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聖母帡幪教堂坐落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東大直街南側(東大直街268號),原稱聖母守護教堂。聖母帡幪教堂始建於1902年,位於南崗新買賣街(現果戈里大街)烏克蘭俱樂部內,是東正教的一個墓地教堂,最初為一座石結構的祈禱所,教徒以烏克蘭人為主,故曾有烏克蘭教堂之稱。1922年,中東鐵路局出資,在祈禱所的東側新建了一座較大規模的木結構教堂,用以“守護”在修建中東鐵路、鎮壓義和團及日俄戰爭中而死的俄人亡靈。
1930年,教堂從烏克蘭俱樂部遷至東大直街俄國人舊墓地(俗稱老毛子墳),由俄羅斯著名建築師尤·彼·日丹諾夫設計,仿照土耳其伊斯坦堡的聖索非亞大教堂的藝術風格,在木結構教堂的基礎上,重新建造了磚石結構的教堂,1930年12月14日建成。即現今的聖母帡幪教堂。
1983年,首都博物館保存的原北京東正教會經典和聖像運到聖母守護教堂,1984年正式開放。
1986年,教堂被列為市級一類保護建築。
建築布局
聖母守護教堂坐南朝北,高30米,寬18米,長25米,占地面積9502平方米,建築面積660平方米,平面呈十字形,體現出拜占廷建築的特點。門廊為圓頂,分為兩層,由鐘樓和大廳組成最高點,堂大廳從上到下通頂高達30米,鐘樓正門兩側,分列兩口大鐘。聖母守護教堂建築最吸引人的地方,則是它典型的拜占庭式建築風格的巨大“洋蔥頭”穹頂。聖母守護教堂的穹頂仿效了著名的土耳其伊斯坦堡聖·索菲亞教堂的圓形穹頂。綠色調拱狀圓形穹窿頂高聳入雲,把異域教堂的建築風格突顯出來,既氣派又厚重。穹頂下紅色調圓柱形牆體上均勻開啟的12扇設計精巧的上弧線採光窗,典雅精緻。教堂四角外4個綠色半球體小穹頂,設計得小巧玲瓏,依傍在高大挺拔的圓形穹頂周圍,每個小穹頂上都立有一個金黃色的十字架,它們與大穹頂上的十字架交相輝映。推開教堂正門,剛進入其內的一段為“啟蒙所”,是教堂的第一部分。舉行宗教儀式時,非東正教教徒只能在此處站立。往裡的一段,即教堂的中央為第二部分,稱其為“成道所”,凡領洗的東正教徒參加宗教活動時可在這裡或站、或坐。“成道所”里設有幾個“坡桌”,上面供奉有幾幅精美的聖像。“成道所”東面擺著東正教特有的“苦像”(耶穌受難像),兩側牆上分別懸掛著銅製鏤空聖像。再往裡可以看到四扇以聖像裝點而成的屏風,東正教稱其為“天門”。“天門”裡面即為教堂的第三部分“至聖所”,是東正教神職人員主持宗教活動時的場所。
歷史意義
聖母守護教堂是哈爾濱唯一一座開展宗教活動的東正教教堂。
聖母守護教堂不僅是宗教建築里的精品,更是哈爾濱多元文化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