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989年12月20日凌晨,巴拿馬的居民大部分已沉入夢鄉。雖然前幾日巴拿馬國防軍和運河區美國駐軍之間發生幾起槍擊事件,雙方虎視眈眈,劍拔弩張,但眼下似乎一切平靜如常。然而,一場震驚世界的軍事入侵行動卻迅即來臨。午夜過後,首都巴拿馬城的人被炸彈的聲響驚醒。接著,1時許,猛烈的炮火和密集的機槍掃射劃破夜空。巴政府最高首腦諾列加將軍的國防軍司令部中彈起火。國家電台傳出“美國佬來啦!美軍入侵巴拿馬!”的呼叫。國家電視台反覆播出巴國旗圖案。矛盾產生
1984年大選,諾列加策劃舞弊,諾列加事先安排好的“心腹”巴爾萊塔獲勝。26個反對派乘機而起,發動了大規模的示威遊行。要求諾列加辭職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巴拿馬首都的大街小巷擠滿了遊行的人群,商店關門停業,居民們每隔3 個小時敲一次空盆,表示抗議的汽笛聲響徹巴拿馬城。目睹了這一切的諾列加如坐針氈。萬般無奈,諾列加不得不下令緊急戒嚴。
這時,美國人趁機推波助瀾,火上澆油。美國參議院通過決議,要求撤換國防軍司令諾列加,並以停止經濟和軍事援助相威脅。
這是干涉別國內政的行為。
藉此良機,精明的諾列加組織了一場萬人反美大遊行,不失時機地打擊了美國人的囂張氣焰。遊行在6月30日陽光明媚的上午舉行,聲勢浩大,史無前例。最引人注目的是8名內閣部長走在隊伍的最前列。15000人把美國駐巴拿馬使館圍得水泄不通。人們高呼:“美國人滾出運河區”的口號。石塊、墨水瓶、果皮象冰雹般的落入使館。
美國南方司令部立即下令1萬官兵進入戒備狀態。第二天,美國關閉了在巴拿馬城的領事館。事態在美國人的收斂下暫時平靜。
從此以後,美國同諾列加的矛盾不斷升級。
戰爭根源
1989年8月,哥倫比亞兩個世界最大販毒集團之一的“麥德林卡特爾”把黑手伸向資助哥倫比亞政府開展掃毒戰爭的美國。威脅要綁架布希的子女,迫使美國政府不得不派特工人員保駕。就在世界人民對販毒深惡痛絕的時候,一條訊息飛入白宮:諾列加參與“麥德林卡特爾”販毒集團的活動。
頓時,一個罪責難逃的“藉口”終於找到了。布希立即下令:“弄清起訴全過程。”一個調查組迅速成立並開始工作。 調查組很快查清了諾列加的販毒罪行。大部分證詞和證據是諾列加政敵布蘭東提供。布蘭東原是巴拿馬軍隊的情報要員。與諾列加共事多年,兩人頗有交情,可以說是諾列加的得力助手。1983年,剛剛上任的諾列加,就委派布蘭東出任駐美國紐約總領事。但5年後的布蘭東竟背著諾列加,大膽妄為地私自炮製了一份爭取巴拿馬實行民主的計畫。計畫後來失敗。“逮捕諾列加,打擊毒品販子。”美國政府做出了最後決定。
最終原因
美國入侵巴拿馬的最終原因是針對諾列加的兵變的失敗。1989年10月3日,兵變失敗,兩天后,巴拿馬宣布向美國開戰。12月16日,幾個身著便服的美軍在巴拿馬城趕路的途中遭到巴軍的襲擊,造成一名年輕的美軍軍官死亡。12月19日,當時的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隨即宣布實施“正義事業”行動,他命令先期部署到巴拿馬全國各個基地的美軍進入戰鬥崗位。同時,在美國,美軍第75遊騎兵團的1700名突擊隊員和第82空降師的3300名傘兵也登上了13架C-130大力士運輸機,在第711特種作戰中隊數架AC-130A、第16特種作戰中隊的AC-130H幽靈炮艇機以及數架F-15C鷹式戰鬥機的伴航下踏上了征程。導火線
