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本書對《老子》原著通譯,用兩種字型編排,便於言文對照;每章標明旨趣,並圍繞旨趣進行解說,多引用中外史料、寓言、故事等,使難於理解的問題通俗易懂;同時,著者試圖結合現代科學發展有關宇宙、生態、思維科學新成就、新思維、新方法,揭示《道德經》的深刻內涵;最後加以綜合評述,理清老子哲學的基本構架、脈絡和源流,歸納出《老子道德經三字文》,讓讀者把握要領。
編輯推薦
《老子》即《道德經》,道家的主要經典,是一部人類走向文明、和諧、理想社會的生態哲學。
《老子》共八十一章五千言。本書選用版本為中華書局出版的楊樹達《老子古義》和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中國哲學史組編《中國哲學史資料選輯·老子》,進行通譯,用兩種字型編排,便於言文對照;每章標明旨趣,並圍繞旨趣進行解說,多引用中外史料、寓言、故事等,使難於理解的問題通俗易懂;並試圖結合現代科學中有關宇宙、生態、思維方面的新成就、新思維、新方法,揭示《道德經》的深刻內涵;最後加以綜合評述,理清老子哲學的基本構架、脈絡和源流,歸納出《老子道德經三字文》,讓讀者把握要領。
目錄
一章道名(“道”的心態)
二章相對物(“道”的對立統一)
三章強一式(無為之治的辯證法)
四章道沖(“道”的胸懷)
五章守中(“道”的和諧)
六章天地根(“道”的演變)
七章無私(無私能成其私的辯證法)
八章上善若水(“道”的傳統)
九章功成身退(“功成身退”的辯證關係)
十章玄德(人要具備德性)
十一章利用(“有”與“無”的辯證關係)
十二章腹我(玩物喪志)
十三章貴身(以身為天下的辯證法)
十四章道紀(“道”的形象及軌跡)
十五章為道者(得“道”之人)
十六章虛靜(正確觀察事物的心態)
十七章功成事遂(統治者的四種面貌)
十八章大道廢(病態社會的反常現象)
十九章少私寡慾(轉變社會風氣的八字方針)
二十章我獨異於人(不同於世俗的心態)
二十一章孔德(“德”從屬“道”)
二十二章抱一式(治國法式的辯證法)
二十三章道德得失(眾叛親離的辯證法)
二十四章餘食贅行(個人行為的辯證法)
二十五章道法自然(“道”為“天下母”)
二十六章奈何以身輕天下(君王失國喪身的辯證法)
二十七章常善(做人的秘訣)
二十八章守一式(官員道德法則的形成)
二十九章正道(奪取天下的辯證法)
三十章以道佐主(動用武力的辯證法)
三十一章慎兵(制止戰爭的辯證法)
三十二章守道(適可而止的辯證法)
三十三章自勝者(生命價值的辯證法)
三十四章功成不名有(不自為大而成其大)
三十五章執大象(“道”的功能)
三十六章固一式(治國安民的辯證法之一)
三十七章無欲以靜(無為而無不為的辯證法之一)
三十八章道德是非(“道”與“德”的辯證關係)
三十九章得一式(“道一”的辯證法)
四十章道之動(“道”的發展規律)
四十一章聞道(道德的振興)
四十二章教父(宇宙形成的辯證法)
四十三章柔與堅(至柔至堅的辯證法)
四十四章知止(生命哲學之一)
四十五章清靜為天下正(事物相反相成的辯證法)
四十六章知足(知足常樂的辯證法)
四十七章知天下(聖人“三不”)
四十八章無為而無不為(無為而無不為的辯證法之二)
四十九章德善德信(創造寬鬆的社會環境)
五十章生命(生命哲學之二)
五十一章尊道貴德(具有信息能的道德觀)
五十二章見小日明(認識事物的規律)
五十三章盜竽(暴君污吏的罪惡行徑)
五十四章修德(聖君賢臣的道德風範)
五十五章赤子之心(道德涵養及心態調整)
五十六章玄同(“玄同”境界)
五十七章以正治國(治國廉政的辯證法)
五十八章福與禍(官民關係的辯證法)
五十九章重積德(國家長治久安的辯證法)
六十章德交(道理念和德情操的交融)
六十一章為下(大小國相安無事的辯證法)
