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帡幪教堂

聖母帡幪教堂

天津聖母帡幪堂是歷史上俄國僑民在中國天津興建的一座東正教教堂,坐落在當時的天津俄租界內。曾為中華正教會天津教區(ru:Тяньцзиньскаяепархия)的主教座堂。1976年,瓊州道聖母帡幪堂建築在唐山地震中損壞,1980年代拆除。

聖母帡幪教堂聖母幪教堂

概述

在舊天津,俄國東正教傳教士先後建立過5座教堂,最有名的當屬聖母帡幪教堂和中華東正教會祈禱所。前者追隨沙俄流亡教會,後者承認蘇聯莫斯科教廷。
聖母帡幪堂為天津東正教主教的座堂,其前身名為“救世主堂”。

歷史

東正教於20世紀初傳入天津,1909年在天津俄租界俄國花園(今河東區南站)內建東正教堂,名為“救世主堂”。1922年擴建後更名為“聖母帡幪堂”。
天津開埠以後,在今天的河北區一帶,有相當多的俄國商人行商,他們大多經營皮毛和茶葉生意。有位俄國商人在三岔河口的海河北岸設立了薩寶石洋行,至今此地還有一條小巷叫薩寶石胡同。他們還在中山路上開辦了工廠、倉庫。
這些俄國人都信奉東正教。最早的時候,每到東正教會的大瞻禮,北京東正教會都會派司祭到天津為俄國商人及其眷屬舉行宗教活動。當時的修士大司祭伊諾肯提乙,每年都要來天津,借用北站的客車廂做臨時祈禱所。1904年,北京東正教會在天津河北小關大街租房作為祈禱所,平日的宗教活動由一位中國人主持,此時領洗入教的中國人約有200餘人。
1909年,北京東正教會關閉了天津小關祈禱所,在俄租界的俄國花園(位於今天河東區南站)修建了一座正式的東正教堂,命名為“救世主堂”。救世主堂用漢白玉建造,玲瓏剔透,僅能容納20人左右。遠在小關的中國教徒進堂者不多,只有附近少數的俄國教徒進堂祈禱。
1939年,“聖母帡幪堂”被侵華日軍拆毀改建倉庫,教堂遂遷至德租界,按原樣重建。此為1942年新建成的教堂,位於今瓊州道,現已不存。
救世主堂的建立,還有一個重要的背景。在八國聯軍侵華時,共有222名俄國軍官被義和團擊斃。後來,俄國彼得堡東正教廷將死亡軍官的名單發給北京東正教會,命令為這些死者樹碑祈禱。八國聯軍侵略天津時,有108名侵略者被擊斃。這些俄國官兵就被埋葬在教堂下面。1970年6月,市城建部門在教堂舊址施工時,挖出了一塊紀念塔的奠基石。上面的陰刻俄文,成為至今發現的救世主堂情況的惟一的原生性文字記載。
蘇聯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後,舊沙俄的貴族、軍人、地主、商人等從蘇聯遷到中國,其中的一部分流入天津,天津的俄國教徒人數增多。他們要求北京東正教會向天津派遣常駐神父,進行規範的宗教生活。北京東正教會派大司祭巴維爾?拉足莫夫來津,他便是天津東正教會的第一任司祭。這位司祭在天津的時間很短,不久就離開天津去了美國。
1922年,修士司祭維克托爾來到天津繼任本堂司祭。維克托爾出生於俄國的一個宗教家庭,他的父親是東正教司祭。維克托爾在神學院讀書時應徵入伍,後升任沙俄軍官,蘇聯十月革命後逃到新疆,隨一批白俄來到北京,為當時的東正教北京教會主教收留,升為修士,教名為維克托爾。按照東正教會的教級,不久即由修士升為司祭。司祭就有資格總攬一個教堂的事務。
哈爾濱的俄國東正教堂
維克托爾來到天津的時候,流亡到天津的俄國貴族還在不斷增加,救世主堂已不敷使用。1922年,他在小教堂的基礎上主持擴建了一座能容納數百人的大教堂,命名為“聖母帡幪堂”。沙俄官兵屍骨也隨之遷葬,教堂門前的牆上鑲嵌了三塊漢白玉,上面刻有死者的姓名。
維克托爾拒絕承認蘇聯莫斯科教廷,幾次遠赴塞爾維亞,將天津的東正教發展情況,向流亡教堂述職。1938年塞爾維亞教廷任命維克托爾為北京東正教中國教區總主教。維克托爾離津後,天津東正教的工作由修士大司祭戛烏利依勒承擔。
天津淪陷時期的1939年,侵華日軍在華北建設戰爭基地,突然提出徵用聖母帡幪堂。此時維克托爾所在的聖母帡幪堂,已成為天津東正教總堂。蘇聯政府出面交涉欲行制止,日軍強行將六區西大道,也就是現在的河西區瓊州道一華人的地產作為抵償,並撥款日金17萬元為建築費用,1942年新教堂建成,仍稱為聖母帡幪堂。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河北平津區敵偽產業處理局將其按敵產查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