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脈診
脈診是通過按觸人體不同部位的脈搏,以體察脈象變化的切診方法。又稱切脈、診脈、按脈、持脈。脈象的形成與臟腑氣血密切相關,若臟腑氣血發生病變,血脈運行就會受...
簡介 源遠流長 相關因素 臨床意義 脈象圖 -
頻湖脈學
《瀕湖脈學》是我國明代著名中醫藥學家李時珍所做,2008年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瀕湖脈學》也是我國一部醫學著作。它是作者研究脈學的心得。他根據各家論脈的...
簡介 脈學七言訣 -
伏梁
伏梁是古病名。伏梁是因穢濁之邪結伏腸道,阻滯氣血運行,穢濁與氣血搏結日久而成。以腹痛,腹瀉,右下腹包塊為主要表現的積聚類疾病。本病相當於西醫學所說克隆病...
概述 診斷依據 症狀 檢查 鑑別診斷 -
背冷
背冷,指背部自覺冷涼感而言。本症 《傷寒論》 稱 "背惡寒" 。《金匱要略》 名 "背寒冷" 。《河間六書·強痛惡 寒》 篇稱 "背怯qie冷" 。
概念 鑑別 文獻別錄 -
《瀕湖脈學》
、芤脈 、弦脈 、革脈、牢脈、濡脈、弱脈、散脈、細脈、伏脈 、動脈、促脈...幫筋骨自調勻,伏則推筋著骨尋。沉細如綿真弱脈,弦長實大是牢形。(沉行筋間...脈宜之。《脈訣》云:按之即伏,三關如珠,不進不退,是不分浮滑、沉滑、尺寸...
史料記載 《瀕湖脈學》 脈學七言訣 四言舉要 -
濕遏熱伏證
濕遏熱伏證是指濕邪阻遏氣機,鬱熱不能宣散透發,以發熱不甚,午後較顯,胸脘痞悶,苔白、舌絳為主症的證候。《外感濕熱篇》云:“若白苔絳底者,濕遏熱伏也,當先...
慨念 臨床表現 本證辨析 發病特點 治則治法 -
《叢桂草堂醫案》
。大率注重於氣色脈候。聽聲寫形。詳見素靈難經。後漢張仲景崛興。於望鼻色目色外。更注意語聲呼吸以參合脈候症狀。 六朝至唐。如褚彥道孫思邈輩。則又重在明...。年齡長幼。病之新久。以及情志苦樂。脈症現狀。莫不辨析毫芒。以審定其陰陽虛實...
簡介 書序 自序 卷一 卷二 -
伏龍湯
伏龍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醫方類聚》卷二一六引《仙傳濟陰方》。具有安胎,調胃氣之功效。主治婦人妊娠,肺臟受風寒,咳嗽痰涎,喘不安;及寒嗽傳脾,吐痰涎,治...
組成 用法用量 功用 主治 附方 -
論心臟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二十四
又,心中風則翕翕[一作吸],發熱不能行立,心中飢而不能食,食則吐嘔。 又,心病則先心痛而咳不止,關膈[一作格]不通,身重...
-
肝系病類
虛屬實實證以氣滯、血瘀、濕熱為主,多病程短,來勢重,疼痛較重而拒按,脈實...,納減,口苦。舌脈:舌苔薄白,脈弦。2.病機:肝失條達,氣機郁滯,絡脈...惡寒。舌脈: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2.病機:濕熱蘊結,肝膽失疏,絡脈...
全解 【概說】 【病因病機】 【診查要點】 【辨證論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