌鳥承擔,孵化期31-35天。這期間由雄鳥帶回食物給雌鳥。雛鳥20-35天即可離巢,但羽毛還未完全豐滿,要依賴親鳥達半年之久,才會完全獨立。

亞種分化

荒漠雕鴞曾經是雕鴞( B. bubo.)的亞種之一,1993年被確立為獨立物種。該物種包括二個亞種:

荒漠雕鴞(2亞種)
中文名稱學 名命名者及年代
1指名亞種(法老雕鴞)
Bubo ascalaphus ascalaphusSavigny, 1809
2荒漠亞種Bubo ascalaphus desertorumErlanger, 1897

種群現狀

荒漠雕鴞的天敵是金雕等大型雕類,中大型食肉哺乳類也會吃雕鴞,荒漠雕鴞骨頭被認為能接骨,所以遭到大量捕殺,極少數的是因為偷吃家禽,襲擊人工馴養的雀鷹等遭人痛恨而被殺死,不過,荒漠雕鴞和其他猛禽一樣都是對人類有無害的,只有在十分飢餓難忍時才會偷吃雞鴨等家禽。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但是,因為傳統偏方認為雕鴞骨骼泡酒能夠接骨,所以遭到捕殺,應該多加保護。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Ⅱ級保護動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