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職場酒文化》編輯推薦:逢年過節要喝酒,朋友相聚要喝酒,婚喪嫁娶要喝酒,金榜題名要喝酒……無論是官場上的權利角逐,還是職場中的你來我往,甚至是情場上的無邊風月,少了酒,便缺少了許多。正所謂:無酒不成禮,無酒不成歡,無酒不解憂。筆者廣泛收集,認真整理,細心領悟,終成《職場酒文化》一書,希望能助你於觥籌交錯中如人所願,在推杯換盞間水到渠成。
作者簡介
呂少仿,教授,系主任,中國化學會會員。主要從事精細化工和分析化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主持和參與國家及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分析測試協會技術開發基金、省級重點項目和科技發展項目十餘項,主編出版《精細化工新編》等專著和教材5本,在Analytical Letters、Analytical Sciences、Microchemical Journal、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 technology、Talanta、Russian Journal of Electro chemistry等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其中SCI等三大收錄論文17篇。
圖書目錄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中國酒文化概述1
第二節中國酒文化的流派7
第三節中國酒文化的現實意義10
第四節世界名酒簡介15
職場酒文化視野20
第二章中國酒史22
第一節釀酒的起源22
第二節中國古代酒館文化28
第三節中國酒政29
職場酒文化視野37
第三章酒品分類、鑑別與收藏39
第一節酒的標準與分類39
第二節酒品品評與鑑定61
第三節酒的貯藏74
第四節酒的收藏76
職場酒文化視野80
第四章中國名酒鑑賞82
第一節白酒類82
第二節黃酒類95
第三節啤酒類103
第四節葡萄酒類108
職場酒文化視野115
職場酒文化目錄
第五章酒禮118
第一節酒禮概述119
第二節中國古代酒禮124
第三節中國現代酒禮128
第四節外交宴飲酒禮141
第五節解酒與戒酒143
職場酒文化視野148
第六章酒俗150
第一節節日酒俗150
第二節祭祀酒俗153
第三節喜慶酒俗155
職場酒文化視野158
第七章酒令159
第一節酒令概述159
第二節古代酒令161
第三節文人酒令164
第三節大眾酒令167
第四節花樣酒令172
職場酒文化視野174
第八章中國少數民族酒文化176
第一節中國少數民族的主要酒類176
第二節中國少數民族飲酒習俗184
第三節酒與少數民族烹調191
第四節中國少數民族酒文化的現代轉型193
職場酒文化視野195
第九章酒吧酒文化197
第一節酒吧概述198
第二節酒吧音樂204
第三節中國主要城市的酒吧文化207
第四節酒吧酒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213
職場酒文化視野214
第十章酒的養生與妙用215
第一節酒的營養價值與作用215
第二節科學飲酒與身心健康219
第三節酒的妙用228
職場酒文化視野233
附錄一中小型酒店(餐飲店)的開設234
附錄二喝酒小細節241
附錄三“逃酒”小技巧242
附錄四“酒”的妙語243
附錄五女人與酒246
附錄六幾種紅酒面膜的簡易製法247
參考文獻248
序言
酒,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物質,在中國文化中扮演著兩個相反相成的角色,既有“善”的一面,又有“惡”的一面。從政治的角度講,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天地、先祖,離不開酒。可見,酒在中國古代政治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同時,它又是諸多禍事的根源,飽受詬病。從經濟的角度看,酒催生了一個龐大的產業,為國家帶來了豐厚的利稅;另一方面,它是糧食的最大消耗者,與民爭食,成為民生的最大威脅。從社會生活的角度論,酒是潤滑劑,是社會人群磨合和社會良性運轉的推進器,但是它又可能會使一些意志薄弱的人陷入罪惡深淵,做出違法犯罪和違背道德的事。從文化學的意義上說,酒是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結合體。一方面,酒是物質的飲料;另一方面,酒承載了中國人精神和心理的訴求,成為中國文化的基本要素。
酒文化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精神文化價值,體現在社會生活、文學藝術、人生態度和審美情趣等諸多方面。從這個層面上講,飲酒也是在飲文化,酒即是一種文化象徵,即酒神精神的象徵。
為了弘揚中國酒文化對我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作出的貢獻,為了推動釀酒行業的技術進步和人類社會的多元化發展,為了滿足社會各界愛酒人士對酒類知識的渴求,為了推動當前高校的教學改革,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作者撰寫了《職場酒文化》一書,獻給廣大釀酒工作者、酒類行銷人員、愛酒的職場人士和廣大在校大學生。儘管《職場酒文化》並非注重具體的職場酒事活動,但它所涉及的知識無一不是職場人士和準職場人士(在校大學生)所必備的,這就是本書的真正內涵之所在。
本書受到了武漢紡織大學“人文——通識”優質課程建設經費的資助,同時也得到了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在此一併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於編寫時間倉促,加之水平有限,書中錯誤和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各位同行專家和廣大讀者提出更多寶貴意見和建議,以使本書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