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門陳

義門陳

義門陳氏,亦稱為江右陳氏、江州陳氏。是發源於江西省德安縣車橋鎮的一個江右民系家族。江右陳氏的祖先陳旺因為當官而在德安縣太平鄉常樂里置業,到唐朝中和四年已經是數代同居五十多年,唐僖宗御筆親贈“義門陳氏”匾額,此後義門陳多次受到皇族表彰,聞名遐邇。唐宋時期江州義門陳氏家族,創造了3900餘口、歷15代、330餘年聚族而居、同炊共食、和諧共處不分家的世界家族史奇觀,是中國古代社會中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合居最長、團結最緊的和諧大家族,成為古代社會的家族典範而名動朝野。後宋仁宗在文彥博等重臣上疏建議下,將義門陳人分遷全國72個州郡(144縣),分析大小291莊(另加43官莊共334莊)。從此,一門繁衍成萬戶,萬戶皆為新義門。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國內陳姓人口5440萬,2013年4月,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華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袁義達統計新百家姓得出國內陳姓6130萬、居國內百家姓第五位、陳姓國外主要分布在朝鮮,越南,緬甸,新加坡,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等全球各地陳姓總人口在9000多萬左右。估計其中義門人口約有千萬之眾。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義門陳義門陳
義門陳氏即江右陳氏,是發源於江西德安縣的一個江右民系家族。公元832年,江右陳氏的祖先陳旺因為當官而在德安縣太平鄉常樂里置業,到唐朝中和四年已經是數代同居五十多年,唐僖宗御筆親贈“義門陳氏”匾額,此後義門陳多次受到皇族表彰,聞名遐邇。宋嘉佑七年,出於抑制“義門陳”和封建統治的考慮,宋仁宗下旨讓義門陳分莊天下。據工作人員介紹,當年分家時,家長把全家人吃飯的大鍋吊起來,砸下來後碎成多少片就分多少莊。最後,義門陳氏分為天下291莊,遍布全國。

地理概況

江州義門陳座落在風景秀美的廬山腳下,清波碧浪的鄱陽湖畔,古屬江州轄地,現屬德安縣車橋鎮境內。北與瑞昌市交界,西與武寧縣接壤,南與永修縣毗鄰,素有“德安西大門”之稱。地理分布為“七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

開基始祖陳旺

義門陳氏開基祖乃陳旺公,字天相,系陳朝宣帝第六子之五世孫。其兄兼是唐玄宗開元十一年(723)進士,初官江州。因兼升官另任,陳旺於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四月,遷至江西九江郡潯陽縣蒲塘場太平鄉常樂里永清村(即今江西九江市德安縣車橋鎮義門村),開創基業。為義門陳肇基祖。宋封晉國公。陳旺壽終81歲,葬於義門東臬嶺龍池山(今旺公山)。

陳旺自開基以來,以勤儉耕讀傳家,孝義相處,建書堂(東佳書院前身),立家法,敬友鄰,睦家人,使義門陳氏家族人才輩出,義風蔚然而日益昌盛,為義門陳氏後來聚居數千口,合炊幾百年奠定了文明的良基,最終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典型的、罕見的封建家庭組織。

起源發展

江州義門陳始祖陳旺公江州義門陳始祖陳旺公
義門陳氏創立後,南唐保大後十年間(947-957),義門老幼700餘口,到宋真宗鹹平三年(公元1000年),人口增加到1470餘口,短短五十餘年時間裡,人口增加了一倍。
天聖四年(公元1026年),宋仁宗詔封陳旺、陳機、陳感、陳藍、陳青為晉國公、燕國公、許國公、吳國公、齊國公。並將《陳氏家法》收入國史館,且賜王公大臣各一本,使知孝義之風。到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陳氏已達到3900餘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規模最大的家庭。唐僖宗李儇御詩《贊義門陳氏》:“金門宴罷月如銀,環佩珊珊出鳳闉。問道江南誰第一,鹹稱惟有義門陳。”至道二年宋太宗御封“真良家”,次年又贈“聚族三千口天下第一,同居五百年世上無雙。”一聯。宋朝裴愈題寫了“天下第一家”匾額,因此世人皆稱江州義門陳氏為“天下第一家”。宋太宗還御書“一犬未至百犬不食,牢內異物皆效義;一吠突起百吠齊怒,寨中同聲共護門。”一聯,於其家百犬牢。《中華姓氏通書》稱“義門陳氏天下奇,百犬同槽奇中奇”。
家族過於龐大,便給統治者帶來了危機,文彥博、包拯等大臣建議分析居住,宋仁宗採納了這一建議,以陳氏孝義太盛,散至各地作忠孝典範,教化民風為由,於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七月派人監護分析。
有趣的是,分析家產時竟是按照天子御賜的編號,把陳姓在鄭州(今屬河南)、潭州(湖南長沙)、黃州(湖北黃岡)、漢陽(湖北武漢)、安慶(今屬安徽)、棣州(山東惠民)、松州(四川松潘)、瀘州(今屬四川)、光州(河南光山)、洪州(江西南昌)、舒州(安徽潛山)等地的產業,分為291份。
又把德化(江西九江)、瑞昌(今屬江西)、星子(今屬江西)三縣田分為27份,德安、建昌(江西奉新西南)的財產分為20份,這些均不在291份之內。
他們遷往居住的田多達290餘處,江西、河南、浙江、湖北、廣西、江蘇、安徽、海南、四川、山東、山西、陝西、福建、湖南、廣東、上海、天津等16個省、市均有陳姓的足跡。若以縣份計算,陳姓分布於125個縣市中,其中自然是江西最多,占28個縣市,最少的也有1個縣。因為這些陳姓都從江州義門析出,因而各家門口都掛有義門世家的匾額,各地又有天下陳氏出江州之說。
據查,中國共產黨的著名人物陳雲、陳毅、陳賡,國民黨元老陳立夫、陳果夫、國民黨將領陳誠、中共早期著名領導人陳獨秀等,都是江州義門陳氏分析到各地支派的後代

義門流芳

光輝成就

義門陳氏自建莊至分析,跨兩朝,歷時三百三十二年,先後累受唐宋兩朝數位帝王的親筆敕賜旌表和諸多將相名流詩賦讚譽。

唐朝旌表

唐僖宗李儇於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御筆親題“義門世家”,【逸田齋注】:或雲“義門陳氏”。並賜一聯“九重天上旌書貴,千古人間義字香”以示讚譽。從此,陳氏即把原常樂里永清村改為“義門”。

唐昭宗李曄於大順元年(公元890年)御筆親題“旌表義門陳氏”,由此即定名為“義門陳”。今外地仍稱車橋鎮義門村為義門陳。

南唐王李升【逸田齋注】:應為“李昪”,下同。於升元元年(公元937年)賜匾一塊,上書“義門”二字,標揭門閭。至此,“義門陳氏”自陳旺於唐玄宗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開基建莊至南唐李升升元元年(公元937年),在唐共歷時206年,先後受到三位帝王的旌表,後人有義門陳氏始於唐之說。

宋朝旌表

宋太宗趙匡義於淳化三年(公元992年)7月15日御筆旌賜“忠孝世家”,又於至道二年(公元996年)旌賜“真良家”和“義居人”,同年下昭將“義門家法”收藏於國史館,並遣內侍裴愈賜御書三十三卷在義門敕建御書樓,將“真良家”三字懸掛門首。宋太宗又於鹹平三年(公元1000年)為義門親題:

