蟈蟈[螽斯科大型鳴蟲通稱]

蟈蟈[螽斯科大型鳴蟲通稱]

蟈蟈是昆蟲綱,直翅目,螽斯科一些大型鳴蟲的通稱,個子較大,外形和蝗蟲相像,身體草綠色,觸角細長。雄蟲的前翅互相摩擦,能發出“括括括”的聲音,清脆響亮。喜歡吃瓜果、豆類等,人們用小竹籠飼養觀賞。作為欣賞娛樂昆蟲在中國已有悠久歷史,如在古易州(今河北省易縣)就有幾百年編籠捕蟈蟈的歷史。 蟈蟈的別名很多,如哥哥、蛞蛞、蚰子等。蟈蟈在中國分布很廣,與蟋蟀、油葫蘆被稱為三大鳴蟲。蟈蟈的食物主要是豆類、菜葉、螞蚱等。公蟈蟈叫聲洪亮,深受廣大鳴蟲愛好者的喜愛。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蟈蟈[螽斯科大型鳴蟲通稱] 蟈蟈[螽斯科大型鳴蟲通稱]

成蟲體色翠綠,少數淡褐。觸角發達60mm,複眼2隻,單眼3隻。前胸背板寬大,背板下緣有黃色邊。胸部腹板各具1對錐狀刺,後胸的刺最大。附式4-4-4, 1-3附節有墊,後足第一附節附墊分成2個葉片。後足脛節端距6個,背面2個,腹面4個,中間的2個小。後足腿節略比脛節稍長。

卵褐色,長6.0mm,寬1.6 -2.0mrn。卵殼堅硬。以卵在2-3cm土層越冬。

若蟲共經5齡。

生活史:一年一代。

生活習性

蟈蟈[螽斯科大型鳴蟲通稱] 蟈蟈[螽斯科大型鳴蟲通稱]

卵:當年所產之卵全部在表土層越冬,翌年4月天氣濕潤,卵迅速膨大,長度增加4 4 -58%,寬增加93-126%。孵化時卵殼破裂後,蟲體在另一層膜內蠕動,最後膜破裂出土,歷時約2小時。如天氣乾旱,卵期延長或隔年孵化。卵期244-669天。

若蟲:若蟲共蛻4次皮,蛻皮時頭向下,足抓住附著物,頭胸蛻裂線先開裂,依次前足、中足、後足、觸角及腹部蛻出,歷時約65分鐘。後將蛻下的皮吃掉。

蟈蟈 蟈蟈

成蟲:成蟲多在上午羽化,經7一13天開始交配,歷時30分鐘左右,雄蟲排出乳白色直徑達1 0mm的粘性精托,並附著在雌性生殖器內外,便結束交配。這時雌蟲腹部向前彎曲,並用口咬食精托,將精子擠入貯精囊中,不取食精托則不能產生受精卵。姻煙一生可進行多次交配。雌蟲交配後13-20天開始產卵,產卵期很長,懷卵後體重可增加3倍左右。產卵時腹部向上提,產卵管垂直插入上內,產卵瓣上下錯動,將卵產於土中,散產,產完卵後抽出產卵管,用力向後彈土封閉產卵孔,再繼續產卵。白天產卵多於晚上,7月上旬產卵開始,高峰在8月,9月末結束。每頭雌蟲產卵200-444粒,每粒卵重14mg,雌雄成蟲壽命近似,一般為8 0 -90天。進人9月下旬成蟲很快死亡。雄蟲能發聲,左翅基有音銼,呈弧形,高0.4mm,寬0.15mm,長5.43mm,每隔0.029mm生一橫突。右翅基有一3.14 X 3.46mm鼓膜,邊緣脈加厚,比一般翅脈加厚8倍左右,但薄膜只厚0.0286mm。發聲時兩翅斜豎起,來回摩擦而發出巨大聲音,以招引異性。受驚擾時發出急促的聲音,跳到植株下逃跑。

食性

雜食,但以捕食其它昆蟲為主。在飢餓時能自相殘殺,一般雌蟲吃雄蟲較多。由於它能捕食一些害蟲,所以應合理捕捉利用。柞蠶區視為害蟲。植物方面除取食各種綠色植物外,也取食窩頭、.米飯,豆腐、饅頭、炸餅等。該蟲天敵有白僵菌、紅色寄生瞞、蝗螂,有時在捕食螞蜂時有被鰲死的情況。它除做為欣賞昆蟲飼養外,還可做為害蟲天敵,加以保護利用。另外其卵營養成分很高,蛋白質含量達49.49%,可食炒其卵或油炸蟈蟈也是一道美味佳肴。

