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一份長達75頁的起訴書,讓日本豐田汽車再次捲入質量門漩渦。這家全球最大汽車製造商,被控隱瞞和銷毀了與300餘起翻車致傷、致死有關的信息,以消匿其車輛在工程設計與安全測試中的違規行為,來逃避法律制裁。提起訴訟的是豐田汽車北美公司前雇員迪米特斯·比勒(DimitriosP.Biler)。2003年4月15日,比勒以調查豐田翻車事故國家管理委員會委員的身份加入豐田汽車公司,比勒為豐田汽車美國公司服務至2007年。這份厚厚的起訴書其實已於2009年7月24日提交給了位於美國洛杉磯的加利福尼亞中部地方法院。
事件曝光後,豐田美國方面給予了否定,認為比勒的說法並不正確,而且起訴書存在部分誤導的成分。但豐田美國公司的律師團給出的謹慎表態耐人尋味,他們說,“比勒無權披露如此高級別的商業秘密。”
披露背景
比勒加盟豐田後,他發現豐田汽車並沒有外界看來那般華美,在其涉獵的工作範圍內,豐田所能提供的電子信息技術異常匱乏。這樣操作人員會很容易消除對豐田不利的信息。於是,他有了一個構想,為豐田翻車事故做合理的計畫,減少人為因素對事故真實性判斷的左右。他曾多次向公司的監管層提出建議,但都沒有被採納。不過,這並沒有影響他的工作進展。通過豐田美國公司方面的信息可以發現,比勒的工作完成得相當出色。在36個月中,他成功地處理了12起案件。2008年4月3日,豐田美國銷售部副總裁和法律總顧問查爾斯.雷諾茲在給比勒的一份信中說:“2003年至2007年之間,您努力工作,全力奉獻,殫精竭慮,完美無缺的法律執行和審判技巧,以及高屋建瓴的判斷能力,大大減少了豐田公司的賠償金和對豐田公司的翻車事故訴訟。”但熱情洋溢的肯定,並沒有掩飾雙方的分歧。如何合理處理事故信息方面的態度,一直左右著他們的內心。以目前的信息判斷,這是雙方分道揚鑣的關鍵。他說,在為豐田美國公司服務時,獲知公司未能順利從相關子公司得到相關數據,便著手開始蒐集,並希望藉此完成曾經的構想。但真實的情況是,那些數據獲得豐田美國公司認可已銷毀,它牽涉到300起翻車事故。他曾經的擔心變成了現實。當他與公司高管之間的衝突越來越激烈時,2007年9月17日,比勒離職,獲得了370萬美元的遣散費。比勒認為,他當時是被迫離職。
美國東部時間2009年8月31日,比勒對他控告豐田的目的進行了公開說明。
舊案重啟
據《今日美國報》網站2009年9月4日報導,從德克薩斯州到加州,美國各地律師看到比勒訴豐田案後,紛紛要重啟本已輸掉的對豐田訴訟案。達拉斯律師特雷西說,他手上有15起豐田汽車翻車事件的民事訴訟,案件包括各種型號的豐田汽車。當看到豐田前律師告老東家隱藏安全數據的指控後,特雷西表示要重啟存在手中多年的案子。他表示,“重啟案件是因為豐田涉嫌欺詐,它還刪除和拒不出示相關檔案。很顯然,豐田的內部測試報告和其他相關檔案應該公之於眾供仔細考量。”
與特雷西相似,加州律師麥科恩也於上周表示重啟手中的兩個豐田翻車案,阿肯色州的特納律師也要重啟自己手中的幾個豐田翻車案。
加利福尼亞中部地方法院將在2009年9月14日就豐田翻車門訴訟案舉行第一次聽證會。
引發質量危機
2009年1月28日,豐田汽車宣布在全球範圍內召回136萬輛汽車。2009年8月25日,豐田在中國召回68.83萬輛汽車,創下中國自實施召回制度以來的規模之最。這一態勢,自2000年以來時有發生。2005年,豐田在日本的召回創下歷史之最。以高質量鑄造的“豐田神話”就此轉變。日本國土交通省的調查表明,豐田汽車在事發前,已經知道其產品存在缺陷,卻沒有及時召回。豐田汽車由此成為負面典型。在追求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製造商的過程中,豐田對質量的控制開始削弱。雖然豐田表示,召回事件與成本控制沒有直接關係,但各方的調查還是否定了豐田的說法。日本《經濟新聞》當時的調查顯示:“豐田公司增強危機意識,出台了對策,但是,為了降低成本多車型零部件的通用恰適得其反,這個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決的。”
2009年6月,在豐田章男成為豐田的新社長後,將產品質量擺到了規模之前。為此,豐田開始削減部分市場的生產規模。其與通用成立的新聯合工廠將在8個月後關閉,這導致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舉行了大規模的罷工,對豐田的指責之聲日漸高漲。就在業界等待豐田汽車重新歸來的時候,比勒將難題扔給了豐田章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