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加息

美聯儲加息

 美聯儲是美國的中央銀行,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是它的貨幣政策決策機構,每年在華盛頓召開8次議息會議,決定貨幣政策的調整方向。美聯儲會在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開會之後宣布是否調整聯邦基金利率(基準利率)以及調整多少,並通過在公開市場買賣政府債券的操作來影響市場資金 充裕狀況,從而使銀行間隔夜拆借利率趨向設定的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市場上的借貸利率一般會跟隨這一利率相應移動,如房貸利率等指標。美聯儲利率決策的依據主要是美國經濟走勢。一般情況下,美聯儲的政策目標主要是保持物價穩定和促進就業兩項。如果它預期未來經濟可能趨於疲軟、物價存在下行壓力,就很可能採取更寬鬆的貨幣政策,如降息等;反之則可能採取加息等政策收緊銀根。

 一、美聯儲簡介
美國聯邦儲備系統(英語:TheFederalReserveSystem或者FederalReserve,非正式稱為TheFed),簡稱美聯儲,負責履行美國的中央銀行的職責。這個系統是根據《聯邦儲備法》(FederalReserveAct)於1914年11月16日成立的。聯邦儲備系統由位於華盛頓特區的聯邦儲備委員會和12家分布全國主要城市的地區性的聯邦儲備銀行組成。珍妮特·耶倫為現任美聯儲最高長官。作為美國的中央銀行,美聯儲從美國國會獲得權力,行使制定貨幣政策和對美國金融機構進行監管等職責。

 二、加息:

加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中央銀行提高利息的行為,從而使商業銀行對中央銀行的借貸成本提高,進而迫使市場的利息也進行增加。加息的目的包括減少貨幣供應、壓抑消費、壓抑通貨膨脹、鼓勵存款、減緩市場投機等等。加息也可作為提升本國或本地區貨幣對其它貨幣的幣值(匯率)的間接手段。

 三、美聯儲加息事件

 第一輪加息周期為1983.3—1984.8,基準利率從8.5%上調至11.5%。
 當時,美國經濟處於復甦初期,里根政府主張減稅幫助了經濟的復甦、製造了更多工作機會。1981年美國的通脹率已達13.5%,接近超級通脹。1980-81年間經濟處於極端的貨幣緊縮狀態,試圖積壓通脹,而通脹率從1981年的超過13%降至1983年的4%以下。
 第二輪加息周期為1988.3—1989.5,基準利率從6.5%上調至9.8125%。
 當時,當時通脹抬頭。1987年“股災”導致美聯儲緊急降息救市。由於救市及時、股市下跌對經濟影響不大,1988年起通脹繼續上揚,美聯儲開始加息應對,利率在1989最終升至9.75%。此輪緊縮使經濟成長放緩,隨後的油價上漲和1990年8月份開始的第一次海灣戰爭相關不確定性嚴重影響了經濟活動,使貨幣政策轉向寬鬆。
 第三輪加息周期為1994.2—1995.2,基準利率從3.25%上調至6%。
 當時,市場出現通脹恐慌。1990-91年經濟衰退之後,儘管經濟增速回升,失業率依然高企。通脹下降令美聯儲繼續削減利率直到3%。到1994年,經濟復甦勢頭重燃,債券市場擔心通脹捲土重來。十年期債券收益率從略高於5%升至8%,美聯儲將利率從3%提高至6%,使通脹得到控制,債券收益率大幅下降。此次加息也被認為是導致此後97年爆發亞洲金融危機的因素之一。
 第四輪加息周期為1999.6—2000.5,基準利率從4.75%上調至6.5%。

 當時,網際網路泡沫不斷膨脹。1999年GDP強勁增長、失業率降至4%。美聯儲將利率下調75個基點以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後,網際網路熱潮令IT投資增長,經濟出現過熱傾向,美聯儲再次收緊貨幣,將利率從4.75%經過6次上調至6.5%。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和納斯達克指數崩潰後,經濟再次陷入衰退,“911事件”更令經濟和股市雪上加霜,美聯儲隨即轉向,由次年年初開始連續大幅降息。
 第五輪輪加息周期為2004.6—2006.7,基準利率從1%上調至5.25%。

