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瑛

"耿瑛,男,1933年生,著名曲藝理論家、作家。 耿瑛1933年1月生於吉林省輝南縣

百科名片

耿瑛,男,1933年生,著名曲藝理論家、作家。

簡歷

耿瑛1933年1月生於吉林省輝南縣,曾用筆名王英、耿忠等。他曾任春風文藝出版社編審,現任中國俗文學學會理事、遼寧省曲藝家協會顧問。在從事編輯工作的40餘年中,他編輯圖書600餘種,其中《中國曲藝史》等書在全國獲獎。

主要著述及貢獻

耿瑛從事文藝編輯工作40餘年,編輯圖書約600種,為20多部評書和曲藝集撰寫序言。其中《中國曲藝史》等書在全國獲獎,評書《中國十大傳統評書經典》等書在遼寧省獲獎,主編的叢書有《楊家將九代英雄傳》,參與編寫的圖書有《東北俗文化史》、《中國曲藝通史》、《中國曲藝志・遼寧卷》。發表過曲藝作品及評論文章近千篇,其中較為流傳的有東北大鼓《白求恩》,二人轉《畫家史》、《寶山霞光》、《包公弔孝》,相聲《假灶王》、《紅樓百科》,中篇書《火海英雄安業民》、《小包公演義》。出版的專著及論文集有《二人轉寫作知識》、《曲藝縱橫談》、《關東梨園百戲》、《東北大鼓漫談》、《書林內外集》、《耿瑛相聲集》(內參版)。退休後,仍堅持曲藝創作和研究,遼寧電視台、瀋陽電視台、香港鳳凰台曾對其進行專訪,《光明日報》、《曲藝》、《瀋陽日報》等報刊雜誌曾先後報導過他“甘為他人做嫁衣”的事跡。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三棲人物 耿瑛

耿瑛,筆名王英、曲平、肖雨田等。原籍吉林省海龍縣,1933年生於吉林省輝南縣樣子哨村。他自幼愛好民間藝術,少年時代就自編自演過一些戲劇、曲藝作品。中學時代開始在報刊上發表小說、詩歌和曲藝作品。1953年8月,耿瑛到原遼東通俗出版社擔任見習編輯。1954年8月,調到遼寧人民出版社,任專職曲藝編輯。
耿瑛是二人轉領域的“三棲人物”:
作為理論家,他早在1957年就寫出《怎樣寫二人轉》,並於1 959年由春風文藝出版社出版。1979年,該書重新修改,增至十章,改名《二人轉寫作知識》出版。此外,他還先後撰寫《建國五十年的東北二人轉》《瀋陽二人轉史話》等論文近百篇。
作為作家,他寫了大量二人轉作品,其中影響較大的有《東廂記》《畫家史》《寶山霞光》《林林想媽媽》(獲瀋陽市曲藝創作一等獎) 等。
作為編輯家,他編輯出版二人轉方面的書籍――專著、選集、曲譜本、綜合集、拉場戲、小帽兒、秧歌、傳統二人轉等近百種。
此外,耿瑛還是傳播二人轉藝術的社會活動家,他積極參加東北三省的各種二人轉學術報告會和工作座談會,熱心為廣大業餘作者和中外大學生講二人轉課,經常看望和走訪二人轉老藝人,虛心向他們學習,並幫助他們整理、總結二人轉藝術的寶貴財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