體色種類

蟈蟈[螽斯科大型鳴蟲通稱] 蟈蟈[螽斯科大型鳴蟲通稱]

我國蟈蟈的分布較廣,從觀賞的角度,對蟈蟈按體色分類,可分為綠蟈蟈、黑蟈蟈、山青蟈蟈、草自蟈蟈、異色蟈蟈。按產地來分類,可分為北蟈蟈與南蟈蟈兩大類,北蟈蟈優於南蟈蟈。北蟈蟈又分為京蟈蟈、冀蟈蟈、晉蟈蟈、魯蟈蟈。京蟈蟈又叫燕蟈蟈。燕蟈蟈最有名的是安子溝的大山蟈蟈,以產黑色大鐵蟈蟈著稱。

翠蟈蟈

蟈蟈[螽斯科大型鳴蟲通稱] 蟈蟈[螽斯科大型鳴蟲通稱]

綠蟈蟈多生在平原、農田、花生地、豆地、玉米地、菜地等農作物區。綠蟈蟈講究的是通體碧綠,不帶絲毫雜色,在滿目蒼茫的嚴冬里,這種大翡翠綠蟈蟈更能顯示自然之美,也格外耀目。在冬季時期,一般綠蟈蟈價超過黑蟈蟈,就是因為綠色比黑色好看,觀賞價值更高。綠蟈蟈翅薄,一般叫聲偏高,但鳴聲沒有黑蟈蟈那樣響亮寬厚。



黑鐵蟈蟈

蟈蟈[螽斯科大型鳴蟲通稱] 蟈蟈[螽斯科大型鳴蟲通稱]

黑鐵蟈蟈又稱鐵皮蟈蟈,通體都是青黑色,像鐵皮的顏色,故又稱鐵蟈蟈。主要生長在北京郊外的山區,又以西山為主。正宗黑蟈蟈個大,皮堅翅厚,通體青黑色,紫藍臉,紅牙,粉肚皮,白、黃,深褐翅,黃綠膀牆,褐色前翅背,前翅側區斑黃綠色或黃色,黑青腿,棕須,黑眼或棕眼。體色隨時間、年齡的增大而加深,直到全身黑亮似鐵,鳴聲強勁有力,響亮,寬厚。一蟲鳴叫能蓋過群蟲的鳴聲。一膀一膀地叫,沉著而穩重,有大將的風度。

山青蟈蟈

蟈蟈[螽斯科大型鳴蟲通稱] 蟈蟈[螽斯科大型鳴蟲通稱]

多大夏秋出現,生長在低山丘陵。灌木雜草間及乾河谷、荒地、田野梯田之中,體色以灰綠為主,色淡且雜,頭項腹腿之色也不怎么統一。山青蟈蟈肚色有綠、黃、白三種,是莊稼地里最常見的普通蟈蟈,不被愛蟲者重視。



草白(糙白)蟈蟈

蟈蟈[螽斯科大型鳴蟲通稱] 蟈蟈[螽斯科大型鳴蟲通稱]

多在晚秋時出現,生長在山坡、丘陵、田邊、地角、灌木雜草之中。通體色雜且淡,介於綠褐之間,似淺褐之間,似淺淡枯草灰白色,故名草白。天然草白蟈蟈因蛻皮較晚,故深秋長壽者較多,體質不錯,皮實易養。




異色蟈蟈

蟈蟈[螽斯科大型鳴蟲通稱] 蟈蟈[螽斯科大型鳴蟲通稱]

蟈蟈體色最基本的是黑褐色與黃綠色,經過長期各地環境的影響與個體變異,又逐步衍生出了很罕見的中間色、過渡色,這就是奇特的異色蟈蟈。




紅褐蟈蟈

蟈蟈[螽斯科大型鳴蟲通稱] 蟈蟈[螽斯科大型鳴蟲通稱]

生長在北方燕山山區,紅頭紫臉,紫紅脖項(紅前胸背板),褐紅腹背,粉紅肚皮,紫紅腿,紅須、金黃翅,前翅側區(俗稱膀牆),鮮綠色,布滿翡翠綠斑,個頭也較大,鳴聲響亮,強勁有力,長壽耐乾旱,體色極美,實為罕見。



金黃蟈蟈

蟈蟈[螽斯科大型鳴蟲通稱] 蟈蟈[螽斯科大型鳴蟲通稱]

