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蝸生

老蝸生

老蝸生,是一種植物藥材,是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具有清熱利濕,舒筋活絡,止咳的藥效,主治黃疸型肝炎,坐骨神經痛,風濕筋骨疼痛。

基本信息

功能介紹(一)

【老蝸生的功效介紹】:
老蝸生 (《植物名實圖考》)
【異名】天藍(《江蘇州府志》),黑莢苜蓿、雜花苜蓿(《中國高等植物圖鑑》),清酒缸、野花生、地梭羅(《貴州草藥》),丫雀扭、三三光(江西《草藥手冊》),接筋草(《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豆科植物天藍苜蓿的全草。
【植物形態】天藍苜蓿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
莖高30~60厘米,伏臥或斜上,有毛或無毛。
羽狀3小葉;小葉倒卵形或廣橢圓形,長0.7~2厘米,先端鈍圓,微缺,基部寬楔形,上部具細齒,兩面有白柔毛;托葉斜卵形,長5~12毫米。
花10~15朵密集成頭狀花序,腋生;花梗長1~3厘米,具腺毛;花蝶形,萼簡短,萼齒長;花冠黃色,長1.5~2毫米;雄蕊9與l;花柱針形。
莢果彎呈腎形,長約2毫米,無刺,後變黑色,有縱紋,含種子1粒。
老蝸生
種子黃褐色。
各地均有生長。

其他

【化學成分】全草含雌激素樣成分。
種子含皂甙、半乳糖配甘露聚糖。
莢含油O.8%、硬蛋白類15.66%,纖維素24.63%、灰分8.05%、可溶性碳水化物40.21%。
【性味】《貴州草藥》:甘澀,平。
【功用主治-老蝸生的功效】清熱利濕,舒筋活絡,止咳。
治黃疸型肝炎,坐骨神經痛,風濕筋骨疼痛,喘咳,痔血。
①《植物名實圖考》:治損傷。
②《貴州草藥》:清熱利濕,涼血,止喘。
③《昆明民間常用草藥》:舒筋活絡,清熱利尿。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
外用:搗敷。

選方

①治黃疸型肝炎:接筋草五錢,狗屎花根一兩。
水煎服。
②治坐骨神經痛,風濕筋骨,勞傷疼痛:接筋草三至五錢。
水煎服。
③治白血病:接筋草五錢。
水煎服。
(①方以下出《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④治喘咳:野花生一兩,煨水煮雞蛋食。
⑤治痔血或大腸出血:野花生一兩。
煮甜酒水服。
⑥治黃痘:野花生二兩。
煨水服。
(④方以下出《貴州草藥》) ⑦治蛇頭疔:天藍苜蓿加鹽滷搗爛包敷,每日換1~2次。
(江西《草藥手冊》) ⑧治螟蚣、黃蜂、蛇咬傷:天藍苜蓿搗爛外敷。
(江西《草藥手冊》)

功能介紹(二)

《中華本草》:老蝸生
【出處】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拼音】 Lǎo Wō Shēnɡ
【英語】 Herb of Black Medick,Black Trefoil,Black Medick
【別名】天藍、黃花馬豆草、金花菜、野花生、清酒缸、地梭羅、三三光、接筋草、小黃花草、雀扭。
【來源】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天藍苜蓿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dicago lupulina L.[M.parviflora Gilib.]
採收和儲藏:夏季採挖全草,鮮用或切碎曬乾。
【原形態】天藍苜蓿 一年生草本,高20-60cm。植株分枝多,伏臥或斜上,被疏毛。葉互生,三出複葉;小葉柄長3-7mm,有毛;托葉斜卵形,長5-12mm,寬2-7mm,有柔毛;葉片寬倒卵形或近圓形,長5-15mm,寬4-10mm,先端鈍圓或微凹,具小尖頭,基部定楔形,邊緣上部具細鋸齒,側脈略平行,兩面均被白色柔毛。花腋生,密集成頭狀花序,有花10-15朵;花萼鐘形,有柔毛,萼筒短,萼齒5,較長;花冠黃色,雄蕊10,二體,花絲絲狀;子房具短柄,柱頭彎斜成鉤狀。莢果彎略成腎形,成熟時黑色,表面具不規則的縱紋,無刺,有疏毛。種子1顆,腎圓形,黃褐色。花期5-6月,果期7月。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多生於海拔400-1400m的荒山路邊乾燥處。
資源分布: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華中、西南等地。

性狀

性狀鑑別 全草長20-60cm,被疏毛。三出複葉互生,具長柄;完整小葉寬倒卵形或菱形,長、寬均為1-2cm,葉端鈍圓,微凹,葉基寬楔形,邊緣上部具鋸齒,兩面均具白色柔毛,小葉柄短;托葉斜卵形,有柔毛。10-15朵花密集成頭狀花序;花萼鍾狀,花冠蝶形,黃棕色。莢果先端內曲稍呈腎形,黑色,具網紋,有疏柔毛。種子1粒,黃褐色。氣微,味淡。

藥理作用

【性味】甘;苦;微澀;性涼;小毒
【歸經】肺;肝;膽;腎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舒筋活絡;止咳平喘;涼血解毒。主濕熱黃疸;熱淋;石濕熱黃疸;熱淋;石淋;風濕痹痛;咳喘;痔血;指頭疔;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30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植物名實圖考》:治損傷。
2.《貴州草藥》:清熱利濕,涼血,止喘。
3.《昆明民間常用草藥》:舒筋活絡,清熱利尿。
【摘錄】《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