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肝硬化是前述的腸道水腫,淤血、黏膜變性,通透性增加菌群分布異常以及菌型的質量改變等因素造成了腸道細菌離開腸道進入血液循環的有利條件和機會,可以發生菌血症。另一方面,肝硬化時肝臟結構及功能改變使其對細菌濾過功能減弱以及肝外側支循環建立,來自腸道的門靜脈含菌血液可繞過肝臟進入體循環,因而肝硬化菌血症有持續傾向。一旦機體免疫能力進一步降低或當細菌致病活性進一步增強時,細菌在血液中聲長性操作均可引起敗血症。症狀
一般本病起病急,病情中,變化快。多伴有寒戰高熱,熱型不規則,多在390C-40OC。全身症狀明顯,常可見頭痛、肌肉酸痛,呼吸加速,心跳加快等表現,也常有神志改變,輕者嗜睡,幻覺、重者昏迷。其診斷標準為:1、 畏寒發熱;
2、 休克;
3、 伴發細菌性腹膜炎或其他部位細菌感染;
4、 肝病短期內加重,入黃疸加深或出現肝昏迷;
5、 外周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增高,有中毒顆粒及核左移現象;
6、 血或骨髓細菌培養陽性。
凡具備前5項中至少1項及第6項者即可確診。
原因
鼻衄、齒齦出血,還有皮膚紫癜、淤斑、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等是肝硬化、肝功能減退、凝血障礙的常見合併症。肝硬化病人出血,往往是病情危重的表現。需要積極救治。發生出血的原因為:①凝血因子生成減少。
②血小板數量減少及功能異常:血小板在整個止血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質與量的下降均不利於止血。嚴重肝硬化時往往伴有脾腫大和脾功能亢進,使大量血小板滯留脾內,破壞加快。另外肝硬化時骨髓功能受抑制,也可使血小板的數量減少,功能異常。
③抗凝物質增多:肝素是重要的抗凝物質,但可被肝素酶分解,使其失去抗凝作用。肝硬化時肝臟合成肝素酶減少,使血循環中肝素增多,血液不易凝固.
④纖維蛋白溶解增加:凝血過程的最後階段是形成纖維蛋白,纖維蛋白可被纖維蛋白酶所溶解。肝硬化時肝臟不能有效地清除纖維蛋白酶的激活物,因而增加了纖維蛋白的溶解。
⑤血管損傷:肝硬化時血管內皮損傷,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而易發生出血。肝硬化時還由於門靜脈壓力增高,食管與胃底靜脈曲張,易被損傷而破裂出血。
⑥瀰漫性血管內凝血:肝硬化時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功能障礙,不能有效清除促凝物質,再加血管內皮受損,激活凝血系統,發生廣泛的血管內凝血,需要消耗大量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可致凝血功能障礙。同時凝血還可致繼發性纖維蛋白溶解增強,使血液由高凝狀態轉化為低凝狀態而發生出血。
肝硬化飲食
一、桃仁粥【原料】:桃仁15克,粳米50克。
【製作】:先將粳米淘洗乾淨。桃仁去皮,放入鍋中,加水500毫升,小火煎約30分鐘,取藥液,棄渣。用桃仁液和粳米同煮,加水適量,大火燒開後,小火至米爛粥成。
【食法】:每日一次空腹食用。
【功效】:有利於肝硬化的輔助治療。
二、泥鰍絲瓜湯
【原料】:泥鰍若干,絲瓜適量。
【製作】:先把泥鰍在清水中養兩天,吐出污物。在煮絲瓜湯的同時,放入活泥鰍數條,煮熟後調味食用。
【食法】:可一天一次或一周兩到三次。
【功效】:長期服用對慢性肝炎、肝硬化有良效。
三、枸杞麥冬炒蛋丁
【原料】:豬肉(瘦)50克,雞蛋300克,花生仁(生)30克,枸杞子10克,麥門冬10克,鹽2克,味素1克,澱粉(豌豆)3克,花生油30克。
【製作】:(1)枸杞洗淨,在沸水中略氽一下;(2)麥門冬洗淨,於水中煮熟,剁成肉末;(3)花生米炒脆;(4)豬瘦肉切成丁;(5)雞蛋打在碗中,加鹽打勻隔水蒸熟,冷卻後切成粒狀備用;(6)將鍋置旺火上,加花生油,把豬肉丁炒熟;(7)再倒入蛋粒、枸杞子、麥門冬碎末,炒勻;(8)加精鹽,水澱粉勾芡,加味素調味,盛入盤中,鋪灑脆花生米即可。
【功效】:滋補肝腎,強身明目。適用於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雞蛋、瘦肉含脂肪少,富含蛋白質,適於肝病患者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