自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諾列加就已經與美國中央情報局有了一些聯繫,但他總是按照自己的興趣辦事——當時他已經捲入到一些可疑的違法事件中了,其中包括毒品走私、洗黑錢、將美國的軍事情報賣給古巴等等。另外還有報導稱他與哥倫比亞的M-19游擊隊也有一些關係。慢慢的,諾列加甚至開始同美國公開地、直接地對抗了,在1989年,當諾列加推動巴拿馬當局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的時候,部署在巴拿馬運河一線的美軍已經感受到了越來越大的壓力。美國前期準備
在1989年底,駐巴拿馬的美軍主要位於以下基地:科比堡(陸軍)、霍華德(空軍)、位於運河北部的羅德曼(海軍航空站)、阿爾布魯克(空軍)、位於巴拿馬城北部的克萊頓堡(陸軍)以及夸里海茨(美南方總部駐地)。美軍另外還有一些基地,如謝爾曼堡(陸軍)、倫道夫堡、古利克堡(陸軍)、戴維斯堡(陸軍)以及位於巴拿馬城西部的科隆(Colon)。其實,早在1988年諾列加引起的第一輪的巴拿馬緊張局勢中,美國國防部就計畫對巴拿馬進行軍事干預,當時的行動名叫“蘭矛”(blue spear,令人不解的是,《美國全球力量》發表的報告將該行動標註為blue spoon,即蘭勺)。但“蘭矛”行動從來就沒有真正實施過,儘管這樣,此次行動最終還是導致了幾支小規模的美軍部隊被重新部署到了巴拿馬各地的一些戰略要地。
1989年春的時候,美第18空降軍(XVIII)被定為美國未來軍事干預巴拿馬局勢的核心部隊,隨後,美國又開始準備組建巴拿馬聯合特遣部隊(JTFP)。到了1989年的夏天,駐紮在巴拿馬運河區的美軍第193空降旅加強到10300人;第7步兵師也加強到了13000人(其中首批1500人早在5月份就已經抵達了);另外第82空降師的第1旅、第75團也將在隨後趕到。
為了不暴露所派兵力的規模,美軍的所有部隊和裝備都是在“獵人舞蹈家”行動中由美軍事空運司令部(MAC)所屬的C-5B銀河和C-141B運輸星運輸機空運到巴拿馬的。在“獵人舞蹈家”行動中,另外還有第7步兵師航空團1營的AH-6小鳥和AH-64A阿帕奇直升機以及第123航空團的AH-1S眼鏡蛇和UH-60A黑鷹直升機也部署到了巴拿馬。在抵達巴拿馬後,所有的直升機馬上被隱藏在霍華德空軍基地四周的機庫里。隨後,美軍首批戰鬥運輸機也到了,其中包括美第61軍事空運聯隊的C-22、C-130和西班牙製造的CASA-212型運輸機、第1特種作戰聯隊的一些直升機以及第24混合聯隊的飛機。曾經有一段時間,美國還考慮向巴拿馬部署第388戰術戰鬥機聯隊(TFW)的8架F-16C戰隼戰鬥機,但美軍擔心一旦戰鬥在霍華德空軍基地周圍打響的話,這些飛機極有可能成為被巴軍攻擊的對象,所以這個想法也就被放棄了。儘管這樣,美空軍第180戰術戰鬥機大隊的6架A-7D海盜攻擊機當時已經部署到了霍華德空軍基地了,事實將證明這些海盜的價值。
美軍第7步兵師和第123航空團的直升機1989年11月間抵達巴拿馬後,另外又有第617航空分遣隊(特種作戰)和第160航空大隊(特種作戰)的12架AH-6、10架MH-6、7架MH-47E支奴乾運輸直升機和17架MH-60K夜鷹直升機被部署到了霍華德空軍基地,巴拿馬方面對此卻毫不知情。截止到同年12月18日,當美軍第7步兵師最終在霍華德空軍基地建立了自己的前沿指揮所的時候,美國陸軍在巴拿馬共部署了167架不同型號的直升機。