 當時房市泡沫湧現,此前的大幅降息激發了美國的房地產泡沫。2003年下半年經濟強勁復甦,需求快速上升拉動通脹和核心通脹抬頭,2004年美聯儲開始收緊政策,連續17次分別加息25 個基點,直至達到2006年6月的5.25%。直至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危機,美聯儲再次開始降息至接近零的水平,直至今日。
 從過去五輪加息周期中不難發現,當前的加息背景與過去頗為迥異——美國根本未出現通脹加劇的跡象,此外,當前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經濟增速都低於歷次美聯儲加息時點的水平,歷次加息時的美國名義GDP增速都高於4.5%,然而IMF此前將美國經濟成長預期由3.1%大幅下調至2.5%,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的經濟增速也不斷呈現放緩態勢。

四、美聯儲加息影響

其一,實體經濟成長會受到短期衝擊。加息之年,往往是經濟復甦較為強勁的一年,1994年和2004年,美國經濟成長率分別為4.04%和3.8%,均高於3.3%的趨勢水平,且都比前一年的增長率高出一個百分點左右,由此可見,強勢復甦是利率長期拐點形成的物質基礎。而拐點形成後的一兩年內,經濟復甦往往會有所趨冷,1995年和2005年,美國經濟成長分別較前一年下降了1.32和0.45個百分點,美國人均GDP同比增長率也分別較前一年下降了1.27和0.46個百分點。這說明,加息對經濟成長的短期衝擊是客觀存在的。

其二,投資引擎受損更加持久。加息抑制短期經濟成長的途徑是全方位的,1995年和2005年,消費對美國經濟成長的貢獻分別下降了0.58和0.23個百分點,投資對美國經濟成長的貢獻分別下降了1.35和0.35個百分點,投資貢獻度的下降幅度相對更大。更進一步看,中長期內,消費引擎的增長貢獻會緩慢回升,而投資貢獻則會持續下降,1994和2004年加息後投資貢獻連續下降的持續期分別為2年和5年。這說明,加息對投資的直接抑制作用是較為明顯的,而財富效應的存在使得加息對消費的衝擊相對較小。

其三,工業生產會表現強勁。從理論上看,加息抑制了投資,似乎應該對工業擴大再生產不利,但實際情況卻是,加息之後,美國工業生產反而趨強。1994年及其後6年裡,美國工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率均高於1993年的3.27%,2004年及其後3年裡,美國工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率也都高於2003年的1.24%。投資乏力、工業生產卻很強勁,這是因為加息之後美國現有的產能利用效率大幅提升,1994年和2004年,美國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83.58%和77.92%,較前一年分別上升2.14和1.94個百分點。產能利用率提升導致美國經濟的產出缺口明顯下降,1994年和2004年的產出缺口就分別較前一年下降了0.99和1.32個百分點。這說明,加息後美國工業生產的提振是需求引致型的,具有內生性特徵。

其四,微觀福利會受到一定衝擊。加息往往是對經濟復甦可持續性表示確定的一種政策反應,儘管加息後的一年兩內,經濟成長會受到短期抑制影響,但長期來看,加息伴隨的還是長周期的持續復甦,因此,1994年和2004年加息之後,美國失業率都處於持續下降態勢。但值得注意的是,收入增長卻相對羸弱:1994-1995年,美國實際報酬指數連續同比下降;2005-2006年,美國實際報酬指數同比增長率也都低於2003年水平。這說明,加息之前的降息往往解決了周期性失業問題,而其遺留下的勞動力市場結構僵化問題卻會在加息階段對微觀福利造成衝擊。

其五,加息未必能消滅通脹。理論上看,加息是對物價普遍上漲壓力的政策抑制,但經驗表明,這種抑制作用未必能阻止通脹的上行。1994年美國的通脹率為2.6%,隨後2年的通脹率均高於這一水平;2004年美國的通脹率為2.7%,隨後4年的通脹率也都高於這一水平。這說明,加息拐點前長周期的貨幣寬鬆往往抬升了隨後很多年的通脹中樞。

其六,加息會帶來持續的資金流入。1994年,淨流入美國的金融資本總計1767億美元,較1993年增長了86.56%,1996年淨流入資本上升至2541億美元;2004年,淨流入美國的金融資本總計9789億美元,較2003年增長了59.68%,2006年淨流入資本上升至1.06萬億美元。這說明,美國相對領先的加息周期往往能帶來明顯激增的國際資本淨流入。

其七,加息會伴隨著貿易保護主義。從理論上看,美國相對領先的加息會通過利率平價提振美元,但實際情況卻是不確定的,1994年加息後,廣義美元指數持續上升,而2004年加息後,廣義美元指數不升反降。而無論美元匯率如何變化,1994年和2004年貿易對美國經濟成長均造成了負貢獻。這說明,加息過程中,美國並沒有推進國際貿易的足夠激勵,保護主義反而有了抬頭的機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