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甲

《古今詞話》:“義甲,彈箏所以護甲者,如假髻曰義髻,篴有義嘴,皆外也。 戴義甲彈箏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在現代,彈箏人對義甲的選擇是很有講究的。

yì jiǎ
(義甲)
彈撥樂器所用的一種工具,裝於指端。 明 楊慎 《藝林伐山·系爪義甲》:“妓女以鹿角琢為爪,以彈箏,曰系爪。 梁簡文帝 《箏詩》:‘停弦時系爪,息吹治唇朱。’又曰義甲。 唐 劉言史 詩:‘迸卻玻璃義甲聲。’”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三:“今之工琴者類不畜爪,但搊箏則系義甲。” 清 沉雄 《古今詞話》:“義甲,彈箏所以護甲者,如假髻曰義髻,篴有義嘴,皆外也。”
彈奏古箏,是需要戴假甲(義甲)的,這是出於保護真甲免受磨損、增大箏弦音量、追求明亮動聽音色等多重目的。用假甲來彈箏,在古代已有先例,而非近代之創。早在漢魏時期,用於相和歌伴奏的箏就多用骨甲代指,彈起來錚錚作響;南北朝時期,梁代《梁書·羊侃傳》中有如下記載:“有彈箏人陸太喜,著鹿角爪,長七寸。”在唐代,箏樂發展的輝煌時期,假甲備受彈箏人的喜愛,而在唐詩中就有多首曾提及到彈箏用的假甲,詩中多稱“銀甲”。自唐經宋,再到明代,原來彈箏所用的鹿骨爪撥奏形式改為十指戴甲彈奏,這極大地豐富了古箏的表現力。在《資暇錄》中已有對假甲使用的具體記載,如下:“今彈箏,或削竹為甲,以助食指之聲。亦因研公也棄真用假,舍清才從濁。人蓋靡只其由也。至如箜篌之與秦箏,若能棄假還真,其聲完美矣。”從以上的材料中的“代指”、“棄假還真”之詞來推斷,最初彈箏是用真甲來演奏的。
戴義甲彈箏就這樣流傳下來了。在現代,彈箏人對義甲的選擇是很有講究的。義甲材質上的不同、外形規格上的不同、厚薄尺寸上的不同以及製作工藝上的差別都將會影響到彈箏的音質和音色。在選用義甲時,一般選擇材質上既堅實又不乏有彈性的、外形規格上適合自己的手形、厚薄適度而製作精細的最好。
其中,外形是尤其要注意的。有些買來的義甲製作上並不是那樣得精細,而是在買來之後需要根據個人的手形實際情況,進行再加工(比如把觸弦點的直面打磨成弧面,而且要使這個觸弦的弧面儘量得小,當然也需要承受足夠大的力度),這樣,才不會使所發出的音顯得乾澀無味。今人以在指肚一側綁縛義甲彈奏古箏為多,在現代箏樂作品中,有不少是需要左右手均綁義甲來演奏的,如《山丹丹開花紅艷艷》。人們為了追求樂器音色的統一,而雙手戴甲。然而還有一些作品則不需要左手戴甲,尤其是那一些樂曲速度較快、需要用左手肉音演奏來突出意境的樂曲,比如浙江箏曲《將軍令》、《月兒高》,陝西箏曲《香山射鼓》,現代箏曲《建昌月》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