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年華

義年華

義年華,女書傳人。湖南永州上江圩棠下村人。義年華出身於書香門第,祖父名義順朝,是官宦後代。女書是義年華生命的支柱,最後幾年她寫了很多女書作品,並培訓了一些女孩習女書,熱情地配合女書的搶救調查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

相關解說

義年華義年華,女書傳人。上江圩棠下村女,一九零七年出生,一九九一年一月二十六日去世,終年八十四歲,是位飽經磨難的老人。義年華出身於書香門第,祖父名義順朝,是官宦後代。

義年華小時隨祖父讀過書,能看懂一般書報,也能講官話。祖母叫唐離英,父親義昔君,兄弟一人。

母親何光慈,為白水村女,外公是秀才,外婆是白水村王家女。母親姊妹兄弟五個,母親老大,還有兩個姨娘、兩個舅舅。父親二十七歲去世,當時義年華四歲,還有個一歲的妹妹。

父親去世後,外公外婆把她們娘仨接回娘家,舅舅舅娘姨娘對她們都很好,所以義年華少女時代基本上是在白水村外婆家度過的。

十四歲時回到棠下村祖父身邊,義年華十七歲出嫁到桐口,與盧全結婚夫妻,美滿地生活了三四年,生下大女兒。但婆母對她不好,丈夫不在家時冤枉她偷著煮蛋吃,而且當天下跪咬土三口咒她,她盼到丈夫回來,給了她許多寬慰的話。又過了幾年,生了個兒子一兒一女,日子過得不錯,兒子三歲那年口內起疳花了幾百塊錢還是死了。不久又生下第二個女兒,一年後剛生下十天的三女兒和丈夫接連去世,給二十九歲的義年華沉重的打擊。

義年華義年華

民國三十三年,日寇侵略,義年華帶著兩個女兒逃到山裡,吃盡了千辛萬苦,親家弟弟給她送衣送米,半路被日本兵抓走。好容易把兩個女兒拉扯大出嫁了,義年華後來改嫁到黃甲嶺白馬村,沒過上兩年順心的日子,丈夫又去世了。

一九八三年搬回桐口,義年華晚年患哮喘病,每到冬天就厲害,最後還是被病魔奪走了生命。臨終前她是那樣依戀著女書,渴望多在世上寫女書。

義年華是十四歲做姑娘時,跟嬸娘學的女書,她在答來訪者時寫道:“要問女書何處來,讀書之時沒年紀。叔娘教我讀女書,娘邊閨女好海樂。約齊同年海樂行,相結老同鴛鴦對。二位坐齊交過心。齊在繡樓交好義,同陪知心仙洞形。一來老同為歡樂,二來六親解憂愁,三來同村結崽個,四處出鄉做女文。”

義年華的女書寫作水平很高,她為許多人寫傳寫三朝書寫女歌,她還翻譯了很多漢文作品。在她的遺物中,有她精心抄錄的漢文唱本,大概要準備譯成女書。女書是義年華生命的支柱,最後幾年她寫了很多女書作品,並培訓了一些女孩習女書,熱情地配合女書的搶救調查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

義年華是位心靈手巧的老人,經常給本村和鄰村的人剪喜花,剪的龍鳳花鳥都翊翊如生。義年華的大女兒盧念玉,現在新宅村;二女兒盧艷玉,在桐口村。義年華去世時陪葬埋了女書近半尺厚。