推翻諾列加政權的行動中,該行動後來被稱為“正義事業”行動,美國陸軍和空軍特種作戰司令部組建了多支特遣隊(TF)。就拿位於霍華德空軍基地的“鷹”特遣隊來說,該特遣隊主要由第288航空團1營和第123航空團1營組成。在里奧哈托,美軍組建了“狼”隊,主要是由第82空降師的AH-6和AH-64A直升機組成,其任務是為即將在巴拿馬的兩個機場實施空降的美突擊隊提供支援。為了支援“正義事業”行動,美空軍特種作戰司令部還緊急動員了第23航空隊,其中一些單位裝備了EC-130、AC-130、MH-53J和MH-60C等型機。
美軍針對巴拿馬的行動計畫是非常複雜的,牽涉了美陸海空三軍的總計4400名特種部隊人員,包括遊騎兵、三角洲和海豹部隊的成員,他們的目標是迅速奪取分散在巴拿馬全國各地的11個戰略要地,擒拿巴高級領導成員,解除當地軍隊和安全當局的武裝。
目標
這是美國自越南戰爭後發動的規模最大的軍事行動,代號“ 正義事業行動”,主要目標是推翻諾列加政權,將諾列加本人抓獲。投入武力
美軍在巴拿馬城遇到頑強抵抗。激戰持續到拂曉,巴國防軍總部基本被美軍輕型坦克和火炮夷平。總部附近高層建築火焰熊熊,濃煙蔽日。但諾列加卻早已不知去向。至日落前,美軍得到本土等82空降師、第5步兵師機械化營等數千名部隊增援,總兵力達2.4萬人,大大超過1萬多人的巴國防軍。此外,另有約1萬名官兵正從美國東、西、南部軍事基地向巴拿馬趕來。
空中部隊
特種作戰司令部(南方聯合特遣隊)第23航空隊第16特種作戰聯隊第8特種作戰中隊,綽號“黑鳥”,3架MC-130E。
第16特種作戰聯隊第9特種作戰中隊,綽號“夜翼”,2架HC-130N。
第16特種作戰聯隊第16特種作戰中隊,綽號“鬼騎士”,7架AC-130H。
第16特種作戰聯隊第20特種作戰中隊,綽號“綠色大黃蜂”,5架MH-53J。
第16特種作戰聯隊第55特種作戰中隊,綽號“夜鷹”,4架MH-60G。
第193特種作戰大隊4架EC-130E,來自於赫爾伯特空軍基地。
第711特種作戰中隊(空軍預備役部隊)的3架AC-130A,來自於杜克機場和霍華德空軍基地。
第919特種作戰大隊的5架AC-130H,來自於杜克機場和霍華德空軍基地
第160特遣隊第160航空大隊的12架AH-6、10架MH-6、10架MH-47E和17架MH-60K
美國陸軍
第7步兵師航空旅第123航空團,裝備有AH-1S和UH-60A。第82空降師的航空旅,裝備有AH-64A和OH-58C。
288航空團第1營,裝備有AH-1S和UH-60A
美軍戰略部署
清晨,參戰的美國陸海空三軍,兵分5路,同時進攻巴軍各軍事要地。第一路,是由美國南方司令部的特種作戰部隊和一個突擊隊營組成的“紅色特遣隊”,利用“隱形”戰鬥轟炸機的轟炸效果,進行低空傘降,從150米高的空中跳了下來,以扇形包抄巴拿馬第6、第7連的兵營。美軍首先拿巴軍的第6、第7連開刀,一是為了聲東擊西,掩護大部隊偷襲巴拿馬城的巴國防軍司令部。二是因這兩個連隊十分忠於諾列加。美軍很快就瓦解了第6、第7連的倉促抵抗,俘虜250人。與此同時,這路美軍還占領了托里霍斯國際機場,封鎖了帕科拉河大橋。
第二路,是由第6機械化營、一個輕型坦克排、第5步兵營海軍“海豹”分隊組成的“尖刀特遣分隊”。該路美軍直撲巴拿馬國防軍司令部大樓和駐紮在附近的巴軍第5連。經過一番交戰,美軍攻占了司令部大樓,殲滅了第5連。美軍原以為19日晚諾列加住在司令部大樓里,可是情報有誤。美軍搜遍整個大樓,也沒抓到諾列加。於是就放火焚燒了整座大樓。與此同時,該路的“海豹”分隊襲擊了諾列加的私人小型機場,炸毀了諾列加的座機;偷襲了運河岸邊守衛諾列加專用船隻的衛兵,炸沉船隻。這樣,就切斷了諾列加的空中和海上的逃路。