生長在北方的太行山區,褐黃頭,藍臉紅牙,褐黃脖項,黃腿黃肚黃須,金黃翅,惟膀牆(前翅側區)翠綠,通體褐黃閃金光,鳴聲寬厚低沉,蒼勁有力,就像金色閃閃的盔甲在閃爍。這樣的通體褐黃蟈蟈幾十年也難遇一個,甚為稀罕。





藍綠蟈蟈

藍蟈蟈 藍蟈蟈

采於河北固安大提及魯北,它是由鐵皮衍變而來的,其綠色特殊,通體呈藍綠色,與一般綠蟈蟈體色有明顯的不同。藍綠頭。個體肥大,鳴聲響亮,調高音脆。藍綠蟈蟈更是少見,純正天藍更是難得。





五色蟈蟈

五色蟈蟈 五色蟈蟈

生長在河北山區與平原交界的坡地,是由褐黑山蟈蟈衍變而來的,體分為五種顏色,棕褐頭,藍臉紅牙,紅褐脖項,棕胸花腿綠肚皮,金黃前翅,綠膀牆(前翅側區),深紫色腹背板,蟲體身披五色,各部色調鮮明,對比強烈,很是難得,蟲體大色足,皮堅翅厚,鳴聲響亮,雄渾有力。



白蟈蟈

蟈蟈[螽斯科大型鳴蟲通稱] 蟈蟈[螽斯科大型鳴蟲通稱]

選自晚秋北方的丘陵砂礫荒地,由草白蟈蟈衍變而成。體色很淺淡,微微帶有灰褐淡綠之色,遠看像白色、白項、白胸、白肚、灰白腿、只有翅膀呈淡棕色,淡綠膀牆(前翅側區),銀裝素裹,個頭中等,鳴聲細脆而悠揚。

按地理位置分

蟈蟈在中國分布很廣,按產地來分類,可分為北蟈蟈與南蟈蟈兩大類,北蟈蟈優於南蟈蟈。北蟈蟈又分為京蟈蟈(又名燕蟈蟈)、冀蟈蟈(易縣西山北鄉)、晉蟈蟈、魯蟈蟈。生長在我國南方各省的統稱為南蟈蟈。但個頭較小,鳴聲小而尖,體色不純正。總體來說沒有北蟈蟈個頭大,皮實耐旱鳴聲強勁有力!

京蟈蟈:又叫燕蟈蟈。主要指北京山區和郊區的蟈蟈,北京人愛講究大山的蟈蟈。北京以產黑色大鐵蟈蟈著稱。

冀蟈蟈:河北山區,每年蟈蟈產量大。多為鐵皮蟈蟈,紫藍臉,紅牙,粉肚皮膀大翅長蛤蟆音。 間或有少量草白蟈蟈與山青蟈蟈。河北省蟈蟈以保定市易縣西山北鄉的為主,名氣最大。

魯蟈蟈:主要指山東北部為主的地區,魯蟈蟈又以綠蟈蟈為主,但頭項部局部泛紅褐色的邊紋,但也有個頭大點的。也有少量的草白和山青等中等身量的蟈蟈。

晉蟈蟈:山西作為主產小蟈蟈的地區,氣候有些乾旱,多產中小身量蟈蟈,以小個為主的山青、草白蟈蟈以及少量的鐵蟈蟈。晉蟈蟈的優點皮實好養,皮粗翅厚,叫聲響,但不美觀罷了,尤其以宣化蟈蟈最為出名,它耐乾旱,生命力特彆強。

南蟈蟈:生長在中國南方各省的蟈蟈都統稱為南蟈蟈。西南四川成都包括長江流域等地的蟈蟈個頭較小,比札嘴略大,鳴聲也小而尖。總的來說南蟈蟈沒有北蟈蟈筋粗皮厚,皮實耐旱,鳴聲也不如北蟈蟈那樣強勁有力。在南方很難見到北方的大鐵蟈蟈。

叫聲與選膀

蟈蟈的叫聲

雄蟈蟈叫聲的是用兩葉前翅摩擦發出醇美響亮的音色,這種聲音作用於吸引異性、呼喚同性、驚叫敵人。雄蟈蟈的鳴器前翅在背區,前寬後窄而扁,前翅背呈黃褐色,前翅側區多呈綠色,多翅脈網紋,翅背很厚,翅側較薄。一般雄蟲前翅長為14—18mm,也有少數的大翅者,長度可以達到20—30mm。雌蟲前翅短,一般在6—8mm左右。雄蟲前翅一般為左搭翅,即左翅蓋於右翅之上。鳴叫發聲時兩前翅斜豎起,來回摩擦,從而發出巨大的音響。兩翅愈發達(翅大且厚),摩擦就越強勁有力,叫聲愈大。