水閣山齋架碧虛,亭亭華表耀門閭。

祖宗遺下林泉汁,子孫相承孝義廬。

江州義門陳始祖陳旺公江州義門陳始祖陳旺公

原上鶺鴿常救難,庭前棠棣每添輝。

疑川郡派傳千古,芳振江南紹有虞。

和“問道江南誰第一,鹹稱惟有義門陳”的詩句以示讚頌。

宋真宗趙恆賜聯“聚族三千口天下第一,同居五百年世上無雙”,並於天禧四年(公元1011年)敕於旌表門外,築高台丈許,親題“旌表義門陳氏”六個大字。

宋仁宗趙禎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追封義門陳氏五世祖陳旺、陳機、陳感、陳蘭、陳青分別為晉國公、齊國公、吳國公、燕國公、許國公之諡號,又於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贈義門分莊一詩中寫道:“江州久著義門莊,珠輝玉廊孰同行。蒂固根深誰與並,莊上分莊歲月長。謾夸詩禮追鄒魯,須信簪纓賽謝王。子孫各知道義范,永於舜德有重光。”

時年義門陳氏建莊已歷時331年,3900餘人聚居合炊。

由以上兩朝帝王的詩聯旌表中,可以斷定“義門陳氏”是古代文明之典範,作為一個家族累受兩朝歷代帝王的旌表,可稱中國古今之最。據史料記載,“義門陳氏”在宋仁宗時期處鼎盛時期,當時在義門陳氏忠義孝悌的感召下,江南人家平糾紛,淨爭訟,知禮儀,忠國家,呈現一派耕讀昇平的景象。因此,後人有“義門陳”盛於宋之說。

從兩朝六帝王的詩聯旌表中,可斷定“義門陳氏”是古代文明之典範,作為一個家族累受兩朝歷代帝王的旌表,可稱中國古今之最。據史料記載,“義門陳氏”在宋仁宗時期處鼎盛時期,當時在義門陳氏忠義孝悌的感召下,江南人家平糾紛,淨爭訟,知禮儀,忠國家,呈現一派耕讀昇平的景象。因此,後人有“義門陳”興於唐、盛於宋之說。

至公元1063年,義門陳氏一家歷代為官人數約400人,歷受封贈42人,歷代累計中舉120餘人,其中官至宰相2人、在京高官30人。

至公元1063年,義門陳的建築有:義門正宅、御書樓、東佳書院、東臬祠(旺公祠)、太公堂、祖訓堂、德星堂、大學院、接官廳、刑仗廳、太聖院、得勝樓、九里殿、永清祠、都察院、百犬牢、鞦韆院、望仙亭、嬉戲亭、真君祠、五祖碑、藏書樓、百柱堂、蘭官、廨院、道院、義門、義酒坊、酒店、饋堂、公堂、鼓樓、洗米池、酒泉井、茶房、新遷祠、先祠、義碑,筮法亭及田莊、園林等三百多處。由此可見,“義門陳”當時,“樓閣連雲延四方,旌旗映日紫氣長,農夫耕種猶作賦,學子呤喔翰墨香”的繁榮景象。

自然景觀

義門陳氏後裔義門陳氏後裔

1.金雞山:在今義門村十一組對面,山上有金雞石,傳說此石曾有“金雞報曉”之聲。雞頭石塊文革時砸毀滾到山下農田,一九九四年此石奇怪裸露,至今放在田埂上。

2.鳳凰井:在今磨溪鄉尖山村的陳家,此井當年是特為路過行人解渴而掘,至今古井甘泉不涸,保存尚好。

3.洗米池:面積畝余,在義門饋食堂對面,義倉左側,池四周曾有石塊壘起,今尚存。

4.貓兒塘:在義門村十一組與三組的路邊,約半畝之大。

5.石門溪:在今鄒橋鄉石門村六組博陽河中段,河中有一小山,兩側河流。據說此河原流向義門附近,因有人居心不良,破壞義門風水,打狗淋血,將此山兩側打通,改變了河床流向,妄使義門衰落。

6.班鳩坡:在今鄒橋鄉石門村八組,傳說是義門陳人狩獵之地。

7.天子地:在今鄒橋鄉付山村,傳說當年義門陳在此祭祀上蒼,期盼家庭更加興旺,會有皇帝當朝,故稱天子地。

8.一字園:在今愛民鄉岩泉村岩泉桂家後面的山腰,靠近付山煤礦,是東佳書院一處勝景。當年蘇東坡遊覽東佳書院時,見東佳別墅旁有一花園,形式“壹”字,甚是美觀,蘇軾當即寫了“一字園”三字。後建一廟,廟命名“一字園”,至今尚存。廟旁有一千年古樟,枝繁葉茂,廟下有瀑布飛流,甚為壯觀。

9.義峰山:原名義豐山,在今德安縣城西側,是當年宋太宗趙光義特賜義門陳的祖墳山。為德安八景之一,林木郁蔥,山上現建有德安縣博物館,德安縣革命烈士紀念碑,德安縣電視塔等。

10.陳家橋:在今德安縣愛民鄉泉水村,是去東佳書院必經之路,因有一溪,遇山洪瀑漲,就無法通行,義門陳人便在此做一橋,故稱陳家橋。此橋尚存,現德白公路路過此處。

11.義井:義門陳共鑿井32口,統稱義井,第一口井在艾草坪,(此井尚存),第二口井在洗米池旁(已被填埋),第三口井在大公堂下(現文史館門口,尚存)。其它義井現已發現多處,大部分分布在正宅周圍,有待挖掘。

12.樟榆橋:現德安縣鄒橋鄉堰頭村,尚存。

13.石崖橋:今磨溪鄉五星村,尚存。

14.狀元橋:德安縣城內,無存(台灣《西山陳氏族譜》有載)。

義門古蹟

1、義門正宅:為義門陳始祖陳旺由廬山聖治峰遷居此地,原名太平鄉常樂里艾草坪(現義門村委會對面),後因人數劇增,逐漸擴建,先後建有諸子巷、火巷街、百柱堂等。

2、諸子巷:又名“朱子巷”,為火巷街支街,通往百犬牢、洗米池、饋食堂等處,乾化二年歲除之日,置到黃忠輔田,當晚諸房誕生三十二男(也有說三十七男)。後把諸房產子之地命名為“諸子巷”。

3、百柱堂:名廣堂(議事廳),九梁十架,百柱落地,東依碑亭,南接火巷街口,前各三門,北連太公堂。牆基尚存。

4、旺公祠:又名東皋祠,後梁開平元年(907)建,因在正宅之東,稱東皋祠。現牆基仍在。

5、公婆丘田:乾化二年(912)壬申歲除日,置到黃忠輔田,計三千八百餘步。當晚誕生三十二男,後具登科第,仕宦榮顯。因名其田曰:“公婆丘”,立為“義田”。

6、擊鼓樓:位於義門正宅南一山頂,建於貞明年間。山頂建有一亭,亭中放大鼓一面,是義門陳擊鼓傳遞信號的地方,遺蹟尚存。

7、饋食堂:義門正宅東,大公塘(現文史館下面水塘)以西。現義門村十一組所在地,義遺址部分已挖掘,並出土了大量的文物。部分文物陳列於義門文史館之中。

8、大公堂:現義門祠堂及文史館所在地,大公堂主要陳列義門陳先祖雕像,是當時義門陳氏祭祀先祖聖地。現仍存殘牆一堵。四周古柏14棵,肥皂樹1棵,門前古井常年清泉不涸。

