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老子低調做人的哲學》旨在把老子的《道德經》中所闡述:一個人不管取得了多大的成功,不管名有多顯、位有多高、錢有多豐,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也應該保持做人的低調。有道是:地低成海,人低成乇。低調做人不僅是一種境界、一種風範,更是一種思想、一種哲學。《老子低調做人的哲學》以獨到的人生視角、辯證的思維方式深刻地闡述了低調做人的社會意義,從而為人們更好地做人做事、成就事業提供了有益的哲學啟示和思想指導。
編者立足於原文而又不囿於原文,充分地擴展和挖掘老子話語的深刻含義,並穿插古今中外的經典故事,力求通過通俗的語言、生動的故事闡釋精闢的道理,儘可能地拉近生活在現代的我們與兩千年前那位思想巨人的距離。
編輯推薦
老子的《道德經》主要是闡述了一個人不管取得了多大的成功,不管名有多顯、位有多高、錢有多豐,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也應該保持做人的低調。有道是:地低成海,人低成乇。低調做人不僅是一種境界、一種風範,更是一種思想、一種哲學。《老子低調做人的哲學》以獨到的人生視角、辯證的思維方式深刻地闡述了低調做人的社會意義,從而為人們更好地做人做事、成就事業提供了有益的哲學啟示和思想指導。
力求做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希望能幫助大家體昧到《道德經》中“低調”智慧的真諦,讓“道”真正地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從我們身邊的細枝末節就能夠發現和體會到老予的思想。但是,老予的思想包羅萬象、博大精深,妄言完全參透其中的奧妙是不自量力的。《老子低調做人的哲學》在這裡只做高山仰止之論,謬誤之處敬請廣大讀者不吝賜教。
目錄
第一章 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001
不為大,故能成其大/010
江海為百穀王,以其善下/012
善用人者,為之下/015
貴其師,愛其資/023
第二章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
致虛極,守靜篤/029
大道廢,有仁義/036
見素抱樸,少私寡慾/040
泊兮,其未兆/045
去彼取此,為腹不為目/050
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053
負陰抱陽,沖氣為和/055
第三章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061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067
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071
三知三守/077
第四章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和其光,同其塵/083
曲則全,枉則直/089
大巧若拙,大辯若訥/095
大白若辱,大方無隅/101
混兮其若濁/104
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109
大成若缺,大巧若拙/112
第五章 兵強則滅,木強則折
渙兮其若凌釋/121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121
輕則失根,躁則失君/125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131
兵強則滅,木強則折/135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141
豫兮若冬涉川/145
第六章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149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154
猶兮其貴言/160
希言自然/165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169
美言可以市尊/174
第七章 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181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186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192
抗兵相若,哀者勝矣/196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200
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203
第八章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209
知足之足,常足矣/212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216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220
去甚,去奢,去泰/224
知止可以不殆/227
物壯則老,謂之不道/231
第九章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237
曠兮其若谷/239
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強/244
執左契而不責於人/248
夫唯道,善貸且成/252
報怨以德/256
不見其首,不見其後/261
第十章 弱之勝強,柔之勝剛
柔弱勝剛強/267
靜勝躁,寒勝熱/272
見小日明,守柔日強/275
弱之勝強,柔之勝剛/279
強大處下,柔弱處上/284
強梁者不得其死/290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295
天下莫柔弱於水/299
第十-章 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夫唯不爭,故無尤/305
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311
不敢為天下先/315
不爭之德,用人之力/319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325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329
人之道,為而不爭/332
……
文摘
人不能貪圖奢侈、縱情聲色,糜爛生活令人目盲,令人耳聾,令人心發狂,物慾橫流使人精神受腐蝕。這是違背低調做人哲學的處世方式。
老子早就指出過,追逐外物必然喪失自己的本性,在《道德經》第十二章中寫道:“繽紛的色彩使人眼花繚亂,嘈雜的聲音使人聽覺失靈,豐美的食品使人舌不知味,馳馬打獵使人心發狂,貴重稀有的物品使人偷和搶。因此高尚的人只求安飽而不逐聲色,拒絕物質的誘惑而保持內心安足的生活。”
老子認為正常的生活是為“腹”不為“目”,務內而不逐外。俗語說:“羅綺千箱,不過一暖;食前萬丈,不過一飽。”無欲的生活,但求安飽.不求縱情於聲色之娛。
為“腹”,即求建立內在寧靜恬淡的生活;為“目”,即追逐外在貪慾的生活。一個人越是投入外在化的漩渦里,則越是流連忘返。使自己產生自我疏離,心靈日益空虛。因此,老子提醒人們要摒棄外界物慾生活的誘惑,而持守內心的安足,確保固有的天真。
“世人都說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人人都想活得瀟灑一點、輕鬆一點、快樂一點,但終其一生也瀟灑不了,輕鬆不了,快樂不了。他們被什麼東西拖住了,纏住了,壓住了?這東西就是功名利祿。功名利祿成了某些人的人生境界,似乎功名愈厚,人生也愈美妙滋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