蟈蟈選膀的要點

挑選優質的蟈蟈首先要選翅膀大且厚的。膀的背部還平面寬而長。膀的背部平面要平展,上邊的左膀緊貼於下邊的右膀。閉膀時不能有大的縫隙,要閉嚴蓋緊。音銼與刮器應該突出些,翅脈要飽滿。左上膀的右邊膀翅要足以蓋夠搭足在下膀。右下膀的鼓腹(鏡片)愈大愈好。高膀立膀,靜止時候兩膀要在蟈蟈的背上離開肚高高翹起來的為佳。膀牆愈寬愈大愈好,不論是黑蟈蟈還綠蟈蟈,膀牆均應為綠色者,真正的黑鐵蟈蟈或金蟈蟈(雄)前翅膀的特點:翅蟈蟈膀牆應為黃色或淺黃綠色。

蟈蟈膀的點藥技術

蟈蟈膀的叫聲可以通過人工點藥來改善,這是餵養鳴蟲中一項古老傳統的技術,也是欣賞鳴蟲中的一種藝術。紅色的點藥是硃砂,綠色的是銅渣,其點藥技術與點油葫蘆、點蛐蛐的基本上相同。蟈蟈膀上點藥的輕重、大小與位置是都很有講究,可以根據蟈蟈的類型、大小、形狀、厚薄來具體決定,酌情下藥。一般情況下可分為三種:

1.把藥點在膀根,左上膀紅點弧形溝摩擦脈的後方,膀側膀溝的裡邊;右下膀點在與它相對稱的位置上,即右膀鼓腹(鏡片)與膀根中間的翅脈膀筋上,靠近鏡片邊緣的上方的背面,右膀下邊為暗藥。

2.藥點在左右膀背區與側區之間的左右兩邊縱向平行的兩個膀溝中間,左右膀均為明藥。

3.藥點在左上膀背區後方三分之二的地方,在左上膀兩個弧形膀溝中間最凸起的翅脈上為明藥;左下膀藥點在與它相對稱的位置,即右膀鼓腹(鏡片)邊緣下側向的翅脈筋上的背面,右膀的下方為暗藥。點膀下暗藥時要用特製的支子把蟈蟈的雙膀都支起來,從膀下伸進點藥。在當今的市場上,還有不少黑心商販用502等各類透明液體當藥點在蟈蟈的翅膀上,用來欺騙消費者。

蟈蟈如果在草叢裡的聲音再大些,它便比蟬更高一籌!

天敵

鳥類、蟎類、鼠類、小昆蟲(如螞蟻、螳螂等),此外還有蜘蛛。

蟈蟈[螽斯科大型鳴蟲通稱] 蟈蟈[螽斯科大型鳴蟲通稱]

蟈蟈的病症有:白僵菌、紅色寄生蟎,天敵有螳螂,也有在捕食馬蜂時有被蜇死的情形。蟈蟈在人工餵養的時候總是餵多水的瓜果會大肚、拉稀、甚至是脫肛而死。

中國國土幅員遼闊,南北溫度變化很大。南方春夏暖的早,北方遲。南京首批“叫哥哥”在端午節就可以出現,稱“夏叫”,鳴聲弱,體小色淡。北方見蟈蟈成蟲時間較晚,一般要到6月下旬或7月初才能聽到“夏叫”,稱早蟈蟈。這批蟈蟈對人工繁殖留子很有意義。立秋後10天新蛻的蟈蟈稱“早叫”,個大體健,飼養好了可以越冬。人工繁育的蟈蟈可人為控制分批的羽化出來,在春節後蛻的熱蟈蟈可以養到第二年的天然蟈蟈出現,這樣一年四季都能聽到蟈蟈叫聲了。蟈蟈屬於鳴蟲,冬季也應採取保溫措施。另外,對於蟈蟈來講,溫度在25-36度之間時,蟈蟈最為活躍,通常會大聲放歌。只要溫度低於25度,就容易感冒。表現為:食欲不振,不吃東西,最終死亡。

蟈蟈一旦出現感冒,可以嘗試餵食阿司匹林。但也許效果不好,那我們就防患於未然吧,給它營造一個溫暖舒適的環境。還要讓他多曬太陽,增強抵抗力,也有助於其鳴叫和增長壽命。

此外,飲食上注意不能太油膩。因為蟈蟈能吃的東西很多,連麵包蟲之類的油脂大的食物也包括在內。但吃太多的油膩東西,容易上火。可以餵一些新鮮的蔬菜水果:胡蘿蔔、白菜等,或者是花生米之類的乾果都很適合蟈蟈。另外,還可以經常用儲存的螞蚱之類的昆蟲餵蟈蟈,用來增強蟈蟈的體質。

捕捉方法

蟈蟈的捕捉有白天和夜間兩種,白天名優蟲多但捕獲量小,夜間的蟲糙但捕獲量很大!上品佳蟲的鳴聲為單數!