9、永清寺:位於今義門村七組原倉庫之處,牆體仍存。

10、旌表台:為義門陳第三任家長陳崇於唐光啟二年(886)首建,位於正宅之南(改為農田)。因唐僖宗李儇於中和四年(884年)首旌義門,原名為常樂里艾草坪,從此以“義門”著稱,是專為宣讀皇帝詔書的儀式台,先後受到唐、宋七位皇帝的旌表,後擴建為一門、二門、三門。第一門兩側對聯為“九重天上旌書貴,千古人間義字香”,橫披“義門陳氏”,為李儇所賜。第二門兩側對聯為“聚族三千口天下第一,同居五百年世上無雙”,橫披“真良家”,為宋太宗趙光義所賜。第三門兩側對聯為“三千餘口文章第,五百年來孝義家”橫披“義居人”為宋真宗趙恆所賜。旌表台是義門陳最壯觀的建築物。毀於明初兵燹,現遺蹟無存。

11、都蠶院:建於北宋初期,位於今浙江移民隊處,原望迎亭旁,是養蠶繅絲,紡紗織布生產之所,遺蹟於一九七0年浙江移民來此建村所毀。

12、鞦韆院:建於北宋初,位於今磨溪鄉尖山村楊家,距都蠶院約一華里,是紡牆基部份可尋。

13、東佳書院:位於今愛民鄉岩泉村岩前桂家,為陳崇於唐昭宗大順元年(890年)所建。東佳書院鼎盛時期,有學生四百餘人、廡房(即教室)30多間,開始只招收本族子弟,後對外開放,“延四方學者,伏臘皆資焉。江南名士,皆肄業於其家”。

14、東佳別墅(一字園):為義門陳第五任家長陳袞所建,建於乾化二年(914年),當年大學士蘇東坡遊學東佳時留下的墨跡“一字園”三字還清晰可見。

15、接官廳:接官廳共三處,義門老宅一處(望迎亭),是專供接待官宦、名流、學者之所,德安縣城北門河邊(現老林業局院內)一處。每處設專人接待。

16、廨宇:為義門陳第七任家長陳鴻所建,位於今德安縣義峰山(義豐山)腳下,廨宇專供接待吃住之所,即今之賓館,毀於清。

17、蘭宮:為義門陳第十一任家長陳襲於北宋至道二年(996年)所建,地點在今義門村十組花園之處,是專供來客遊樂休閒之處,當地人至今稱該處為花園蘭宮,北宋熙寧二年(1069年),火巷莊拆除,改做住房,現牆基可尋。

18、刑杖所:為義門陳第十二任家長陳旭主家政時,於北宋至道三年(998年)所建,毀於元初。

19、御書樓:為陳旭主家政時於北宋鹹平元年(998年)所建,位於東佳書院內,至道二年(996年)宋太宗派內侍裴愈親臨義門,特賜御書三十三卷,並題下“天下第一家”現無存。

20、五祖道院:為義門陳第十三任家長陳蘊主家政時,於北宋天聖元年(1023年)所建,原址在今文史館右側。朝牆基仍存。

21、百犬牢:為陳蘊於北宋慶曆年間所建,地點在義門正宅東,饋食堂西,今義門十一組背山竹林,是專設犬舍之所,“百犬同槽,一犬不至,群犬不食”的奇觀在史書、方誌、譜牒中有大量記載。遺蹟無存。

22、壽安堂:陳蘊於北宋天聖元年(1023年)所建,在今義門村十組的花園內,是專供老年人休閒玩樂場所。明初被毀,原址改建農房。

23、九里殿:陳士尹,英勇抗金,屢戰屢捷,是民族英雄岳飛部下名將,於南宋紹興二年(1132年)戰死沙場,高宗敕建九里殿來追祭抗金英雄陳士尹。原址在今義門十組馬路邊,尚存磚石瓦礫。

24、貞節坊:義門陳後裔陳明軒之妻,割股療夫,夫死後冰心守節,朝庭賜建貞節坊牌坊梁基石今尚存於德安縣林泉鄉小溪山村赤石堰陳家。

25、義門鋪:在今江西九江縣獅子鄉牌樓村。於明嘉靖三十二年(1554)所建,尚存。

百犬同牢

載入世界吉尼斯記錄的“一犬不至,百犬不食”的傳說,就是出自江州義門陳的一段佳話。

義門陳禮義為先,孝道治家,滿門重義尚德。久而久之,教化影響了牲畜。至唐昭宗慶曆年間,家有七百四十餘口,每日設廣席,長幼依次坐而共食。蓄犬百條,共食一槽,一犬不至,諸犬皆不食。原來臥於紫扉旁,是一隻老母犬,腳拐,眼瞎。每晚睡門樓之上,伴星斗,防匪人,盡其義也。老犬不至至,余犬皆不食。

相傳有一年,御駕親臨。帶來100隻肉包子,放在犬槽內,群犬呼而相聚,各銜一隻包子於口中,但見一條白犬,獨步槽前,口叼兩隻包子走了。聖上異之。遂率人尾隨其後,至一柴扉旁,見有一拐腳黃犬席地而臥,白犬將肉包子丟了一個給黃犬,眾犬方搖頭晃腦,有滋有味地啃動嘴裡的包子,昭宗見狀,聖心大悅,稱道:真義犬也!

古義門坊建有“百犬牢”。其門有一對聯曰:“一犬不至百犬不食牢內異物皆效義;一吠突起百吠齊怒寨中同聲共護門。”百犬同牢是昔日義門坊的一個重要奇觀。

詩曰:百犬同牢佳話傳,煌煌陳氏義當先。

一門風範留青史,千載憑蹤淚不堪。

義門陳氏自建莊至分析,跨兩朝,歷時三百三十二年,先後累受唐宋兩朝數位帝王的親筆敕賜旌表和諸多將相名流詩賦讚譽。

陳氏碑記

此寶地奉安大陳墩義門堂陳氏始祖及其後者共一十一位先祖靈柩。故宜銘勒表功,俾後人追思詠德者,知祖靈之存於斯也。家譜載一世祖名諱檀,字襲香,配方氏孺人。錦業陳墩,甚樂茲土。其兄弟五人:松、柏、槐、檀、梯。今檀公枝繁葉茂子孫逾三萬之眾,遍及蘇北也。

陳氏望族源遠流長虞舜後裔陳國姓旺
穎川肇基義貫九江御賜義鬥神州名揚
吾祖勤勉志在八方明朝中葉遷出郯鄉
松徙伊山柏居沭陽槐漂皖中梯泊魯莊
吾祖檀公紮根湖盪沐雨櫛風屯墾開荒
弘治二年始祖長往山號水泣四顧彷徨
築墓刊石安葬南場生氣福德山高水長
列祖列宗耕讀圖強御鷹駟馬忠義滿堂
自強不息千古流芳厚德載物造福家邦
共和卅七復耕種糧列祖靈柩暫厝灘旁
今擇寶地奉安祖上先祖恩德垂裕無疆
瓜瓞綿遠家風遠揚德澤子孫興國安邦

陳檀公十二世孫 儒家叩撰

分析

聚散依依

天下事久合必分,盛極必衰。義門陳家族在極盛之後,還創造了中國歷史上最大家族、最恢宏的大分莊、大遷徙,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皇帝頒旨並派官員監督分家的家族。據稱,宋仁宗嘉祐七年,文彥博、包拯、范師道等重臣向皇帝上疏,論陳家朝野太盛,宜令分析,以保全之。七月,仁宗皇帝親旨,對義門陳氏實施大分析,將三千九百餘人分為二百九十一莊,分遷全國七十二州郡一百四十四縣。至1063年3月分析完畢。

史載:“嘉祐七年,欽奉仁宗皇帝聖旨,矜恤義門太盛,思保存之,乃於七月初三日,敕江州轉運使謝景初、郡牧官呂海、戶曹穆恂、湖口鎮巡檢范彬眾官,臨門監戶,分析至明年三月,議始定。以才繼字行二百九十一人為分拈鬮。自茲以降,大宗小宗星分棋布於諸府州縣,而義門始割恩義,而異居焉。”

義門陳這一“家崇孝悌之風,門尚敦睦之義”的樣板家族,為何會被皇帝下旨分莊呢?一是封建王朝為了抑制義門陳氏“朝野太盛”,恐其危及朝廷統治;二是把義門陳氏作為封建家庭的樣板分遷各處,教化天下,以維護其封建統治。

而在此大分析之前,義門陳內部也曾分遷過部分人出去。《旌表聚散履歷》載:慶曆四年,“家長以食聚太多,義門地窄,諸莊糧供太遠,扒遣一千四百口,往居屬縣莊舍就食。嘉祐三年,眾思時節歸侍違遠,聚會失期,似虧義氣,告乞歸宗。乃創小屋五百間,於東沖以處之。今之黃州莊回居院是也。”這些因吃飯都成問題而被迫遷居出去的人,哪想到“不安遠離,俱歸而聚之。時創小屋五百間處之。重義輕居,不以為陋,聚樂之情何如?”由此可見,當時義門陳家族眾人,是多么想聚集一處,而不忍骨肉分離呀!