第三路,是由第82空降師一個旅(欠一個營)和別動隊組成的“太平洋特遣隊”。任務是增援帕科拉河大橋的美軍別動部隊,阻止巴軍的“2000營”和其他巴軍進城增援。經過激烈戰鬥,挫敗了“2000營”和國際機場巴軍空軍飛行中隊的反擊計畫,並把這些巴軍打得潰不成軍。
第四路,是由1個輕型步兵連、1個海軍陸戰隊步兵連和部分憲兵組成的“永遠忠實特遣隊”。他們的任務是搶占橫跨巴拿馬運河的泛美公路大橋,負責保衛運河區的美軍霍華德空軍基地。
第五路,是由第82空降師1個營和第7步兵師的一個營組成的“大西洋特遣隊”。他們在特種部隊的支援下,攻打巴拿馬第二大城市科隆,擊敗了巴軍第8連和沿海警衛隊,攻占了運河附近的許多重要設施,釋放了10月3日政變中被捕的47名巴拿馬軍人。
至20日下午,巴拿馬的國防軍基本上被美軍制服,但是諾列加卻自始至終未見蹤影。
在這裡還要提及的是,在美國參戰的2.7萬大軍中,還活躍著一支“娘子軍”,人數達到711人。在這些女中豪傑當中,最為出色的要算是第988憲兵連的蓮達·碧利上尉。在進攻巴拿馬城時,她率領30名憲兵一舉攻克巴軍的一個堅固據點,一時間在美軍中傳為佳話。
戰爭細節
在20日凌晨約1點左右,美軍第192步兵旅也投入了戰鬥,準備進攻巴國防軍司令部。由於美軍在降落的時候遇到了駐紮在霍華德空軍基地周圍的巴國防軍的阻擊,此次行動不得不推遲了15分鐘。當美192步兵旅向巴國防軍司令部推進的時候,也遭到了巴軍的猛烈打擊,損失了2輛M113型裝甲運兵車(APC),在地面行進的美軍不得不使用全部的火力進行反擊,在第16特種作戰中隊的AC-130H的支援下,他們才得以繼續前進。在此次進攻中,這些“幽靈”(AC-130H諢號就叫“幽靈”)展示了一套新的戰術,稱為“高帽”戰法,在攻擊中,兩架AC-130H圍繞著一個目標作同心圓飛行,雙機之間始終保持不到15米的距離,保持好這個陣形後,雙機就集中所有的火力對同一個目標實施打擊。這些炮艇機曾多次向距離美軍僅僅數米的巴國防軍陣地開火,毫無疑問,第711、919以及第16特種作戰中隊的這些AC-130機組成員們證明了他們的能力,戰爭結束後,他們中有多個受勛。在戰鬥中,美軍的空中和地面炮火,向巴國防軍司令部狂瀉,參戰美兵力包括炮艇機、第192步兵團、突擊隊,另外還有一些AH-6和AH-64直升機,其中AH-64還向巴司令部發射了數枚海爾法反坦克制導飛彈和九頭蛇火箭,徹底摧毀了整幢建築。在此次行動中,毫無疑問,個頭不大,機動性強的AH-6直升機真正體現了自己的獨特價值。它們可以飛入街區,在不到20米的高度向一幢建築物的各個部位不時地發動攻擊。被堵在司令部以及附近建築物里的巴軍沒有打算投降的意思,所以此次戰鬥也進行得相當慘烈,直到下午5點半才真正結束。在戰鬥中,美巴雙方都沒能夠照顧到居住在附近的平民百姓的安全,據報導,在此次激烈的戰鬥中,有220名無辜的百姓被雙方擊斃。
美軍第192步兵旅還參加了進攻阿馬多堡的戰鬥。按原計畫,此次行動將會得到直升機的支援,但最後他們大多數都是乘坐汽車來的。剩下的特遣隊員們是在大約凌晨1時搭乘直升機趕到的,但遇到了巴軍猛烈的抵抗,為了占領這座有許多美軍家屬居住的小城,美軍不得不打了一場惡仗,戰鬥中,兩名美國僑民喪生。一直到下午16時45分,美軍才最終占領了阿馬多堡。