分辨蟈蟈的老嫩秘訣

1、看肚皮;2、看頭部;3、看體色;4、看吃食;5、看須爪;6、看行動速度。

自然繁殖

蟈蟈[螽斯科大型鳴蟲通稱] 蟈蟈[螽斯科大型鳴蟲通稱]

在野外自然界中, 若蟲共要蛻6次皮。蛻皮時頭向下,足抓住附著物,頭胸蛻裂線先開裂,再是前足、中足、後足、觸角及腹部蛻出,歷時約65分鐘,最後將蛻下的皮吃掉。

在野外的天然蟈蟈成蟲多在上午羽化,經1—2周開始交配,歷時30分鐘左右,直至雄蟲排出乳白色直徑達10mm的粘性精托,並附著雌蟲生殖器內外,才算結束了交配。這時雌蟲腹部向前彎曲,並用口咬食精托,將精子擠入貯精囊中,不取食精托則不能產生受精卵。蟈蟈一生可以進行多次交配。雌蟲交配後2—3周就開始產卵,產卵期很長,懷卵後體重可增加3倍左右。產卵時腹部向上提,產卵管垂直的插入土內,產卵瓣上下蠕動,將卵分批分散的產於土中。產完一批卵後抽出產卵管,用力向後彈土,封閉住產卵孔,再繼續產卵。白天產卵比晚上多,7月上旬開始產卵,高峰期在8月,9月末或10月上旬結束。每頭雌蟲產卵300—440粒,每粒卵重14mg。1000隻母蟈蟈理論可以產300000—400000(30萬至40萬)枚卵是非常的驚人的 !!雌雄成蟲壽命近似,一般卻為80—90天。進入9月下旬或10月上旬,成蟲就死亡了。

1年繁殖1代,以卵在土中過冬,成蟲或若蟲嬉戲棲息於穀物田間或灌木叢中。喜食豆科植物的嫩莖與嫩果實。雖是害蟲,但人們喜飼養,供作玩物聽其鳴叫。

蟈蟈屬於螽斯科。螽斯科鳴蟲一般共同的特徵一般有:身體呈扁圓柱狀。頭部較小,顏面傾斜或垂直。頭部有複眼1對。在複眼內側有絲狀觸角一對,細長,一般明顯長於體軀。單眼2—3個。口器為咀嚼式,由上唇、上下顎各1對、下唇及舌等部分組成。上顎即大牙特別發達,粗壯堅硬,內緣常呈鋸齒狀。牙尖黑色,牙的前半部多為紅色或紫紅色,牙根色淡。胸部背面有發達的前胸背板,形狀多變。側片發達,有些種類在側片和前胸背板後緣相交處形成肩凹陷。前胸腹板平坦或具有刺狀突起。有些種類前翅和後翅較為發達,但也有些是前後翅強烈縮短或完全無翅。足3足,跗節由4節組成,在最後一節的頂端有爪1對。後足股節十分發達;前足脛節基部有開口式或閉口式聽器。腹部通常有背板10塊、腹板8(雌性)或9(雄性)塊,在最後一節背板構成下生殖板,形狀多變,有時還有附屬突出的部分。雌性的產卵管比較長,呈劍狀或鐮狀形。螽斯科的鳴蟲的前翅均具有發音器——音銼和刮器。直翅目螽斯科鳴蟲均屬漸變態,經歷產卵、若蟲、成蟲三個蟲態,以卵越冬,大多產卵於樹上或土中,一般一年一代,也有以若蟲或成蟲越冬的。植食性、肉食性與雜食性均有。

養殖技術

養殖蟈蟈的場地建造

蟈蟈[螽斯科大型鳴蟲通稱] 蟈蟈[螽斯科大型鳴蟲通稱]

1、棚養:棚養包括大棚、拱棚和土暖棚等,初養蟈蟈可選用拱棚,建造和管理比較容易和方便。蟈蟈喜歡生長在背風向陽高燥之處,建棚時應避開地勢低洼潮濕和風口處,選好地形地塊後,先種上黃豆或小麥,以備蟈蟈自由採食,等黃豆或小麥齊苗後再扣棚,根據走向選3一4m的竹片,把竹片插人土內20cm左右,竹片的上部和下面的兩端都要用木棍或竹竿扎牢,風大的地方最好加立柱,拱棚成形後,罩上沙窗布,以防煙煙逃跑和天敵的侵害,沙窗的目數以小蟈蟈鑽不出為好。

