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
義大利南部“美左橋諾”原來農業經濟占主導,義大利後來向現代經濟成長的轉移中,形成了南北方的巨大收入差距。第二個“美左橋諾”東德地區曾經也有過比較快的增長,但是後來慢下來了,政府大量轉移投資、補貼並沒有誘導出吸納就業的產業,沒有導致這些地區的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曾有經濟學家說,有兩個美左橋諾,這兩個合起來,一個是說這些落後地區既是二元經濟的,又是計畫經濟的,轉軌經濟的。
中國經濟
新中國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日新月異、闊步前行,在創造了世界發展奇蹟的同時,也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這一理論經歷了創立、發展和不斷完善,並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成為指導中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科學理論。
2009年11月11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秘書長楊偉民透露:中國政府已開始啟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研究編制工作,中國決心對自身經濟結構進行重大調整已成共識。楊偉民表示,雖然國際環境、經濟格局、經濟結構將會怎樣變化目前還難以判斷清楚,但無論世界經濟如何調整和變化,中國已經決心對自身經濟結構進行重大調整,目前這已成共識。
專家警示
2009年11月,吳敬璉、厲以寧、李揚、劉世錦、蔡昉等中國眾多著名經濟學家聚首“未來10年中國經濟走向”高峰論壇,從不同角度為未來中國經濟會診,提出四大重要警示。其中提到政府主導型投資驅動型的中國中西部要防止成為第三個“美左橋諾”。
主要觀點
吳敬璉等經濟學家指出:兩德統一以後,東德從計畫經濟轉軌過來,但是兩德的地區差距仍然長期保持著。這個和中國的中西部很相像。再一個是說,曾經東德地區有比較快的增長,但是後來又慢下來了,政府大量地轉移投資、補貼都用在了這些相對落後的地區,但是它誘導出來的產業,不是吸納就業的產業,這些產業沒有導致這些地區的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表示:“我比較擔心的是,中國的中西部會不會成為第三個“美左橋諾”,過去幾年來看中國中西部增長非常快,我們算了一下,大概2003年以前,中國按地區、按省來計算的人均GDP的基尼係數一直在擴大,但是2003年以後是縮小的,再看在金融危機的時候,中國沿海地區增長速度減下來之後,中西部地區保持高速增長,除了山西省之外。看上去好像中國的區域發展規劃戰略開始發揮作用了,比如說我們的西部開發戰略、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中部崛起戰略,但是再細看,我們發現中西部地區製造業的資本密集程度,也就是資本勞動比是迅速上升,速度大大快於沿海地區,而且絕對水平也高於沿海地區了。”
也就是說,中西部地區變得更加資本密集型了,但是中西部人均收入還比較低。我們雖然預期說,我們可以把雁陣模型變成中國國內版本,也就是說我們沿海地區不再具有比較優勢的這些勞動力密集產業依次向中西部地區轉移。但是按照現在政府主導型投資驅動型、重化工業化的西部工業發展,恰恰走了違背它的比較優勢的道路,沒有能夠形成國內版雁陣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