戰鬥剛一打響,美軍第193特種作戰大隊(駐紮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哈里斯堡)的3架EC-130E電子戰飛機就被用來向巴拿馬人民進行電視廣播,告訴巴拿馬人民此次行動的原因,讓人們都呆在自己家裡面不要出門。
戰爭特點
迅速贏得勝利
總的來說,在“正義事業”行動的開始後的24個小時裡,美軍攻占了所有的預定目標,以後的日子主要是在忙於維持當地的法治和秩序。在此次行動中,美軍共損失了2架AH-6(一架被巴軍炮火擊落,另一架撞到了高壓電線上後墜毀)、1架MH-6,第123航空團還損失了1架OH-58C偵察直升機。在戰鬥中,美陸軍有1名,三角洲部隊有2名飛行員陣亡。美軍另外還有41架直升機(戰鬥中共使用了167架)在某種程度上被巴軍的地面炮火擊傷,這還不包括一架UH-60A,該機受傷後緊急迫降,在24小時內被修復。許多直升機都參加了此次行動中最危險的任務,總的來說,這些飛行員們再一次領略了格瑞那達之戰的經驗教訓——沒有裝甲防護的直升機非常容易受到各種火力的攻擊。除了直升機,美軍還有11架C-130被巴軍防空炮火擊傷。當巴拿馬國防軍的主要力量在開戰後頭24小時之內就被消滅後,剩下的幾天雙方只有一些零星的交火,在這些小規模衝突中,美軍得到了巴拿馬當地人民的廣泛幫助。巴拿馬人非常樂於幫助美軍搜查諾列加政權成員及其支持者的下落,許多當地人還志願幫忙指出正確的路線,或者是幫美軍指出藏在隱藏在百姓中間的諾列加的支持者。
在12月25日,為了支援剛剛進駐巴拿馬的美軍第7步兵師第2旅,美軍組建了“禿鷹”特遣隊,但這些部隊壓根就沒有經歷任何一場激烈的戰鬥。事實上,“正義事業”行動剩下的工作主要是三角洲特種部隊的四處調遣,他們主要是在忙於搜尋諾列加的下落。雖然美國陸軍正在很多地方同時搜尋諾列加,但他還是多次成功地逃脫了追捕,12月24日中午最後逃到了梵蒂岡駐巴大使館避難。諾列加在梵蒂岡使館剛剛住下,美國坦克、士兵接踵而至,立即派兵迅速將梵蒂岡駐巴拿馬大使館圍得水泄不通,甚至連下水道出口處都派上了崗哨。美軍還開展了強大的心理攻勢進行“攻心戰”。他們別出心裁地在使館門前架起十多隻高音喇叭,大肆播放傑克遜的搖滾舞曲《無處可逃》。高分貝的樂曲就像颶風一樣,搖撼著大使館的門窗,也震撼著諾列加的心靈。隨後美國與梵蒂岡使館進行了長時間的談判,1990年1月3日,徹底絕望的諾列加向駐巴美軍司令瑟曼上將投降。隨後這個獨裁者被帶到了美軍一架正在等候的MH-60G夜鷹直升機上,飛機載著他飛到了霍華德空軍基地。剛一踏上這塊美國的正式領土,諾列加就被美國特工正式逮捕了,隨後他們就乘坐第8特種作戰中隊的一架MC-130向佛羅里達飛去,整個抓捕行動持續了不到30分鐘。在諾列加被抓之後的幾天裡,共有900名諾列加政權成員和支持者陸續被美軍抓獲。
1990年1月31日,“正義事業”行動結束。當時,參戰的大部分美軍都已經回國有一段時間了,但還有些仍在回國的路上。幾支美軍事警察部隊代替了他們,他們是在“促進自由”(Promote Liberty)行動中部署到巴拿馬的,還在繼續搜查諾列加支持者的下落。這些軍警主要利用直升機向巴全國進行快速部署,在2月21日的一場暴風雨中,有2架美軍直升機墜毀,機上11名隸屬第7步兵師和第228航空團的美軍死亡。
對巴拿馬的影響