譜載:“奉朝命大決,分期割離恩義,其星散四方,哀苦不堪情狀,鬼神當為之訴泣,山川當為之愁蹙也。”修譜人“每閱譜至此,不覺酸鼻痛心。今修纂至此,猶難為之置筆。但訊息盈虛者,天之道也;合散盛衰者,物之情也。天下之勢,未有極盛而不反者。吾先人三千九百口同爨,可謂極盛。受帝命而分之,勢所必至。是識其重而及反之者也。故能保合家聲,散也猶聚也。其聚也,完太和於一家;其散也,布太和於天下。蓋可散者勢,不可散者心。故百世之下,能合子孫,萃渙散之勢,共聯結之心,其先人英風義氣、契合神交,宜未蝕於天地間者!”從此之後,在近1000年的歷史進程中,義門陳後裔繁衍遷徙,瓜瓞連綿,枝葉越來越多,遍布全國各地。“一家繁衍成萬戶,萬戶皆為新義門”。這才有了“天下陳氏出義門”之說。

為傳承中國優秀民俗文化,江西德安成立了中華義門陳文化研究會,編輯出版了《中華義門陳氏大成譜》、《江州義門陳文史畫冊》,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創刊了《中華義門陳》雜誌,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走遍中國”欄目攝製播放了電視專題片《義門傳奇》。

義門陳300多年的傳奇佳話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宗族文化的一個閃光點,在中國家族史上有著重大的影響和地位。弘揚其忠義之范、和諧之盛、文明之優、教育之先、風氣之美和義傳之廣的精神,正是相關部門和陳姓宗族研究與挖掘的內容,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必將得到進一步繼承與發揚。

分莊方法

宋仁宗下旨,決定將義門陳氏分析。對於“永不分離(梨)”的義門人來說,感情上是不好接受的。然而聖旨是不能抗的。家長們考慮兩件事:一是分多少莊?二是到哪裡去,怎么去?有人提議,把祖堂的一口大鍋吊到義門祠堂的大樑上,讓它自由落下,摔成幾片就分成幾莊。按這個辦法操作的結果是,鐵鍋摔成大小291塊,於是各持一片,分成291莊。監護分析的朝廷官員送來了全國通用的“地徑”及各地行政手本,還有部分車馬行杖。於是按御賜的“知守宗希,公汝才思,彥承延繼”十二字和內部擬定九個字“成先遷、升仁悅、大通琉”依派拈鬮分遷全國各地。

後裔分布

1.石塘莊:始遷祖汝先,始遷地江西安義縣鄰鄉,

現分布情況:江西新建縣溪霞鎮(陳名桃);江西安義萬埠鎮羅山村(陳大勝);江西安義石鼻向坊觀舍(陳金堂);江西安義東陽鎮徐埠村(陳龍安);江西新建昌邑鄉八房(陳大勇);江西新建縣金橋東和村(陳小峰);江西永修馬口鎮(陳學享)等。

2.赤土官莊:始遷祖知成,始遷地江西高安市大成鎮赤土村大田。

現分布情況:江西新建溪霞鎮(陳定保);江西奉新赤田鎮石陳家(陳強);江西新建厚田象潭村(陳國林);江西新建生米鎮安豐村(陳開禪);江西高安大城鎮赤土村(陳鴻聲);江西高安田南鎮張家村(陳俊華);江西新建松湖鄉鐵湖村(陳衛國);河南寶豐縣;河南汝寧府楊州平場關;湖北荊州市;江西宜春市袁州區(陳露霖);江西豐城市隍城鎮;江西省瑞昌市白楊鎮坊山村(陳先國);江西瑞昌市高豐鎮(陳敬明);江西高安市田南鄉大成村(陳水平);江西豐城市圳頭鄉(陳德);湖北陽新縣楓林鎮赤腳嶺(陳);江西九江縣官埠嶺大田莊(陳和譜)等。湖南平江三陽鎮 (陳道周)。湖北荊州公安縣(陳昌炎)。

3.牛公莊:始遷祖汝悅,始遷地江西吉水縣。

現分布情況:湖北仙桃市(陳江發);湖北洪湖等。

4.官溪莊:始遷祖公升,始遷地湖北鹹寧安仁琯溪鄧埠。

現分布情況:湖北鹹寧市大畈村(陳和平)、鹹安區雙溪鎮光埠鎮(陳元成)、鹹寧市嘉魚縣、湖北省江夏區、安徽省宿松縣、湖南省臨湘等。

5.南橋莊:始遷祖繼銘,始遷地江西都昌汪墩鄉。

現分布情況:陝西省商南縣(陳從科);江西都昌汪墩鄉(陳二九);江西都昌左里鎮義門村(陳修壽);江西廬山區海會五里山(陳先慈);江西湖口武山鎮(陳茂富);江西星子白鹿鎮(陳作敏);江西九江新港河家咀;安徽宿松縣,江西都昌北市(陳茂發)。

6.果石莊:始遷祖思澄、思洪,始遷地湖北陽新洋港鎮。

現分布情況:江西新建石埠鄉豐聯村(陳建國);湖北陽新洋港鎮(陳世明);湖北大冶市(陳德華);湖北陽新縣(陳緒蘭);陝西省商南縣過風樓鎮徐家店(陳從棵);湖北陽新龍港鎮(陳緒巨);陽新韋源口鎮(陳迪友);大冶香山(陳丙文);大冶市陳貴鎮洋壙村;大冶市靈鄉鎮(陳樹林);江西星子溫泉(陳玉山);江西德安林泉鄉(陳顯榮);貴州大方縣(陳裕瑞);湖北鄂州太和鎮陳太村(陳煥文);江西瑞昌市三眼橋;江西瑞昌流莊鄉三元村聶寶山(陳洪坤);江西瑞昌市夏畈鎮陳家圈;四川省達州市雙河口鎮清水河村、白象赤村、青紅林村、石橋磨刀溪(陳玉澤);四川大竹縣長官坪(陳壁);四川完源縣荊竹坎;安徽霍山縣緒佛庵;湖北通山燕夏鎮、通山洪港鎮、通山新橋、通山城關。

7.黃梅莊:始遷祖希悅,始遷地湖北省黃梅縣。

現分布情況:陝西商南縣(陳從科);陝西長安府;湖北黃梅蔡山陳家壕(陳許生);湖北廣濟太平鄉馬乾村;湖北黃梅苦竹鄉(陳鐵漢);湖北黃梅牛牧山村,江西德安縣後田(陳廣洪)