2、室內養殖:室內養殖占地面積小,管理方便,不受氣候條件所影響,可用水泥和磚建成高80cm左右,寬以木板或水泥板的長度為準,間隔或通長均可,一般為三層最好,低了浪費空間,高了不容易管理。每層板上面放一層l 0cm厚的沙土(沙土的比例為1; 1),以備蟈蟈日後產卵,然後用鐵網或沙窗布固定到板的上面,形成一個多層立體式的蟈蟈養殖地。

3、引種、交配和產卵

引種可從養殖場或市場購買成品蟈蟈或受精卵,也可野外捕捉,但要選好所養的品種,引種後養殖時公母搭配應為1:1為宜,搭配不當為爭偶會發生撕咬造成傷害。公煙蟈的鳴叫是為了吸引母蟈煙,當母蟈蟈聽到公蟈蟈的叫聲後,會慢慢順著公蟈蟈的聲音爬到公蟈蟈的背上,然後進行交尾,在這段時間內,公蟈蟈要把體內兩側精巢內的精泡排出體外,精泡為白色共兩粒,大小如黃豆粒一般,交配過程中,母蟈蟈會把公蟈蟈的兩粒精泡分別吸人體內兩側的卵包內進行受精,食物充分的情況下,一隻母蟈蟈一年最多可產300粒左右的卵。母蟈蟈產卵時用尾部的產卵針一點點鑽人土內,並且從不同角度來鑽,力求把洞鑽大,然後將卵產人洞後即用周圍的土埋好。一般當年8月份以前產的卵,在自然環境下第二年夏季可出土成蟲,8月份後產的卵一般在第三年夏天才能出土成蟲。人工養殖時要及時挖土將卵撿出,妥善保存,最好在冰櫃冷藏室記憶體放。

4人工孵化和管理

孵化時找一平底容器,大小可根據卵的多少而定,底部放上Scm厚的細沙,然後撒上一層種卵,種卵最好不要重疊,在種卵的上面再蓋上3cm厚的細沙,沙的厚度不可超過5cm,否則小煙煙不易出土,然後噴水,一次性噴透,以底不見水為好,噴水後便可高溫孵化,溫度在25一35℃以內,每天應定時噴水,以防乾燥。這樣的高溫大約需要40天左右,這期間一直保持不低於25℃的溫度,這叫高溫暖籽。在這樣的高溫環境下,一年孵不出蟈蟈來,還必須低溫盟動,將經過高溫後的卵收集後直接放人冰櫃的冷藏室內,這樣保持1個月的時間便會有大批卵盟動,最初看到的是眼睛,眼睛最先出現在卵的下方,隨著時間的延長,會慢慢的往上方的頭部移動,卵粒也隨之變粗,這時候可進行第二次孵化,將盟動後的卵放在25一30℃左右的溫室內約so天的時間便可孵出蟈蟈了。

人工輔助取卵和孵育

蟈蟈[螽斯科大型鳴蟲通稱] 蟈蟈[螽斯科大型鳴蟲通稱]

1、取卵:

(1)產卵基的準備:蟈蟈產卵於上中,產卵基就是為蟈蟈準備的“產床”方法是準備好廣口、較矮的瓦盆若干個(也可以大花盆、搪瓷盆代替),夏天放烈口下暴曬幾天,或放在開水中煮沸,目的是殺死上面的細菌,起到消毒作用、將用籮篩過的細沙放在鐵鍋中高溫炒過,以殺死沙中的細菌和有害蟲卵。將細沙上用籮篩過後,放烈口下暴曬幾天,消毒後的細沙和沙上按1:1的比例摻和均勻後輔入瓦盆中,厚6-7厘米,用手壓實,然後往瓦盆中噴水,使沙上保持一定的潮濕度,不要濕度過高,太濕對產卵不利。

(2)人工輔助取卵:

選擇大而健壯的雌雄蟈蟈放入瓦盆中,盆上覆蓋紗罩,雌雄蟲比例為2:1或3:1 ,即2,3隻雌蟲配1隻雄蟲、盆中蟈蟈的總數不可過多,如擁擠不堪則對交配不利〔每口及時供食,雌雄相見,雄蟲便振翅高歌“彈琴”,雌蟲會以情相報很快交配交配後約兩周,雌蟲就開始產卵,7月中旬以前產的卵當年可孵出若蟲,7月中旬後產的卵當年很難孵出若蟲,可以留待下年孵育、6月底到產地引進的幗幗種,一次如引進兩三百隻雌蟲,再配100餘只雄蟲,可產卵數萬粒(3)篩卵和布卵:

