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聯合國大學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 UNU) 是聯合國下設的國際大學。一個為了達成聯合國的諸項目標、以就有關國際共同的課題進行研究及人才培養為目標的研究者們的國際共同體。是根據在1973年的聯合國全體大會上被通過的聯合國大學章程、作為聯合國的自治機構、於1975年開始運作。聯合國大學的本部設在東京。1969年,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緬甸人吳丹積極提議建設一所符合聯合國憲章的,以為世界和平人類進步作貢獻為宗旨的真正的國際性大學。並得到了以第三世界國家為中心的廣泛支持。1972年聯合國大會在一項決議中決定建立一所國際大學,該大學是聯合國大會的一個具有自決地位的機構,其名稱為聯合國大學。1973年聯合國通過了聯合國大學章程。當時,為強化作為國際都市的東京的機能而一直希望能招致國際機構本部的日本,以其雄厚的資金投入,從而使聯合國大學能成功地於1975在東京設立。
其宗旨是致力於實現《聯合國憲章》規定的和平與進步,研究聯合國及其各個機構所關心的有關人類生存、發展和福利等緊迫問題。總部設在日本東京。
大學的領導機構有:大學理事會,負責制定大學的政策、方針、由聯合國秘書長和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共同任命24名理事組成,每年開會兩次;下設3個委
員會,分管教學規劃和財政等事務。大學設有校長一職,負責學術和行政工作,由聯合國秘書長任命。經費來自各國政府捐款和財團、個人等民間贈款。
聯合國大學雖是在聯合國大會決議下設立的所屬機構,但它具有完全的自主權。與普通大學不同,聯合國大學沒有傳統的大學概念,沒有校址,也沒有學生,而是以成為世界研究者們的共同體為目標,在工商人士間開發、研究、進修的協調組織。是世界各地具有研究者水準的學者們進行共同研究、學術發表等的場所。同時這些學術成果將為聯合國的活動作出貢獻。其次,聯合國大學也為第三世界的人才培養盡其一臂之力。它把工作的重點放在開發中國家,並加強這些國家的研究人員、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它通過設定在世界範圍的聯絡網和研究培訓中心展開人員培訓工作。
聯合國大學開展研究的領域有:人類的普遍性價值和責任、世界經濟的新趨勢、維護全球生命的體系、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口資源與福利。
作為聯合國整體的智囊機構,各種各樣的項目、研究在這裡進行的同時,聯合國大學還開展諸多的公開講座、研究討論會等。
中國從1980年起與大學簽訂了專業合作協定。
辦學歷史
聯合國大學成立於1969年,宗旨是建立一種新型的大學,促進國際間學術的交流合作,開展以問題為導向、多種學科的全球事務研究,幫助“解決聯合國、各國人民和會員國關注的緊迫的
全球問題”。聯合國大學致力於鼓勵世界各地(特別是開發中國家)的學者和實務工作者開展智力合作,
演講
並在國際學者團體、聯合國與國際學術界之間充當橋樑。同時,還希望成為聯合國系統的智囊團、能力建設者(尤其是開發中國家的能力建設者),並逐步成為開展對話、交流創新和創意思想的平台。
聯合國大會於1973年12月6日第3081(XXVIII)號決議通過《聯合國大學章程》,並決定大學本部設在日本東京市區。
聯合國大學確定的2005-2008年發展方向和目標是:在開發中國家和轉型國家傳播信息和經驗 成為國際學術界和聯合國系統更有效的橋樑,通過專業的思考和學術研究,為聯合國系統作出更加直接的貢獻;更多培訓開發中國家和轉型國家的學者,成為新思想、新技術、新方法的公認國際交流平台;至少增加與10個國家的合作,並實現多樣化的融資,為聯合國大學的能力發展和政策研究動員更多的捐贈,經過一系列的聘用程式,瑞士的KonradOsterwalder博士教授於2007年9月接替HansvanGinkel博士教授,任聯合國大學校長。他強調必須加強聯合國大學的培訓、研究和計畫活動,並支持以更公平的原則向發展中地區,尤其是為非洲提供更為完善的研究和培訓服務。還要重點加強聯合國大學與會員國之間的關係,並鞏固與聯合國機構、民間團體和私營部門的聯合行動。
組織結構
聯合國大學在世界範圍內設立了13個研究培訓中心,第一個研究培訓中心是“聯合國發展經濟研究所”,成立於1985年。研究培訓中心是一種分權體系,能夠最大程度動員東道國(包括比利時、巴西、芬蘭、加納、冰島、日本等國家)的智力資源。近年來,大學總部也作了很多重大調整,進一步提高大學應對分權體系帶來的挑戰和機遇。這些調整包括提高東京總部的學術能力,提高大學範圍內的戰略計畫和質量控制程式,加強大學體系不同部門之間內部的溝通、對話和合作。目前這13個研究培訓中心分別是:
1、聯合國世界發展經濟研究所,設在芬蘭赫爾辛基。是聯合國大學設立的第一家研究培訓中心,對最貧困國家的可持續經濟和社會發展進行研究,提供政策建議。
2、聯合國新技術研究所,設在荷蘭馬斯特里赫。研究的領域是開發中國家新技術的發明、傳播和套用。
3、國際軟體技術研究所,設在中國澳門。目標是幫助開發中國家提高在軟體工程上的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能力。
4、非洲自然資源研究所,設在非洲加納的首都阿克拉。研究方向是恢復保持土壤肥沃,保持生物多樣性。
5、高等研究所,設在日本橫濱。致力於對前沿科學的高等研究,中期的學術目標是:科學技術的發展、城市化和發展。
6、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生物技術方案,創立於1988年,設在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旨在促進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生物多樣性的發展和融合。