8.黃安莊:始遷祖嘉琉,始遷地湖北紅安。

現分布情況:江西廬山區余家壠(陳幫寧、陳幫柱);江西九江縣仁貴鄉青皮坂;江西九江縣芳蘭湖蔡家咀。

9.永寧莊:始遷祖端琉,始遷地湖南湘陽。

現分布情況:江西吉安縣;江西永新縣。

10.汀州莊:始遷祖參琉(魁),始遷於福建省寧化縣石壁村。

現分布情況:廣東信宜市石硃砂鎮旺陂村(陳祖新);廣東東莞遼步鎮陳家埔(陳鉅芬);福建上杭縣(陳碧輝、陳丕顯);廣東豐順縣(陳留麟);四川鄰水縣西天鄉(陳賢恩);廣東平遠縣(陳友全);江西修水縣四都鎮五都村;廣東省和平縣林塞鎮(陳乃權);福建德化三班鎮;江西上猶縣崇義縣等;廣東五華縣;廣東深圳寶安觀瀾、牛湖、松元廈;廣東省興寧市;湖南省瀏陽市文家市鎮(陳盛瑾)江西萍鄉南坑(陳少林),江西奉新縣仰山鄉(陳發恪),修水縣汪汪崗鎮(陳三德),廣東省梅縣,台灣省苗粟(陳景雲),香港(陳國緯)。

11.赤崖莊:始遷祖延斯(延芝),始遷江西省吉安縣東赤岩。

現分布情況:江西省德安縣聶橋(陳聖泉);

12.永豐莊:始遷祖繼鍾,始遷於江西吉安永豐縣。

現分布情況:江西九江縣沙河街(陳尚健);江西廬山區海會鎮(陳盛財);江西九江縣新港楊家村;江西九江縣蛟灘坂(十幾處);湖北省公安縣(陳昌炎)安徽省南陵縣;

13.馬頭莊:始遷祖宗遷,始遷地福建建甌市。

現分布情況:江西省瑞昌市湓城鎮(陳瑞生);湖北黃梅;陝西白鶴縣爛泥港大泥溝;湖北漢陽;湖北通山;湖北陽新;陝西山陽縣大盆溝;江西瑞昌市蘆塘鎮馬頭村(陳世棖);

14.亦岡莊:始遷祖宗成,始遷地江西新建大塘鄉赤岸山。

現分布情況:南昌灣里區余牟村(陳會仁);南昌灣里區招賢鎮夏澤村(陳林根);江西新建金橋鄉小橋村(陳大根);江西新建大塘鄉觀咀(陳以恭);江西南昌縣南新鄉芳州村(陳泰興);江西星子縣蘇家檔;江西浹江縣;江西新建樵舍鄉萬坊村(陳可勇);江西新建望城幸福村(陳細金)。

15.太平莊:始遷祖希先,始遷地江西彭澤太平鎮鄰波村。

現分布情況:江西彭澤楊梓鎮(陳榮漢);安徽黃山望江嶺(陳耀南);安徽馬鞍山;安徽太湖;江西湖口縣流泗蝦蟆橋;

16.深坑莊:始遷祖延先,始遷地江西瑞昌深坑。

現分布情況:湖北黃梅(陳長安);江西省瑞昌市樂山鄉;湖北省武穴市西邊菜園(陳新先);

17.雙陂莊:始遷祖汝仁,始遷地江西永修麻潭鄉。

現分布情況:江西德安愛民鄉潘坊(陳峰);江西聶橋鎮聶橋村(陳真義);江西德安到高塘鄉(陳真財);

18.羅溪莊:始遷祖守成,始遷地江西奉新縣乾洲雇埠。(安義,靖安、奉新三縣交界處)

現分布情況:江西新建縣長凌鎮前進村(陳忠泰);湖北省江峽縣;江西靖安縣香田雇山(陳建華);江西南昌滕王閣(陳星文);江西德安聶橋(陳德星);安徽太湖縣晉熙鎮老陳灣(陳詩友);湖北省黃梅縣小池鎮符港彭律(陳尚凱);江西省永修縣;江西省湖口縣;江西省都昌縣;江西省弋陽縣;江西省德安縣;江西省彭澤縣;福建省建寧縣北鄉;

19.馬跡莊:始遷祖延轄,始遷地江西武寧魯溪鎮南沖。

現分布情況:江西省靖安縣水口鄉來堡村(陳勝利);江西省瑞昌市南義鎮(陳九生);江西武寧魯溪鎮南沖;湖北省通山縣通陽鎮石宕村(陳宗傑)。

20.東源莊:始遷祖公仁,始遷地湖北省陽新富川。

現分布情況:江西南昌縣涇口鄉(陳毛崽);湖北廣濟插箕垸、沙坑、盤壙等;湖北陽新縣牌石;江西省瑞昌市馬頭鎮;江西省瑞昌市夏坂鎮;江西九江縣太平宮;湖北省武漢市江夏區大屋陳村(陳之歡);江西省南昌縣向塘鎮黃壙村勒家(陳木根)。

21.薪春莊:始遷祖守琉,始遷地湖北省蘄春縣河口。

現分布情況:湖北省靳春縣檀林鎮(陳其芬,陳重初);安徽太湖縣羅介村(陳學彬);江西省星子縣蓼南鄉沙山村;湖北省蘄春向橋鄉、桐梓鄉、青石鎮、武穴、八里湖農場等(陳維則);河南省新縣東鄉永山寨青山沖;湖北麻城;湖北黃梅(陳在旺);河南光山縣吳家寨、塘新集等;安徽太湖縣河口鄉半街村;陝西省三陽縣、貴州省赫章縣雙河鎮(陳大章),四川省重慶市城口縣後福鄉雙關村(陳學萬);安徽省金寨縣。

22.烏石莊:始遷祖才先,始遷地江西黎川新城。

現分布情況:江西德安縣林泉鄉(陳良明);江西永修縣虬津鎮(陳善德);江西九江縣岷山鄉小陽(陳聖洪);湖北靳春檀林鎮(陳吉承);

23.河壙莊:始遷祖彥成,始遷地江西武寧縣巾口鄉泉村蒿港(蒿溪鄉河塘)。

現分布情況:江西靖安縣三爪侖鄉塘里村(陳家銘);江西省修水縣黃沙鎮金谷鄉(陳興先);江西武寧縣(陳啟後);江西南昌縣塘南鄉柘村;江西修水縣廟嶺鄉安峰村(陳開耕);江西修水縣三都鎮石歧村(陳遠輪);江西省武寧縣船灘鎮;江西修水縣三都、四都鎮;浙江金華等;

24.留市莊:始遷祖繼釗,始遷地江西湖口縣流芳鄉。

現分布情況:江西湖口縣武山鎮(陳建泉);安徽太湖縣東郊四面坂;安徽望江縣鳳棲沖;安徽太湖縣馬龍桃花沖;安徽岳西縣店前陳灣(陳家芳);陝西商陽縣東鄉銀花鋪;南京市玄武古樓二區;廣東東莞市劉尾港;安徽太湖縣徐橋下大石嶺雀村(陳必田);

25.壽寧莊:始遷祖延悅,始遷地福建壽寧縣。

現分布情況:湖南省瀏陽市文家市鎮(陳正元);

26.上元莊:始遷祖繼全,始遷地江蘇南京江寧區。

現分布情況:江西瑞金市武陽鎮(陳世淳);江西南昌市(陳世家);河南鄭州(陳大偉);河南省唐河縣陳排灣(陳大偉);江西省德安縣(陳玉龍);廣西省桂林市(陳兆茂);

27.尖山莊:始遷祖繼遷,始遷地江西德安白水鄉尖山。

現分布情況:江西武寧縣官蓮鄉(陳公耀);江西新建縣南磯鄉向陽村(陳凡彭、陳凡芸);江西星子縣蛟塘鄉;江西九江縣東城坂;