蟈蟈產卵後,將瓦盆中的沙上輕輕打碎,用籮將卵篩出,用清水淘淨晾乾,然後準備布卵,選擇高15厘米、口徑為20-25厘米的瓦盆重新放消毒過的沙上,上與沙的比例仍按1:1即可,也可只用細沙上,厚5-6厘米,將蟲卵均勻地撒在上上,使卵粒一粒一粒均勻排開,不要疊壓,然後用細沙上覆於卵上,覆上厚4-5厘米,然後往覆上上噴水,上的相對濕度為70%左右,最後用布蒙住盆II,用繩紮緊、

2、人工孵育:

(1)卵的人工孵育:

將布好卵的瓦盆放在口光下照曬,即“長眠’,,使上溫保持在30℃左右.一般在7、8月份陽光過強時要以物遮陽,防止上溫過高。每天要及時往盆中噴水,保持盆上濕潤白天可受熱10餘小時,晚間氣溫低於22℃時,要將卵盆移入暖房繼續加溫,白天保持在30℃,夜間保持在25℃一個月以後,中部兩側出現一對黑色眼點,兩個月後,卵明顯膨脹變粗,眼逐漸移向卵的一端,兩個眼點的距離也隨之縮小、眼點的一端將發育為頭部,另一端由黃褐色逐漸變綠,這一端是若蟲的尾部〔兩個半月後,發育較快的卵己全部變成綠色,若蟲背部的橫腹節及六足己隱約可見、

(2)出孵:當蟈蟈的胚胎髮育完全成熟以後,若蟲就會破殼而出。若蟲在出殼前會在卵內輕輕蠕動,此時卵殼己變得很薄很軟,在若蟲不斷蠕動下,有氣孔的一端會被衝破、若蟲先擠出頭部,再伸出前肢,卵殼便像脫裙子一樣被蛻至蟲體後面、剛出殼的若蟲為翠綠色,出上的幼蟲稍作休息,開始爬來爬去,這時可以將若蟲移至養蟲籠中,分籠飼養。將新孵出的若蟲移入養蟲籠中時,要用鵝或鴿子翅上的長羽毛綁上竹籤做成的羽刷,將盆斜對著養蟲籠的口,將若蟲輕輕掃入籠中,然後蓋好籠。

若蟲的飼養管理

蟈蟈[螽斯科大型鳴蟲通稱] 蟈蟈[螽斯科大型鳴蟲通稱]

1、飼養前的準備首先要準備好養蟲籠和扎盤,用高錳酸鉀藥液浸泡消毒後再用清水沖淨藥液,保證清潔無菌後備用。養蟲房地而、牆壁、門窗和屋頂等要用高錳酸鉀和火焰噴霧器消毒備用。養蟲房的加溫設施消毒後安裝好備用,預計蟈蟈該出孵的時間,提前加溫使養蟲房內溫濕度達到出孵若蟲的要求。

2、溫濕度與通風管理

新孵出的蟈蟈若蟲對溫度要求很嚴格。溫度控制在28℃左右,不宜過高。三齡以上的若蟲對溫度變化適應性增強,一般掌握在25280C,溫度高一些,蛻皮間隔較短,發育較快,但體質不甚健壯,溫度低一些蛻皮間隔期長,發育稍慢,抗寒能力強,體質健壯,即所謂“熱蛻”和“冷蛻”。應選擇“冷蛻”管理。屋夜溫度變化要儘量大一些,可掌握在5℃左右。蟈蟈若蟲喜乾燥,除了為降溫可少量噴水之外,一般不必噴水。蟈蟈若蟲怕悶熱.要配合暖房降溫.定時打開窗戶通風,選在每天中午前後溫度最高時開窗通風。在室內溫度沒有降到最低限時,通風時間儘量延長。暖房內空氣要努力達到清新,防比煙、酒、香料、化妝品等異味侵入,以防比對若蟲造成影響。

3、飼料和餵食

餵養蟈蟈的飼料主要有三大類,即黃豆(或青豆)、羊肝、胡蘿蔔。黃豆含植物蛋白質很高,每百克中含36g以上,羊肝的維生素A含量很高,胡蘿蔔除營養齊全外,其中的粗纖維有極好的利便作用,對若蟲是不可缺少的。以黃豆兩份,胡蘿蔔兩份,羊肝一份,乾酵母一小袋的比例配合,用絞肉機絞成泥狀。餵食時以新鮮的菜葉切成塊狀,將絞好的飼料塗在上而,置於罐中,一罐中可多放幾塊,上下都有,使若蟲均可食到。因為若蟲食量小,每塊上不要塗得太厚,以免造成浪費。每天的食料都要保持新鮮,現做現喂,不要餵隔日食,餵食要定時,ldl次即可,2次更好。