作品

義年華與女書義年華與女書

《義年華答來訪者問》意譯《義年華答來訪者問》
跨過新年正月節,提筆修書傳女文。又聽前人講古話,有個姑娘最聰明,

二位先生來訪問,要問女書何處來。父母生下九斤重,長大成人做女書。

讀書之時年紀小,嬸娘教我讀女書。自此個個跟起做,做出女書傳萬村。

娘邊做女多歡樂,結交姐妹幾多人。永明自古命輕女,就憑女書訴可憐。

時刻坐齊用心讀,藉與六親解憂愁。只為女書做得好,如今果然翻了身。

姐娘出嫁三朝滿,我就修書看姐娘。年輕女娘得入學,女書自此不如前。

若是姑娘出鄉去,大家修書看姑娘。女文於是無人識,修書訴苦沒得啦。

若有親朋友不好,幫她寫出訴苦情。

人類唯一的性別文字 《江永女書》

女書甲骨女書甲骨

作為人類唯一的性別文字,曾獲吉尼斯世界記錄證書被確認是世界上最具性別意識的文字,並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並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湖南永州“江永女書”,在昨天結束的中國人權展上,受國務院新聞辦的邀請,前往展出,不僅吸引了外國友人的目光,還收穫了參展市民和專家的讚嘆。
“江永女書”不僅是人類唯一的性別文字、舉世罕見的記號音節文字,還是一種流傳至今的世界性古老文字,堪稱世界文化瑰寶。它對文字學、語言學、歷史學、考古學、民族文化史、婦女學、民俗學、民間文學等多種學科領域都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是一筆寶貴的精神遺產。“女書”作品一般書寫在自製的手寫本、扇面或刺繡在布帕上,作為自娛自樂、歌堂對歌、書信往來、宗教祭祀、記傳等。女書作為婦女的貼身、隱私物品往往是人死書焚或隨葬,體裁多為五言、七言詩體,內容多為閨中密語,用江永方言土語吟唱,音律優美,韻味無窮,內涵深刻,價值極高。
女書最後一位自然傳人———陽煥宜老人的關門弟子永州江永縣的歐陽紅艷從12歲開始學習女書。最初讓她接觸是因為一根美麗的花帶,這根花帶上類似於甲骨文的圖案令她十分好奇,當她明白這是快要失傳的古老文字———“女書”時,便再也放不下了。多年來,她除了學唱認讀女書外,還刻苦學習女書書法。在學習女書書法的過程中,除了繼承傳統的斜體硬筆式女書外,還從女書的形體筆法著手,自創獨具一格的紅艷女書書法體系,創作出“破格式”、“行草式”、“象形式”等多種風格的女書書法作品。並開創性地編寫了《女書字典》給認讀女書開了一個“天窗”。
在為期10天的中國人權展上,歐陽紅艷不僅向人們展示了古老的女書作品,還現場為市民演示了女書作品的讀唱,吸引了參展市民和專家的一致掌聲。在桐口進行江永女書文化研究,必然意外地兼收並得百越文化和瑤文化的薰陶和享受,也更能激發您考察觀光的濃厚興趣。景區亮點:女書園通過文字、圖片、實物、音像等形式,展示了女書原件文獻及女書研究成果,並從女書的來源和傳承方式到女書流傳區的民俗民風、女書與婦女的關係,從女書藝術到女書書畫,從對女書的搶救、保護和女書的發展前景等方面,較為全面地介紹和藝術地再現了女書厚重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人文魅力。

在女書園,遊客不僅能觀賞女書,參與學習女書文字,還能欣賞到精彩的民族歌舞表演。在展銷廳,你還能買到綴滿女書書法的精美工藝品和女性飾物。

2002年,江永女書已被國家檔案局列入“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現海內外學者和遊客紛紛前來考察旅遊。

關於女書

女書女書

1、女書作品具有明清口頭文學的風格
如果女書是先秦古文字,那么女書作品中應該有大量的先秦故事與文化。女書由先秦流傳至今,也應該反映出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歷朝歷代的重大事件與民俗文化。然而事實決非如此。
女書作品有兩類,一類是當地婦女自己創作的,反映當地婦女生活、勞動、愛情與家庭的,如《盧八女》、《楊細細》等。這類作品的故事幾乎全部發生在清末和民國,清以前的罕見。另一類女書作品,是將當地漢字敘事詩翻譯改編成女書敘事詩,如《梁山伯與祝英台》、《王氏女》等。這些漢字敘事詩絕大多數是流行於明清時代的,說明女書的這一類作品歷史並不是非常古老。
女書作品中敘述的人物,大多是明清文學作品中流行的人物,如玉皇大帝、包公等。玉皇大帝在宋以前稱天帝宋真宗賜於他玉皇大帝的封號,明清時進入通俗文學作品中、普及到了民間。特別是通過《西遊記》,使玉皇大帝這個神話人物人人皆知。再如包公,本宋代人,作為文學人物最早出現在元雜劇中,明清時才廣泛流傳於民間。
女書作品中所反映的觀念,基本上是明清時代的。例如對於女性貞節觀念的高度重視,先秦、漢唐文學作品中是不突出的。宋明理學開始提倡婦女“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明清時推廣到民間,逐漸登峰造極。又如佛教中的因果報應觀念,大量進入民間文學作品中,也是在明清時代的事。