28.芳蘭莊:始遷祖守仁,始遷地江西撫州市臨川。

現分布情況:江西星子縣海會鎮(陳維清);湖北天門市(陳忠遂);湖北漢川、京山、應城、洪湖、仙桃、湖南嶽陽。

29.漢川莊:始遷祖彥通,始遷地湖北漢川市田二河鎮燕子灣。

現分布情況:湖北漢川市田二河鎮(陳漢甫);漢川高家嘴(陳德清)東崗嘴、南河、梧桐、應城陳塌、馬鞍鄉、分水播義、洪湖市徐橋村(陳漢升),湖北漢陽九真山(陳德光)、河南、廣西等地。

30.蒲圻莊:始遷祖宗升,始遷地湖北省赤壁市。

現分布情況:湖北應城市(陳炳望);雲南省永善縣;湖北省嘉魚縣(陳錫周);

31.崇陽莊:始遷祖知升,始遷地湖北崇陽縣宏上。

現分布情況:湖北赤壁市(陳釗冰);湖北崇陽縣天城鎮中津村(陳細兵);湖北荊州江陵沙崗鎮(陳開德);湖北臨利縣(陳釗冰);湖北省蒲圻縣(陳天才);湖北通城縣(陳天才);湖北省蘄春縣獅子鎮胡沖(陳愛華);湖北省崇陽縣白霓鎮;湖北省通山縣九宮山鎮牌樓村(陳英峰);江西省武寧縣平江鄉羅洞村(陳繼華)。

32.陳家湖莊:始遷祖延賞,始遷地江西高安陳家湖。

現分布情況:湖北荊州縣(陳維天);江西省高安縣獨城鎮文皇村太平陳(陳有家);

33.神陂莊:始遷祖思悅,始遷地江西安義縣新民鄉烏溪村。

現分布情況:江西安義縣新民鄉烏溪村(陳德林);

34.西崗莊:始遷祖知大,始遷地浙江開化市。

現分布情況:江西新建縣石埠鄉西崗村(陳鹹亨);江西星子蓼花鄉勝利村(陳仁壽);

35.石橋莊:始遷祖繼升,始遷地江西進賢縣七里鄉。

現分布情況:江西南昌小蘭鄧埠(陳才金);湖北孝感市鄒崗鎮(陳滿春);湖北麻城;湖北襄陽;湖北孝感洪樂鄉龍村(陳學華);湖北漢陽;江西九江縣西關;江西湖口縣;江蘇南京;湖北天門乾驛鎮、程越村(陳臘元),湖南省平江縣三陽(陳其光)

36.萬載莊:始遷祖延聖,始遷地江西萬載縣。

現分布情況:江西宜春市萬載縣(陳曦芝);

37.石烏莊:始遷祖公先,始遷地江西吉安永豐縣竹牌門打鼓沖。

現分布情況:江西省德安縣鄒橋鄉付山(陳德友);湖北武穴市石佛寺官橋機車下村(陳學元);湖北武穴市石佛寺官司橋機車下村牛四下垸(陳保興、陳永貴);江西德安車橋鎮義門村(陳福俊)

38.蕪湖莊:始遷祖知琉,始遷地安徽蕪湖。

現分布情況:湖北武穴市(陳殿榮);湖北武穴官橋(陳國華);江西九江;湖北武穴石佛寺陳垸村(陳少文);湖北靳春縣張旁陳廣村(陳步雲);湖北武穴市花橋鎮陳巷村(陳立新);

39.萬福莊:始遷祖承成,始遷地江西永修縣。

現分布情況:江西修水(陳蘆根);江西德安(陳國民);江西星子蓼南古門;江西南昌;福建;陝西;河南;江西九江茶嶺;江西瑞昌雙橋;湖北黃岡;湖北黃梅;湖北武穴;江西臨川;四川萬縣;江西省安義縣;湖北鹹寧;江西瑞昌

40.土伏莊:始遷祖才琉,始遷地江西上猶縣。

現分布情況:陝西平湖;江西九江新合鎮(陳足金);江西金雞坡白水湖(陳尚炎);湖北黃梅縣分路口;江西九江市五里鄉;江西九江市廬山區蓮花鄉;

41.龍潭莊:始遷祖延大,始遷地江西瑞昌市望仙鄉。

現分布情況:江西九江湖西堡(陳宗禮)、江西省武寧縣、江西省瑞昌市、江西德安塘山鄉。

42.株嶺莊:始遷祖知先,始遷地江西九江縣獅子鄉。

現分布情況:江西九江藍橋株嶺(陳尚忠);江西星子縣橫塘石溪坂(陳作仁);江西九江縣獅子鄉牌樓村;江西九江獅子鄉龍崗;湖北黃梅; 湖南省石門縣壺瓶山鎮、羅坪鄉、雁池鄉、所街鄉;桑植縣白石鄉;湖北鶴峯縣鐵爐鎮、下坪鄉留駕司村。

43.火巷莊:始遷祖繼通、繼圭,始遷地江西德安車橋鎮義門。

現分布情況:江西九江綠源坂;江西吉安;江西永豐;貴州;四川貫縣;江西德安聶橋鎮寶山郎昌坂(陳德松);江西德安鄒橋馬咀頭(陳廣福);江西九江市城子鎮機頭下(陳尚蘭);江西南昌;湖北武穴龍坪鎮;江西德安車橋鎮白楊村(陳知柏);

44.新喻莊:始遷祖延鼎,始遷地江西新余市對河陳村。

現分布情況:江西九江市廬山區;湖北廣水市(陳方俊);山西大寨陳永貴是其後裔;

45.黃墉莊:始遷祖守悅,始遷地江西高安市。

現分布情況:江西德安吳山大坂陳;江西德安樟樹察家壠(陳聖富);江西瑞昌市洪嶺華林崗(陳孔貞);安徽省望江縣瓦西咀吉水湯;安徽省岳西縣瑪玉坳村花陽灣(陳華明);江西省九江縣長洛源(陳維禮);

46.赤湖莊:始遷祖希遷,始遷地江西瑞昌赤湖。

現分布情況:江西德安河東鄉後田村(陳江起)

47.清流莊:始遷祖汝徑,始遷地今福建清流縣。

現分布情況:湖南瀏陽金剛(陳宜戰);湖南攸縣;江西萍鄉;湖南禮凌市;貴州銅仁縣;雲南省;

48.石門莊:始遷祖知仁,始遷地江西德安磨溪新田。

現分布情況:江西德安磨溪新田(陳乾楊);江西德安磨溪鋪里陳(陳真寶);江西浮梁縣;江西九江縣馬王坡;江西九江縣下湖嶺;

49.火田莊:始遷祖希真,始遷地江西上饒鉛山縣汪二鎮。

現分布情況:江西德安河東附城(陳義仁);江西上饒市鉛山縣(陳興財)

50.松慈莊:始遷祖守升,始遷地湖北松慈。

現分布情況:江西德安林泉大溪坂(陳德彬)

51.涇縣莊:始遷祖覺先,始遷地安徽省涇縣(廬江)。

現分布情況:江西德安楊橋鄉八一村(陳明雲);浙江建德市管村(陳有漢)

52.謝浦莊:始遷祖繼琉,始遷地湖北黃崗。

現分布情況:江西德安縣城(陳少德);河南省商城縣、光山縣;

53.大冶莊:始遷祖才大,始遷地湖北大冶市。

現分布情況:湖北大冶市(陳緒明);湖北陽新縣東源鄉谷保村(陳新生)湖北鹹寧高橋;

54.丹陽莊:始遷祖繼忱,始遷地江蘇丹陽縣。

現分布情況:浙江溫嶺國澤(陳春方);江蘇丹陽縣(陳東)