蟈蟈歷史文化

蟈蟈 蟈蟈

商周時期人們把蟈蟈和蝗蟲統稱為 "螽斯 ",宋朝人將蟈蟈與紡織娘混為一談,明朝才有了 "聒聒 "的稱呼, "聒聒 "和 "蟈蟈 "都是以聲名之,實際上 "聒聒 "和 "蟈蟈 "是一個等同的名稱。

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大禹就開了崇拜蟈蟈的先河 .古文中禹就是"蟲"。《玉篇(虫部)》中講,"禹蟲也"。《爾雅(釋蟲)》曰:"國貉,蠁蟲"。郝懿行義疏:"蠁蟲即蟲蠁,蠁猶響也,言之聲響也"。《爾雅》說得明白,禹蟲叫"國貉",又帶響聲,必今之蟈蟈。大禹是以禹蟲——蟈蟈來命名的。於是禹蟲便成了大禹氏族之圖騰。所以後世就以禹蟲的習性來崇拜,祭祀大禹。《荀子》記載有所謂"禹跳",揚雄《法言》說:"巫步多禹",都是說後人祭祀禹時跳的舞蹈好多都是蟈蟈那樣的跳步。三千年前《詩經》中相傳為周公旦所作的《七月》以及民歌《草蟲》,《螽斯》等是世界上最早的記載蟈蟈的文字。其代表作《螽斯》 :"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 " 節奏歡快,展現了一個載歌載舞的歡樂場面,整篇文字都在頌揚蟈蟈的種族興旺。是生產力低下時對生命繁衍的企盼,是一首祝人多生子女的喜慶民歌。由此而產生的成語 " 螽斯衍慶 " 便成了喜賀子孫滿堂 的吉祥語。

中國人歷來視蟈蟈為寵物,宋代人開始畜熱養蟈蟈,明代從宮廷到民間養蟈蟈已經較為普遍。明太監若愚在《宮中記說到皇宮內有兩道門以蟈蟈的名字命名,一曰 " 百代" ,一曰 " 千嬰" ,這當然是延續了遠古時代對蟈蟈的生殖能力的崇拜。到清代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蟈蟈潮。

從康熙,乾隆直到宣統,許多皇帝都喜歡蟈蟈,乾隆游西山,聽到滿山蟈鳴,即興賦詩,曰:" ......雅似長安銅雀噪,一般農候報西風......" 末代皇帝宣統與蟈蟈的情緣更是帶有濃重的神奇色彩。電影《末代皇帝》中有這樣的情節 :1908 年,年僅三歲的宣統在舉行登極大典,宣統在" 皇上萬歲萬萬歲"的高呼聲中茫然不知所措,直直的在人群中跑來跑去,當宣統發現了大臣陳寶琛身上的蟈蟈才露出天真的笑容。宣統把蟈蟈藏在金鑾寶殿的座位上面。五十九年後的1967 年,當年的宣統身穿中山服,以平民的身份又出現在太和殿,為了證明自己曾是太和殿的主人,在紅衛兵面前從寶座上掏出他藏的那隻布滿灰塵的,精緻古樸的蟈蟈籠子。五十九年了,蟈蟈依然健在。而且,這隻老蟈蟈爬出來,伸了伸腰,動了動翅膀,又發出清脆的鳴叫聲。雖然這神來之筆只是作家精心描述的藝術真實,但由此可見清廷蟈蟈熱的生活真實。這是中國獨有的源遠流長的蟈蟈文化,這種獨特的文化至今仍在延續。每當夏季來臨,農民們把成千上萬隻蟈蟈運到城市,在一片悅耳的鳴叫聲中出售。夏蟈蟈是野生的,一隻幾元錢而已。冬蟈蟈是人工孵化的,幾十元一隻。品像極好的身價也很昂貴。2005 年冬蟈蟈的極品單價已突破千元!

夏日昆蟲

夏天來了,家裡除了燥熱之外,還多了不少的生物,譬如蒼蠅蚊子,今天在廚房居然發現小強跟小小強重現江湖!剛才更是在牆壁上發現了蠕動的蟲子?!讓我們來了解這些可恨的,可愛的,可憎的小生物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