7、國際水、環境和衛生網,設在加拿大安大略湖地區漢密爾頓
。關注全球水危機對民眾生活的影響及對全球可持續發展的不良影響。
8、國際領導學院,設在約旦首都安曼。旨在促進、鼓勵、推動領導力的發展,促進建立公平、民主、安全的世界。
9、區域一體化比較研究方案,設在比利時西北部城市布魯日。從多學科和比較視野,促進對區域間、區域內一體化進程和影響的理解。
10、環境和人類安全研究所,設在德國波恩,研究面對自然災難和潛在技術災難時處理機制的建立和評價。
11、聯合國大學人類與社會發展食品和營養方案,1975年成立於美國紐約,該中心與美國康納爾大學合作開展對食品營養的研究和能力培養。
12、地熱培訓方案,設在聯合國大學冰島基地,提供對地熱研究、開採、使用的專門培訓。
13、漁業培訓方案,設在冰島基地,提供6個月高級水平的漁業研究發展的專門培訓。
聯合國大學目前正在積極尋求建立四個新機構的可能性:全球健康國際研究所,計畫設在馬來西亞;世界經濟發展研究所的分所,計畫設在杜拜;地表變化研究中心,計畫設在斯洛伐克;貿易與環境研究所,計畫設在日內瓦。
圖書館
聯合國圖書館發揮著類似於國家圖書館的作用,它們負責保存並使人們能夠查閱聯合國各工作地點出版的所有材料。聯合國圖書館共同體具有廣泛的成員,其中包括:紐約聯合國總部的達格·哈馬舍爾德圖書館、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圖書館、聯合國維也納各圖書館、聯合國的塞爾希奧·比埃拉·德梅洛圖書館、各區域委員會的圖書館、聯合國大學圖書館以及托存圖書館等。自1946年以來,為了確保普遍能獲得在和平與安全、人權、經濟及社會發展、人道主義事務和國際法等領域中的必要資料,達格·哈烏舍爾德圖書館通過在世界140多個國家400多所圖書館的托存圖書。
在聯合國信息中心提供的諸多服務之中,文獻圖書館是公眾接觸聯合國出版物、報告和官方記錄最全面的方式。幾乎所有的信息中心都設有圖書館服務,由信息中心文獻工作人員提供個人化的服務和指導,協助訪問者閱覽圖書館和網上的聯合國信息材料。多數聯合國信息中心的參觀者使用過圖書館服務,聯合國信息中心的圖書館年訪問量高達2萬人次。
國際技術研究所
聯合國大學軟體技術研究所駐澳門的代表機構。1992年成立。研究所秉承聯合國宗旨,著重拓展經濟和社會發展領域;對開發中國家提供協助,包括與當地公共私人信息技術機構聯繫,建立高水平電腦軟體;展開高水平軟體技術研究生課程;將軟體研究工作推向國際化。軟體研究所與澳門大學合作,開設工程師與碩士生課程以及多項研究項目。財政來源於葡萄牙政府、中國政府及澳門政府資助的3000萬美元的基金收入。
學校領導
聯合國大學理事會是聯合國大學的管理機構,由24名成員組成,理事會成員由聯合國秘書長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總幹事指定。理事會成員任期6年。大學校長是學校
學術和行政事務首長,同時也是理事會成員,向理事會負責,主要負責大學事務的指導、日常管理、計畫和協調。聯合國大學總部校區輔助校長高效及時地開展工作。校長的任命由聯合國秘書長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協商後,由聯合國秘書長指定。
在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松浦晃一郎進行磋商之後,潘基文秘書長任命孔拉德·奧斯特沃爾德爾(KonradOsterwalder)為新的聯合國大學校長。
據聯合國網站報導,奧斯特沃爾德爾將於2006年9月1日在聯合國大學位於東京的總部正式就職,接替1997年以來一直擔任校長的漢斯·范京克爾(HandvanGinkel),他將是聯合國大學的第五任校長。
奧斯特沃爾德爾目前是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代理校長。他1970年從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獲得理論物理博士學位,曾經在哈佛大學、紐約大學等多所高校和研究機構任職。
聯合國大學與傳統意義上的大學不同,它並不招收學生,而是聯合國的智囊機構,是世界各地的學者們進行研究和交流的場所。聯合國大學系統目前包括13個研究和培訓部門以及世界上90多個國家的幾百所合作學校和研究機構。
訪問清華
聯合國大學(本部)校長HansvanGinkel教授(於2006年5月15日至26日)到清華訪問,校長顧秉林院士在工字廳會見了Ginkel教授一行。在會談中,顧校長表示,很高興Ginkel教授能夠來到清華訪問,並簡要介紹了我校的基本情況。雙方就兩校的發展、城市規劃和發展等問題進行了交流。聯合國大學創建於1975年,本部位於日本的東京,其主要使命是從事和聯合國相關的、地球規模的重大、緊急問題的研究和能力建設。會談結束後,Ginkel教授訪問了建築學院。
“你們一張張年輕的臉孔,讓我想起了自己當年的求學歲月。”昨天(指2004年10月11日
),應邀訪問中國的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在清華大學發表演講,並回答了清華學生的提問。安南在演講中引用了中國人常說的一句話———同呼吸共命運。他說,在全球化的年代裡,一個人的呼吸,足以使世界另一半球的人打噴嚏,人類的苦難沒有國界,人類的團結也應同樣不分國界。他說,中國政府通過在聯合國及其他場所發揮的作用表明,中國公民越來越多地被要求為全球安全承擔風險,作出犧牲。因此“我來貴校也是為了表達全世界對中國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