55.南昌莊:始遷祖思升、思昊帶全家44人,始遷地南昌縣鐵樹宮棉花街(現江西省南昌市萬壽商城所在的棉花街)。

現分布情況:湖北省石首市新廠鎮萬家剅村(原稱荊州府石首縣北鄉百家坊三易垸陳家莊。祠堂建於駝腰樹(也稱陀楊樹)。陳先才);湖南邵陽市;四川成都市(陳毅元帥是其後裔);江西南昌蔣巷鎮洲頭村(陳義國)、江西進賢縣架橋鎮艾溪陳(陳同金)、江西南昌縣塔城鄉芳湖陳村(陳大蟬)。

56.保昌莊:始遷祖汝優,始遷地廣東南雄市。

現分布情況:廣東順德市倫教鎮;廣東東莞市虎門北冊(陳慶詳)

57.豐城莊:始遷祖運升。始遷於豐城市石灘。

現分布情況:湖北黃梅;江西九江縣城門鄉;江西九江縣新塘、新合;江西星子縣;江西瑞昌洪山;江西豐城馮家河;南昌鑼鼓嶺;南昌縣劉門洞;河南雙城;湖北武穴市盤壙;江西豐城市拖船鎮源汊村(陳新水);湖南攸縣、湖南查陵、湖南常德、湖南長沙。

58.東陂莊:始遷祖才仁,始遷於江西宜黃縣。

現分布情況:江西九江市。

59.石橋莊:始遷祖彥偉,始遷於江西南昌市筷子巷。

現分布情況:江西永修河橋;湖北仙桃市;江西省都昌縣蘆溪鄉名為西川村;湖北鹹寧市九都油麻壠(陳巍)。

60.虎溪莊:始遷祖宗悅,始遷於江西吉安。

現分布情況:江西廬山東林寺(僅1人)陳順武。

61.德興莊:始遷祖彥謙,始遷地江西德興礪居。

現分布情況:河南新縣(陳良桃);江西九江縣文橋村;河南光山縣高陌店朱家寨西南陳灣(陳書法);浙江嘉興縣;江西上饒市;江西九江縣新合鎮(陳溪壠)。

62.金溪莊:始遷祖才星,始遷於江西金谿縣。

現分布情況:江西九江市前擇鄰;台灣。

63.蟠塘莊:始遷祖延遷,始遷於湖北通城縣蟠塘。

現分布情況:江西武寧昇平。

64.回歸莊:始遷祖公成,始遷於湖北浠水縣關口鎮蔡家橋,陳潭秋是其後裔。

現分布情況:湖北鄂州(陳榮奇);湖北蘄春(陳拔翠);江西九江;湖北浠水縣汪崗鎮陳廟河村(陳銀生);江西樂平市;湖北省浠水縣巴鐸鎮王宿山陳村(陳森橋)。浠水縣竹瓦鎮柳樹鋪(陳陽華),安徽省金寨縣(陳榮旭)、河南商城、湖北黃崗(陳明清)、湖北新州(陳華高)湖北羅田、安徽雀山縣、湖北莫山縣、陝西省等。

65.興置莊:始遷祖延仁,始遷於湖北荊州市城區白馬寺。

66.禮寧莊:始遷祖彥君,始遷於湖北蘄春縣。

現分布情況:河南新縣;江西九江周家嶺;湖北黃梅孔壠鎮。

67.蘭溪莊:始遷祖希遠,始遷於湖北浠水縣蘭溪鎮。

現分布情況:江西九江縣譚家畈。

68.麻城莊:始遷祖思一,始遷於湖北麻城白果。

現分布情況:湖北孝感南區;河南光山;湖北麻城。

69.自興莊:始遷祖彥仁,始遷於浙江長興縣

現分布情況:湖南來陽;湖南嶽陽縣英家灣陳玉安門(陳術);廣東南雄;湖南省岳陽縣柏祥鄉旱草坪(陳捷平);湖南省岳陽縣關王橋周陳屋(陳步求);湖南嶽陽黃沙街鎮大明荷塘(陳聯軍);湖南汨羅市三江鄉陳家橋。

70.崇德莊:始遷祖守華,始遷於浙江德清縣。

現分布情況:江西彭澤,安徽懷寧。

71.嘉興莊:始遷祖繼肅,始遷於浙江嘉興市。

現分布情況:江西九江新壙鄉青山村爛泥壠(陳尚煥)。

72.江都莊:始遷祖希崇,始遷於江蘇省江都縣。

現分布情況:江西星子海會鎮;江西星子白鹿鎮。

73.星子莊:始遷祖承悅,始遷於江西省星子縣。

現分布情況:江西星子華林鄉。

74.新店莊:始遷祖希升,始遷於河南信陽市新店。

現分布情況:江西九江市;江西星子華林花橋;江西九江縣夏家鋪。

75.永嘉莊:始遷祖守宗,始遷於浙江溫州永嘉縣上壠。

現分布情況:江西九江沙河毛橋(陳是金);江西九江縣甘泉鄉陳家壕;湖北黃梅赤王洲;江西瑞昌市;江西湖口縣。

76.太湖莊:始遷祖守通,始遷於安徽太湖縣花亭。

現分布情況:安徽太湖縣(陳懷水)。

77.汀州莊:始遷祖宗競,始遷地福建寧化縣。

現分布情況:

78.寶應莊:始遷祖泰遷,始遷地江蘇楊州寶應。

現分布情況:江蘇泗洪縣(陳斯問);

79.宛溪莊:始遷祖公遷,始遷地安徽安慶太湖。

現分布情況:江西萬年縣(陳有財);江西安義石鼻鎮(陳金堂);安徽太湖羅溪鄉喬嶺村(陳光喬、陳光志);安徽桐城縣宗洋鎮(陳道林);安徽太湖縣北中鎮馬安村(陳元和);陝西平利縣;河南內鄉縣;河南浙川縣;陝西石泉縣;江西餘干縣江埠鄉、大溪鄉、洪家咀鄉、三湖鄉、康山鄉、(陳國賢)。

80.永新莊:始遷祖延又,始遷地江西永新勝業石陂。

現分布情況:雙溪田味(陳維天);

81.柏山莊:始遷祖思大,始遷地湖北通山湄港北山(現通陽鎮德船村)。

現分布情況:鄂、陝、贛、湖等地;湖北通山湄港陳村(陳儒霖、陳旦松);江西武寧溫湯鎮、江西修水縣、江西銅鼓縣、陝西紫陽縣、湖北崇陽縣、湖北鹹寧汀水橋(陳銀苟)、湖南平江、湖南嶽陽縣等。

82.歸安莊:始遷祖承可,始遷地浙江湖洲歸安。

現分布情況:浙江湖洲歸安(陳立夫、陳果夫);

83.沙坊莊:始遷祖彥升,始遷地江西峽江縣(今吉水縣)。

現分布情況:江西東鄉鄧家古源村;

84.鄱陽西莊:始遷祖繼鏜,始遷地江西鄱陽縣江右。

現分布情況:江西石城縣陳坊;福建邵武禾坪;福建建寧縣陳源坊;江西廣昌黃竹鄉;江西南豐饒舍、洙湖、苦竹埠等地;安徽省太湖縣九村畈(陳雲龍);安徽省太湖縣石井山陳家;湖南瀏陽大瑤鎮(陳仕國)。

85.銅梁莊:始遷祖公長,始遷地江西九江(銅梁莊)。

現分布情況:浙江常山縣;江西撫州樂安縣;江西撫州南豐縣;

86.廣信莊:始遷祖知本,始遷地江西上饒市。

現分布情況:福建建寧縣高圳;上饒十都巴塢;浙江江山汪塢坑;浙江常山芳村;