六十二章坐道(取信於民的辯證法)
六十三章報怨以德(立身處世的辯證法)
六十四章徵兆(防患於未然的辯證法)
六十五章兩稽式(用“智”治國的兩種模式)
六十六章善下(治國安民的辯證法之二)
六十七章我有三寶(修身治國保民的三大法寶)
六十八章不爭之德(應付戰爭的四大策略)
六十九章用兵(實戰的戰略戰術)
七十章吾言易知易行(普及“道”的心態)
七十一章不病(人固有自知之明)
七十二章民心(反對強權政治)
七十三章勇敢(天道報應的辯證法)
七十四章民氣(濫殺無辜者難逃傷身之禍)
七十五章民情(民眾抗爭的辯證法)
七十六章生與死(生命哲學之三)
七十七章天道與人道(天道與人道不同的根源)
七十八章柔弱(柔弱勝剛強的辯證法)
七十九章民怨(不可調和的矛盾)
八十章小國寡民(“小國寡民”的社會理想)
八十一章聖道(人生價值觀)
綜述篇
後記一
後記二
書摘
十九章少私寡慾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拋棄君王中獨裁者的聰明才智,民眾會得到百倍的利益;拋棄好戰者
的仁義道德,民眾會恢復孝慈的本性;拋棄貪婪者的巧取豪奪,盜賊會銷
聲匿跡。這三個方面,用來扭轉社會風氣尚且不足,所以要讓官員們有所
歸屬即歸於道:守住淳樸,減少私慾。
[本章旨趣]轉變社會風氣的八字方針
聖智造益天下,而扭曲的聖智卻禍害民眾;仁義鑄造靈魂,而扭曲的
仁義卻蒙蔽醜惡;技巧福及萬民,而扭曲的技巧則欺矇拐騙。因而“絕聖
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採取這
三個方面的措施扭轉社會風氣,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標本兼治的唯一可
行的辦法莫過於八字方針:“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這八個字是老子談論“道”的要領,也是“道”的內蘊。無論老子從
何角度描寫道,闡發道,弘揚道,都離不開“見素抱樸,少私寡慾”八個
字。有私慾,統治者追求榮華富貴,貪得無厭,對內搜刮百姓,“民之飢
以其上食稅之多”(七十五章);對外挑動戰亂,“損不足以奉有餘,誰能
有餘以奉天下”(七十七章)。要想改變這種混亂不堪的局面,關鍵是統治
者必須調整心態,見素抱樸,少私寡慾,達到無私慾,大公無私。這是老
子反反覆覆談論的問題。何況,當時同在周天下的諸侯國,相當於現代的
聯邦體制,各諸侯國的紛爭,都是“周聯邦”內部的事情,完全可以通過
內部協商解決,何必大動干戈呢?有兩則說盜賊的寓言,一則是行盜之道,
一則是因盜獲獎,值得反思。
昔者龍逢斬,比干剖,萇弘脆(胞,chi刳腸),子胥靡。故四子之賢而
身不免乎戮。故跖之徒問於跖曰:“盜亦有道乎?”跖曰:“何適而無有道
邪?夫妄意室中之藏,聖也;入先,勇也;出後,義也;知可否,知也;分
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是觀之,善人不
得聖人之道不立,跖不得聖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則聖
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故曰:唇竭則齒寒,魯酒薄而邯鄲圍,聖
人生而大盜起。掊擊聖人,縱舍盜賊,而天下始治矣。(《莊子·膚篋》)
魏田父有耕於野者,得寶玉徑尺,弗知其玉也。以告鄰人,鄰人陰欲
圖之,謂之曰:“此怪石也,畜之弗利其家,弗如復之。”田父雖疑,猶
錄以歸,置於廡(wa偏屋)下,其夜玉明,光照一室。田父稱家大怖,復以
告鄰人。曰:“此怪之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