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女性骨盆較寬闊,聯合肌腱及陷窩韌帶常發育不全或變薄,導致股環寬大鬆弛,加上腹內壓增高的誘因,使下墜的腹腔內臟經股環進入股管,自卵圓窩突出,故女性多見。疝內容物多為小腸和大網膜,由於股管幾乎是垂直向下的,疝內容物似直線狀下墜,但一出卵圓窩,卻突轉向前,形成一銳角,加上股環本身狹小,周圍韌帶堅韌,因此容易發生嵌頓和絞窄。妊娠是腹內壓增高的主要原因。股疝因腹內壓增高和股環鬆弛引起。
臨床表現
疝塊往往不大。常在腹股溝韌帶下方卵圓窩處表現為一半球形的突起。平臥回納內容物後,疝塊有時並不完全消失,這是因為疝囊外有很多脂肪堆積的緣故。由於囊頸較狹小,咳嗽衝擊感也不明顯。易復性股疝的症狀較輕,常不為患者所注意,尤其肥胖者更易疏忽。一部分患者可在久站或咳嗽時感到患處脹痛,並有可復性包塊。
股疝如發生嵌頓,除引起局部明顯疼痛外,也常伴有較明顯的急性機械性腸梗阻,嚴重者甚至可以掩蓋股疝的局部症狀。股疝的疝塊通常不大,主要表現為卵圓窩處有一半球形隆起,大小通常像一枚核桃,質地柔軟,為可復性。約半數病例,發生嵌頓,引起局部明顯疼痛,出現急性腸梗阻疝狀時才來就診。故對急性腸梗阻患者,尤其是中年婦女,應注意檢查有無股疝,以免漏診。
檢查
臨床檢查及必要的輔助檢查如超聲檢查等。
診斷
診斷標準:
(1)腹股溝下方半球狀隆起,平時易忽視,患處可有脹痛。
(2)股部卵圓窩處觸及指頭大小包塊,平臥回納後腫塊消失或變小。大網膜嵌頓形成粘連後,按壓腫塊不能變小或消失。嵌頓時腫塊觸痛明顯,可有急性腸梗阻的臨床表現。
六鑑別診斷
股疝的診斷有時並不容易,特別應與下列疾病進行鑑別:
1.腹股溝斜疝
腹股溝斜疝位於腹股溝韌帶的上內方,股疝則位於腹股溝韌帶的下外方,一般不難鑑別診斷。應注意的是,較大的股疝除疝塊的一部分位於腹股溝韌帶下方以外,一部分有可能在皮下伸展至腹股溝韌帶上方。用手指探查外環是否擴大,有助於兩者的鑑別。
2.脂肪瘤
股疝疝囊外常有一增厚的脂肪組織層,在疝內容物回納後,局部腫塊不一定完全消失。這種脂肪組織有被誤診為脂肪瘤的可能。兩者的不同在於脂肪瘤的基底並不固定,活動度較大,股疝基底是固定而不能被推動的。
3.腫大的淋巴結
嵌頓性股疝常誤診為腹股溝區淋巴結炎。
4.大隱靜脈曲張結節樣膨大
卵圓窩處結節樣膨大的大隱靜脈在站立或咳嗽時增大,平臥時消失,可能被誤診為易復性股疝。壓迫股靜脈近心端可使結節樣膨大增大。此外,下肢其他部分同時有靜脈曲張對鑑別診斷有重要意義。
5.髂腰部結核性膿腫
脊柱或骶髂關節結核所致寒性膿腫可沿腰大肌流至腹股溝區,並表現為腫塊。這一腫塊可有咳嗽衝擊感,且平臥時也可暫時縮小,可與股疝相混淆。仔細檢查可見這種膿腫多位於腹股溝的外側部分偏髂窩處,且有波動感。檢查脊柱常可發現腰椎有病徵。
治療
股疝容易嵌頓,一旦嵌頓又可迅速發展為絞窄性。因此,股疝診斷確定後,應及時手術治療。對於嵌頓性或絞窄性股疝,更應緊急手術。
最常用的手術是McVay修補法。此法不僅能加強腹股溝管後壁而用於修補腹股溝疝,同時還能堵住股環而用於修補股疝。另一方法是在處理疝囊後,在腹股溝韌帶下方把腹股溝韌帶、腔隙韌帶和恥骨肌筋膜縫合在一起,藉以關閉股環。也可採用無張力疝修補法或經腹腔鏡疝修補術。
嵌頓性和絞窄性股疝手術時,因疝環較小,回納疝內容物常有一定困難。遇此情況時,可切斷腹股溝韌帶以擴大股環。但在疝內容物回納後,應仔細修復被切斷的韌帶。
預防
避免便秘等引起腹內壓增高的因素。在腹外疝中,股疝的預後比較差,主要原因是與易於忽略診斷和絞窄率高有關。股疝一旦發生嵌頓後,易迅速發展為絞窄,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股疝一經診斷即應早行手術,預防嵌頓。
1.疝氣初發,應引起足夠重視,需加以妥善有效的維護。隨著日常行走、活動形成習慣性下墜,一旦卡在環口處,不能復位會造成腸壞死,要防微杜漸。
2.堅持適宜、適量、適時的鍛鍊,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切莫做蹦跳、抻、拉、持重等劇烈活動。
3.注意飲食調理。宜食溫、熟、軟,忌食生、冷、硬食物。少食多餐,防止過飽,選擇富有營養、易於消化吸收的食物,減少腸胃負擔亦是對疝體減輕壓力。
4.防止便秘,保持大便暢通,是防疝護疝的關鍵。老年腹壁薄弱,由於便秘排便用力,加大腹壓,促使疝體下行,這對疝氣的正常維護是難以把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