87.漢陽莊:始遷祖思通,始遷地湖北省武漢市漢陽(今蔡甸區)鳳棲山南麓,陳昌浩是其後裔。

現分布情況:安徽懷寧三橋坂;安徽潛山縣天柱山下(陳三貴);安徽太湖天橋鄉羊河村陳家墩(陳書祥、陳季平);安徽岳西縣田頭卿(陳水松);湖北漢陽蔡甸區奓山街長新村(陳祖翱、陳笛波)。

88.黃金山莊:始遷祖繼鎧、始遷地江西上饒市鄱陽縣。

現分布情況:安徽太湖寺十里山(陳聲鎧);陝西洛南;陝西山陽縣;安徽太湖縣花國鄉陳家崗村(陳育良、陳幼平);安徽省岳西縣店前鎮雪羅山陳村(陳焱紅);安徽省太湖縣晉熙鎮岔路村(陳顯海);安徽太湖縣寺前鎮楊家村陳家組(陳進華、陳華鑫);

89.光州莊:始遷祖公明,始遷地河南省潢川縣(光山縣)。

現分布情況:河南光山縣陳家集(陳土農、陳敦善);河南商城同井畈(陳家冕、陳宏福);河南光山縣涼亭;河南省光山縣槐店鄉陳家窪(陳付時、陳萬春);

90.嘉魚莊:始遷祖汝升,始遷地湖北鹹寧嘉魚縣。

現分布情況:湖北鹹寧嘉魚縣炯墩鄉下海尚陳村(陳土英);湖北省嘉魚縣汀泗鎮三尚村(陳新紀);湖北崇陽花涼亭;湖北蘄春;

91.鄂州莊:始遷祖延通,始遷地湖北省鄂州市。

現分布情況:湖北省黃梅縣新開鎮六家咀(陳尚文);湖北省鄂州市;

92.泰和莊:始遷祖承一,始遷地江西省泰和縣。

現分布情況:廣東省增城市;江西省修水縣清水岩鄉嶺下村;江西省修水縣三都鎮洋湖村(陳景志);江西省修水縣四都鎮嶺下村王石源;

93.曲江莊:始遷祖希儒,始遷地廣東省曲江市下橋。

現分布情況:湖北省黃梅縣陶家墩廖家玗;江西省豐城縣;江西省興國縣張家;湖北省天門市乾驛鎮河花池。

94.新化莊:始遷祖才典,始遷地湖南邵陽新化。

現分布情況:江西九江縣黃老門鄉通田村;江西九江縣岷山鄉花盤村;湖北廣濟馬蘭坂;江西瑞昌王家烈;

95.石塘莊:始遷祖汝隆,始遷地江西安義縣。

現分布情況:湖北黃梅縣;江西九江縣黃老門團山;江西星子縣;湖北黃梅小溪鎮、團洲、嚴洲;湖北黃梅濯港鎮;江西省景德鎮市鵝湖區;江西九江縣沙河陳家樓;湖北黃梅新開橫河品村;湖北武穴龍坪新州村;

96.赤山莊:始遷祖汝通,始遷地安徽霍山縣。

現分布情況:江西九江新壙鄉(陳尚勤);江西九江縣港口鎮;湖北黃梅縣月都汪家廟;

97.永興莊:始遷祖思成,始遷地江西興國縣富川果流松江。

現分布情況:江西九江縣新港鎮舒家侖村(陳生金、陳生廣);

98.三角莊:始遷祖彥琉,始遷地廣東梅縣。

現分布情況:江西修水縣廟嶺鄉安峰村;江蘇徐州;江蘇丹陽;

99.富陽莊(興國莊):始遷祖名思遷,始遷地山東肥城富陽縣、又雲江西興國縣。

現分布情況:有世系,有人不知何地。

100.望江莊:始遷祖宗通,始遷地安徽省望江縣雞嗚河畔。

現分布情況:湖北浠水縣雞嗚河鎮(陳登州);湖北省浠水縣蔡家河鎮洗馬畈鄉、丁司壋鄉(陳文英);湖北英山縣南河城關;湖北靳春縣西河驛;陝西省鎮安縣結子鄉水碓溝;浙江省長興縣水口鎮;安徽霍山縣安家河道土鄉;安徽金寨黃泯坂、銀沙畈等;

101、行塘莊:始遷祖公琉,始遷地湖北省黃梅縣。

現分布情況:湖北黃梅縣(陳壬青);

102、懷寧莊:始遷祖汝心,始遷地安徽潛山里。

現分布情況:安徽安慶市(陳長業);湖北黃梅縣杉木橋村;

103、原政莊:始遷祖知悅,始遷地湖北省廣濟(武穴市)。

現分布情況:湖北黃梅縣亭前;湖北黃梅縣王祖鎮坪山陳勝驛村(陳柏州);

104、城子驛:始遷祖繼莊,始遷地江西九江縣城子鎮。

現分布情況:江西省九江縣城子鎮(陳新穩);

105、東壟莊:始遷祖知遷,始遷地江西九江縣白鶴鄉。

現分布情況:江西九江縣石塘;江西九江縣鄭家山;湖北武昌;湖北黃梅縣謝家鎮;湖北黃梅胡家營;

106、宿松莊:始遷祖公通,始遷地安徽宿松縣。

現分布情況:湖北鹹寧;湖北靳春;湖北廣水;安徽宿松;江西九江;湖北黃梅;陝西平利線河;德安車橋義門村八隊。

107、南豐莊:始遷祖堯則,始遷地江西省永修縣(建昌府)。

現分布情況:安徽懷寧有其後裔;

108、萍鄉莊:始遷祖繼大,始遷地江西省萍鄉市安源。

現分布情況:江西武寧縣魯溪鎮;

109、建寧莊:始遷祖延正,始遷地福建省建寧縣。

現分布情況:江西省鉛山縣虹橋;

110、黃陂莊:始遷祖知通,始遷地湖北黃陂倉埠。

現分布情況:湖北應城縣;

111、平塘莊:始遷祖思先,始遷地安徽東元縣平塘。

現分布情況:湖南平江;

112、攸寧莊:始遷祖守大,始遷地安徽攸寧縣臨溪。

現分布情況:江西宜豐縣;

113、貴溪莊:始遷祖適甫,始遷地江西貴溪。

現分布情況:江西貴溪浜江鄉,柏里村,小烏陳村(陳雨生);

114、戈陽莊:始遷祖希詛,始遷地江西弋陽。

現分布情況:

115、楓村莊:始遷祖才悅,始遷地江西貴溪市鴻塘鎮楓林村。

現分布情況:江西貴溪市鴻塘鎮楓林村、戈陽圭峰鎮長湖村(陳火根);

116、羅田莊:始遷祖光大、先大,始遷湖北省羅田縣平湖郵亭寺。

現分布情況:湖北羅田縣九資湖鎮(陳元定、陳世文、陳慶行),羅田縣勝利鎮(陳玉庭),羅田縣河鋪鎮(陳從祿),安徽省金寨縣吳店鎮(陳世祥),河南省商城縣(陳從富),羅田縣風山鎮(陳建新),四川、雲南、江蘇等地。

117、長泰莊:始遷祖彥悅,始遷地福建漳州長泰縣。

現分布情況:德安縣鄒橋鄉馬咀頭(陳廣金)

118、太源莊:始遷祖承先,始遷地江西贛州市濱江鎮或浙江富陽。

現分布情況:江西省豐城市拖船鎮溁湖村(陳定根)。

119、新城莊:始遷地河北新城縣(待考)。

現分布情況:江西豐城縣劍南街辦艻棚社區邑東陳(陳水泉)。

120、龍峰莊:始遷祖宗大,始遷地江西省修水縣源口鎮。

現分布情況:江西省修水縣溪口鎮咀上村(陳儒剛),江西省分宜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