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葉虎耳草
聚葉虎耳草,虎耳草科、虎耳草屬植物,產中國山西、陝西南部、甘肅南部、四川西部。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聚葉虎耳草
- 拉丁學名:Saxifraga confertifolia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又稱木蘭綱。
- 亞綱:薔薇亞綱(Rosidae)
- 目:薔薇目(Rosales)
- 亞目:虎耳草亞目(Saxifragineae)
- 科: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
- 亞科:虎耳草亞科(Saxifragoideae)
- 屬:虎耳草屬(Saxifraga Tourn. ex L.)
- 種:聚葉虎耳草
簡介
種中文名:聚葉虎耳草
種拉丁名:SaxifragaconfertifoliaEngl.etIrmsch.
科中文名:虎耳草科
科拉丁名:Saxifragaceae
屬中文名:虎耳草屬
屬拉丁名:Saxifraga
國內分布:產陝西(眉山、華縣)和四川西部。生於海拔3000-4000米的高山草甸和石隙。模式標本采自四川西部。
命名來源:(中國高等植物圖鑑)[bot.jahrb.50:43.1914]
中藥用途
【藥名】:聚葉虎耳草
【拼音】:JUYEHUERCAO
【來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虎耳草科植物聚葉虎耳草的全草。
【功效】:清熱燥濕、利濕退黃。
【主治】:用治癰疽瘡癤、腫大色赤、或濕瘡瘙癢、流水綿綿。黃疸。
【性味歸經】:苦,寒。入心、肝、膽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一15克。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於山西、陝西南部、甘肅南部、四川西部。
【拉丁名】:原植物聚葉虎耳草SaxifragaconfertifoliaEngletlrm.
【考證】:始載於《甘肅中草藥手冊》。
植物形態
聚葉虎耳草,多年生小草本,高5-10厘米,有根狀莖。莖叢生,下部紫紅色,有短腺毛或有時近無毛,密生葉。葉無柄,條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3.5-6.5毫米,寬1一1.5毫米,先端微鈍,全緣,無毛或通常邊緣有短腺毛,葉脈不明顯。花序有1至多數花,有短腺毛;苞片似葉;花梗長0.4-1(-1.7)厘米;萼片5,三角形,長約2.2毫米;花瓣5,黃色,狹橢圓形,長約4.5毫米,有短爪;雄蕊10,花絲鑽形;心皮2,合生至上部。分布於四川西部、陝西南部和山西(達五台山)。生於海拔2500-3800米的高山草地。分布於雲南和四川的密葉虎耳草S.densifoliataEngl.etIrm.,葉兩面都有微柔毛;雲南的小泡虎耳草S.bulleyanaEngl.etIrm.葉橢圓形,莖下部的不發育,都可與本種相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