女書女書

女書作品的文體幾乎全部是七言敘事詩,這種體裁在先秦漢唐是少見的。唐代流行變文,宋代流行說書,把七言敘事詩作為唱詞,明清最為盛行。華中師範大學的民間文學專家劉守華教授認為:“從文本的形態考察,女書作品與明清時期流行的民間口頭文學作品有協調一致的風格,看不出它有更古老的文化成份。”

2、女書借用的漢字是今漢字而非古漢字
女書大約有1200多個表示音節的單字,其中大部分是借用和改造漢字而形成 的。漢字有幾千年的歷史,分為古漢字與今漢字。古漢字指商周時期的甲骨文、金文、籀文、以及戰國時期的六國文字。今文字指漢代流行的隸書、以及漢代以後通行至今的楷書等。
女書是什麼時代的文字,它就會借用那個時代的漢字。研究發現,被女書借用和改造的漢字中,絕大多數不是古漢字,而是今漢字——楷書,這證明女書不大可能是先秦古文字。在甲骨文中,象形、象事文字占大多數,形聲字只有

女書女書

20%左右。如果女書直接借用甲骨文,那么女書中的象形、象事文字應該特別多,然而事實上女書中的象形、象事字很少。楷書中,形聲字占80-90%.女書借用的漢字中形聲字比較多,說明女書借用的漢字是今漢字而非古漢字。
甲骨文流行於商周時期,主要在宮廷內使用。商周以後,甲骨文埋藏地,朝野無人得知,史籍從無記載,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偶然發現。從商周到清末,沒有人見過甲骨文,當然江永縣的婦女也不可能見過甲骨文,他們(她們)怎么可能直接借用甲骨文而創造女書呢?
如果說女書在商周時期已經創造出來了,那么這種文字是怎么由北向南推進的呢?經過哪種路線、傳播過哪些民族和地域?如果找不到中間環節的證據,那么幾千年的時間跨度、幾千里的空間跨度,又怎么去加以說明呢?中國是一個重視古代文字、又重視修史修志修譜的國家,假如女書是從北到南,流行幾千年的一種活文字,在歷史上毫無記載,似乎也不大可能。

女書女書

女書的極少數字形與甲骨文相同或相似,這並不能說明女書與甲骨文有直接的關係。楷書是由甲骨文發展而來的,因此有些字形與甲骨文相似。女書大量借用了楷書,所以有些字形與甲骨文相似,是不奇怪的。
3、女書中的吉祥圖案與字元具有明清的時代特徵
值得注意的是,有幾十個女書文字與漢字沒有明顯的親緣關係,它們與當地婦女紡織、女紅圖案相同或相似。在當地關於盤巧(九斤姑娘)造字的故事中,也說女書是根據婦女紡織、女紅的圖案創造出來的。在女書花帶、巾扇等物件上,我們可以發現雙鳳戲萄、彩蝶紛飛、獵人捕鹿、盤王過海、天女散花等吉祥圖案,還可以發現女書文字中有卍(萬)、[“山”下加一個“巾”](壽)等吉祥字元。我們很難找到這類吉祥圖案、字元與先秦文化的聯繫。相反,中南民族學院的民俗學專家何紅一副教授說:“女書文字與工藝品中所反映的吉祥文化、圖案、字元等,帶有明顯的明清時代的特徵。”
大多數研究女書的專家都認為女書有兩類文字。一類是獨創性的文字,獨體字多,結構簡單,數量較少。另一類是借用與改造漢字而成,合體字多,結構複雜,數量較多。上面的分析說明,這兩類文字都不是先秦古文字,它們被創造的歷史並不是很久遠,大約是在宋元以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