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和市場

聯和市場是香港一座已停用的墟市建築,屬新界粉嶺聯和墟的主體建築。市場於1951年啟用,為戰後新界北區第一個墟市。市場已於2002年停用,而這座建築則暫時獲得保留。該座歷史建築更獲專家評為香港獨一無二設計。

市場歷史

粉嶺鄉紳於1948年成立“聯和置業公司”發展聯和墟,而該墟市於1951年1月20日正式落成啟用。聯和市場成為墟市的核心,以三合土建造,設有60個檔位,包括14個肉台、12個魚檔、12個菜檔、14個鹹魚檔、2個雞鴨檔、2個牛肉台及2個豆腐檔。該建築設有3根旗桿,每逢中華民國國慶日常掛的旗是青天白日滿地紅旗[2]。

有別於私人管理的現代街市,聯和市場主要由於歷史原因,是根據香港法例《私營街市(區域市政局)附例》,由當時的香港區域市政局監督[3]。然而,隨著時代變遷,區域市政局於1990年代末期決定興建公營的聯和街市取代舊市場。新街市於2002年7月1日投入服務,提供356個有空調的攤檔及熟食中心,舊街市於同年9月26日停止運作,結束長達50多年的歷史任務。而聯和市場在居民的爭取下,並未有拆卸,可是一直維持空置。

電影拍攝

作為電影拍攝場地

2007年初,影視及娛樂事務管理處電影服務統籌科批准香港電影《每當變幻時》使用聯和市場作為拍攝場地。在電影中,聯和市場被改名為“富貴墟”,而旗桿上被掛上香港區旗(現實中從未出現過)。該電影講述“富貴墟”內的人物的故事,更虛構政府宣布清拆富貴墟,引致發生警民衝突[2]。

同年4月,該電影完成拍攝。然而,當地居民發現電影公司並沒有將場地清理好,垃圾雜物堆積如山。而電影的“富貴墟”的牌匾被留下來,遮蓋了聯和市場的名稱。而懸掛的香港區旗也沒有移走,被居民批評為“不倫不類”。

未來發展

北區區議會曾於聯和市場空置後討論其未來發展,包括研究作為中藥集中地或售賣新界特色小食的可行性,但由於會內並無任何共識,最後不了了之[1]。聯和市場現時仍然在荒廢的狀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