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意大利麵的世界就像是千變萬化的萬花筒,數量種類之多據說至少有 500 種,再配上醬汁的組合變化,可做出上千種的意大利麵料理。
名為 Pasta 的意大利麵原指的是“經搓揉過的麵團”。在義大利本地,意大利麵條被明文規定須採用 100%Durum Semolina 優質小麥麵粉及煮過的良質水製作,且不論手工或機器製作,都不可添加色素及防腐劑。除了原味麵條外,其他色彩繽紛的麵條都是用蔬果混制而成的,如:番紅花面、黑墨魚面及蛋黃面等。
意大利麵的形狀千奇百怪,細圓形長麵條有最平民化的 Spaghetti 、細如面線的 Angel Hair ;扁平型的如:義大利寬面、義大利扁平細面、波浪寬扁面等。通心粉型的:如水管的蔥管面與斜管面;像小貓耳朵的耳型面、像螺絲釘的螺鏇面;還有大小蝴蝶結面等。像餃型的則有方形麵餃、餛飩般的卡佩拉奇麵餃、像飛碟般的貝殼型麵餃,開放式的則有千層面等,僅從外形上分辯,面的名稱就多達三百多種。
通心粉的獨特之處在於外形上有顏色,在口味上有更多姿多彩的表現。麵條顏色除原色外,還有紅、橙、黃、綠、灰、黑等。紅色面是在制面的過程中,在面中混入紅甜椒或甜椒根;橙色面是混入紅葡萄或番茄;黃色面是混入番紅花蕊或南瓜;綠色面是混入菠菜;灰色面是葵花子粉末;黑色面堪稱最具視覺振憾,用的是墨魚的墨汁,所有顏色皆來自自然食料,而不是色素。
意大利麵的醬料基本來說可分為紅醬和白醬,紅醬是用蕃茄為底的紅色醬汁,白醬則是由麵粉、牛奶及奶油為底的白醬汁,此外,還有用橄欖油調味的面和用香草類調配的香草醬。這些醬汁還能搭配上海鮮、牛肉、蔬菜,或者單純配上香料,變化成各種不同的口味。
營養信息
營養素每100克
熱量360.00大卡 碳水化合物75.20克 脂肪1.50克 蛋白質12.50克 纖維素克
醬和面的配比
一般來說,新鮮麵條因易吸收醬汁,故較適合濃稠的醬汁;而乾燥麵條不論是味道濃淡的醬汁都可搭配。若以體積來看,粗面適合口味濃醇的醬汁,而細麵條則適合清淡稀薄的醬。如用 Angel Hair 細面,配上濃稠的奶油醬,可能吃幾口就覺得膩了,而且醬汁的味道太濃,完全蓋掉了面的滋味,就不是很配的組合。還應注意:烹調蛋面類的意大利麵,不用海鮮類的材料;以海鮮為主的意大利麵,一般不加 cheese 。
當然,好吃還是最重要的,意大利麵是花費不多但很像樣的歐洲美食,你可以由喜愛開始,再試著親手料理,然後從食物里體驗不同國籍人也有的相同性情。
製作方法
原料
義大利番茄牛肉醬、黃油、洋蔥、西紅柿、胡椒粉、鹽、芝士、面、油。
做法
1、首先用黃油炒洋蔥切碎,可以放些西紅柿塊,加些胡椒粉,少許鹽,中間我還加了點芝士,化開就好,倒肉醬一同翻炒,即可!我這裡用的是網購的現成義大利番茄牛肉醬,但還是要炒制一下。
2、最後煮麵,水裡少放些鹽,和一點油,可使通心粉更光亮,煮大概7到8分鐘,裡面沒白色的就可以,取出過下涼水放入盤內。
3、最後把炒好的肉醬倒在通心粉上!
其他做法
用料
義大利通心粉200克
輔料
雞肉100克
杏鮑菇半個
柿子椒半個
胡蘿蔔半個
調料
食鹽5克
蒜3瓣
橄欖油適量
胡椒粉半勺
番茄醬適量
芝士粉2勺
水適量
義大利通心粉的做法
1.所有原料調料準備好,通心粉冷水下鍋,加點橄欖油煮至八分熟
2.撈出瀝乾水分拌上少許橄欖油,雞肉、杏鮑菇、洋蔥、青椒、胡蘿蔔都洗乾淨,切成小丁備用
3.炒鍋注油燒熱,放入蒜末爆香,放進雞肉丁炒至變色
4.倒入適量番茄醬炒勻,加入胡蘿蔔丁、洋蔥丁、杏鮑菇丁翻炒,加點胡椒粉調味
5.將通心粉倒入鍋內翻炒,儘量使每條通心粉都能裹上點番茄醬汁,最後倒入青椒丁翻炒兩下,加鹽調味後盛盤,撒上芝士粉拌勻開吃
烹飪技巧
1、洋蔥真是西餐中必備的食材啊,無論是咖喱飯還是意大利麵,加上了洋蔥味道就出奇的好,所以我覺得洋蔥必須要有;
2、番茄醬絕對是西餐不可或缺的調味品,無論是薯條還是漢堡還是披薩,都離不開番茄醬,意大利麵也是番茄味的最好吃;
3、意大利麵很不好煮,我的方法就是冷水下鍋煮,大火燒開了以後轉中小火,很快就能煮熟,當然比起中式麵條還是要多費一些時間的;
4、芝士粉是吃意大利麵的專門調料,沒有也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