到今天為止,美國共向巴拿馬注入了數十億美元的資金來發展巴拿馬的經濟,幫助巴拿馬復甦。幾個諾列加政權的支持者們成功的逃離了巴拿馬,他們中有一些後來還組織了一些小規模的騷亂。例如1990年12月,巴拿馬國防軍前少校霍桑領導新組建的巴拿馬國防軍中的100名士兵進行了兵變,但很快被仍然駐防在巴拿馬的美軍平息了。1999年12月31日,美國正式將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交還給了巴拿馬,最後一批美軍撤離了巴拿馬。一段傷心的歷史結束了。抓捕行動
自20日神秘地消失後,諾列加先後更換了5個藏身處,躲過了2.7萬美軍的追捕。24日下午,諾列加向梵蒂岡大使拉沃亞尋求安全保護,在電話里得到大使的安全保證後,諾列加開著一輛私車溜進梵蒂岡大使館。不知是誰走漏了風聲,美國坦克、士兵接踵而至,包圍了大使館,要求交出諾列加,但大使婉言拒絕。
一直到12月28日,有人想出了一個怪招:音樂“轟炸”諾列加。於是,侵巴的美軍特種作戰部隊的心理戰分隊弄來一些高音喇叭,反覆播放包括一首名叫“無處可逃”的歌曲在內的搖滾樂曲和抨擊諾列加的新聞,展開攻心戰。與此同時,還糾集了幾千名巴拿馬反對派人士,在使館前示威遊行,呼喊反對諾列加的口號。
美軍直升飛機在天空不間斷的盤鏇,頻繁起降,發出陣陣轟鳴聲。夜晚,槍聲不斷。一些美國兵比賽射擊路燈。梵蒂岡大使館周圍路燈無一倖免。巨大的探照燈和車燈掃瞄著使館樓牆。
羅馬教廷再也不想保護諾列加了。1990年元月3日下午8時44分,身穿將軍服的諾列加耷拉著頭,走出了大使館。一群美軍士兵立即圍了上去,給諾列加帶上了手銬。諾列加在美國監獄的標準照,他已經不可能活著走出美國監獄了。
戰爭代價
美國南方司令部(設在巴拿馬)元月中旬公布的初步死亡數字是:巴拿馬軍314人;巴拿馬平民204人,美軍23人。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新聞節目“60分鐘”報導說,在衝突中,巴拿馬平民死亡數字多達4000人。巴拿馬和美國其他組織的調查表明,儘管南方司令部多算了巴拿馬軍人的死亡數字而低估了平民的死亡數,然而實際情況與這些數字出入不大。南方司令部公布的數字基本是可信的。 在“正義事業”行動中,共有23名美軍陣亡;巴拿馬國防軍以及巴其他軍事和安全機構共陣亡202人,其所有的重裝備、絕大多數飛機和直升機都被美軍摧毀。國際反響
美軍悍然入侵巴拿馬的訊息已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受到國際輿論的譴責。除英國首相瑪格麗特·柴契爾支持布希的“勇敢決定”外,拉美、歐洲等多數國家均同聲反對。美國國會兩黨主要領導人都表態支持白宮的行動,但一位加州議員指責此舉是“炮艦政策的嗜殺行為”。在巴拿馬失去親人的家屬今天淚流滿面地出現在電視螢幕上。一位丈夫參戰的婦女說,“今年的聖誕節真難過!” 華盛頓這日積雪滿地,天氣奇寒。從早至晚,白宮、國會、國防部、國務院等軍政首腦幾乎全體出動,為這次入侵行動辯護。稱美國的軍事行動是為了保護美在巴的利益和僑民安全,“符合國際法”。但軍方承認,“正義事業行動”作戰方案至少已醞釀了幾個月,並經實戰演習。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局部戰爭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世界並非就此太平,戰爭的陰霾從沒有離開過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