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過齋集

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重開明史館,因纂修《清世祖實錄》而停止。 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以徐元文為監修,開始纂修明史。 《史》稱其文“嚴整典雅,一歸諸理”。

古籍簡介

《聞過齋集》·八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理解

清朝入 明史封面主中原之後,轉年即順治二年(1645年)四月癸亥(十一日),御史趙繼鼎奏請纂修《明史》(註:趙繼鼎奏請纂修《明史》的記載,見於《清世祖實錄》卷15,何冠彪《順治朝〈明史〉編纂考》一文首揭此事。但清廷何時決議纂修,尚無確切史料證實。清代官書中亦不見有關纂修《明史》的詔令,《清世祖實錄》中僅見幾位總裁於順治二年五月癸未的上奏,其中言,“臣等欽奉聖諭,總裁《明史》”,並提出副總裁及纂修人員名單。這種“欽奉聖諭”,很可能僅是早朝時的口頭指示而已。以往論著稱順治二年五月“詔修《明史》”,表述確實有所不當,準確言之為:順治二年五月,清廷組成《明史》的纂修人員。),得到了清廷認可。其後,大學士馮銓、李建泰、范文程、剛林、祁充格為總裁,操辦此事。是年五月,由總裁提名副總裁和纂修官,並設收掌官七員,滿字謄錄十員,漢字謄錄三十六員, 揭開了清朝官方纂修《明史》的序幕。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重開明史館,因纂修《清世祖實錄》而停止。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以徐元文為監修,開始纂修明史。於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最後定稿,進呈刊刻。《明史》是我國歷史上官修史書中纂修時間最長的一部。如果從清順治二年(1645年)開設明史館起,到乾隆四年(1739年)正式由史官向皇帝進呈,前後歷時九十四年。假如從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式組織班子編寫起至呈稿止,為時也有整整六十年之久。

延伸

主要是當時政治上不穩定的原因。《明史》的正式開館修纂始於清順治二年五月初二(1645 年5 月26 日)。據清朝順治實錄記載,當日以修《明史》總裁官內三院大學士馮銓、洪承疇、李建泰、范文程、剛林、祁充格等奏請,正式設定副總裁官,以學士、侍讀學士詹霸等十一人充任,並且選定纂修、收掌、謄錄官。
此時正值清軍入關之初,立足未穩便急於詔修《明史》,其目的是顯而易見的。一是以此宣告明朝已亡,而當時南京的弘光朝廷正與清朝南北對抗,修《明史》便是不再承認弘光的南明政權存在。二是以此籠絡明朝遺臣,通過纂修《明史》,使那些降清的明朝漢族官員有一種情感上的寄託。

四庫提要

元吳海撰。海字朝宗,閩縣人。至正末,遭逢兵亂,絕意仕進。明洪武初,守臣欲薦諸朝,力辭得免。既而徵諸史局,亦力辭不赴。事跡具《明史·隱逸傳》。是集為其門人王偁所編。初,海與永福王翰善。元亡之後,海以翰嘗仕元,勸以死節。而自撫其遺撫,教之成立,即偁是也。《史》稱其文“嚴整典雅,一歸諸理”。又載海嘗言“楊、墨、釋、老,聖道之賊;管、商、申、韓,治道之賊;稗官、野乘,正史之賊;支詞、艷說,文章之賊。上之人宜敕通經大臣,會諸儒定其品目,頒之天下。民間非此不得輒藏,坊肆不得輒鬻”云云。雖持論少狹,非古人兼資博考之義。然其宗旨之正,亦於此可見矣。其題曰“聞過齋”者,海平生虛懷樂善,有規過者,欣然立改,嘗以“聞過”名其齋,偁因以名其集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