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F-18戰鬥機

美國F-18戰鬥機

F-18“大黃蜂”戰鬥機(F-18 Hornet,編號亦作F/A-18)是美國諾斯羅普公司為美海軍研製的艦載單座雙發超音速多用途戰鬥第四代戰鬥/攻擊機(國際第四代戰鬥機標準),它也是美國軍方第一種兼具戰鬥機與攻擊機身份的機種,基於這個原因,作為美國海軍最重要的艦載機,F-18的用途廣泛,它既可用於海上防空,也可進行對地攻擊。該機於1978年首飛,1983年進入美國海軍服役,2006年7月28日F-14“雄貓”戰鬥機退役後,F-18成為美國航空母艦上唯一的艦載戰鬥機。

基本信息

發展沿革

研發背景

1975年1月13日,由諾斯羅普公司設計的YF-17在ACF((AerialCombatFighter,空戰戰鬥機)項目中被對手通用動力的YF-16擊敗,原因是YF-16的速度比YF-17略快,且其安裝的F-100發動機已被F-15採用,可降低維護費用。YF-16即是後來大名鼎鼎的F-16戰鬥機,產量超過4500架,至今仍未停產。

美國F-18戰鬥機

失去了美國空軍ACF契約之後,諾斯羅普公司原本打算就此打住,但美國海軍對新戰機的需求又使YF-17獲得了一線生機。因為70年代初,“雄貓”項目。

美國國會將原本用於VFAX的資金轉移到一個新項目——NACF(NavyAirCombatFighter,海軍空戰戰鬥機)上,並指示海軍密切關注美國空軍LWF(LightweightFighter,輕型戰鬥機)/ACF項目的競爭結果,並將參加競標的兩種飛機為NACF候選機型。如果一切順利的話,NACF將會是F-16的艦載型,但當時多數的美國海軍軍官的認為F-14能滿足所有需求,他們既不需要VFAX也不需要NACF。在重重阻力下,美國海軍仍持續推進NACF項目,並在1974年9月頒布了需求書。遭遇研發困難,成本不斷超支,於是美國海軍啟動了VFAX(NavalFighterAttackExperimental,艦載戰鬥攻擊機)項目。

VFAX被構想成一種能取代F-4“鬼怪”、A-4“天鷹”、A-7“海盜II”的多用途戰鬥機,格魯曼也提交了“雄貓”的簡化型(F-14X)參與競標,但1974年5月10日眾議院軍事委員會宣布不會採購任何“雄貓”的簡化型,VFAX必須要是一種全新的飛機。1974年8月美國國會考慮到當時的預算無法再擔負另一個重大戰機研發項目,通知美國海軍VFAX項目將被取消。

三視圖三視圖

在正式需求書發布的同時,美國海軍也宣布將選擇單一承包商來研製NACF。諾斯羅普認為YF-17會是NACF的有力競爭者,因為美國海軍在傳統上傾向雙發構型以增加安全性,並且YF-17有更大的潛力發展成為裝備雷達的多用途戰鬥機。但是諾斯羅普沒有研製艦載機的經驗,所以他們接受了麥道公司的提議,合作為NACF項目研發YF-17的艦載型。兩家公司簽訂了協定,條款規定麥道公司承接美國海軍的契約的話,諾斯羅普將是最大的分包商,並且諾斯羅普擁有該機陸基型的全部出口權利。
通用動力同樣想憑藉F-16的艦載型參與競爭,通用動力也沒有艦載機的研製經驗,於是與LTV(凌-特科姆-沃特,總部同樣在達拉斯沃斯堡)組成團隊,共同研製YF-16的艦載型參加NACF的競爭。YF-16海軍型具有美國空軍不做要求的超視距雷達。兩家公司達成協定:如果美國空軍和海軍都選擇了YF-16,通用動力將成為空軍的主承包商,LTV則是海軍的主承包商。

研發計畫

1975年5月2日美國海軍宣布諾斯羅普/麥道團隊獲勝,美國海軍認為雙發布局更適宜海上飛行,另外YF-17的多用途發展潛力更大。
根據最初的計畫,諾斯羅普/麥道將研發三種相近的型號——單座的F-18接替F-4“鬼怪”的空戰任務,單座的A-18接替A-7“海盜II”的攻擊任務,另外還有雙座TF-18同型教練機。F-18和A-18使用相同的機身和發動機,但航電和掛架不同,雙座TF-18A保留了F-18A的全部作戰能力和武器,但減少了內部載油量。
最終經過論證F-18和A-18最終統一成一種型號,在當時國防部的新聞稿中被稱為F/A-18A,直到1984年成為正式編號。雙座教練型的編號隨之改為TF/A-18A,後來又變成F/A-18B。
儘管沒有任何訂單,諾斯羅普仍繼續研發F-18L陸基型,由於不需要上艦,該機比艦載型輕得多,性能更好。

試飛情況

1975年11月美國海軍與通用電氣簽訂了F404渦扇發動機的研製契約,1976年1月22日向麥道訂購了9架單座和2架雙座全尺寸研發(FSD)飛機,1978年7月FSD原型機首飛。
為了對F-18有個直觀的印象,美國海軍借用了第二架YF-17在加州木古角的太平洋飛彈測試中心、馬里蘭州帕圖森河海軍試飛中心、加州中國湖海軍武器中心進行試飛。1978年9月13日第一架FSDF-18A(BuNo160775)在聖路易斯工廠下線。11月8日該機在聖路易斯蘭伯特機場進行了首飛,試飛員時傑克·E·克林斯,克林斯評價原型機容易操控且非常穩定。1979年1月開始大多數的試飛工作移至馬里蘭州帕圖森河海軍試飛中心進行,9架F-18A和2架TF-18A雙座FSD投入了緊張的試飛工作中去。海軍飛行員評價“大黃蜂”穩定性很好,特別是在著陸進場時。
F-18AFSD飛機一共製造了9架,1979年10月30日第3架FSD(BuNo160777)開始在“美國”號航母(CV-66)上進行艦載資格試飛,進行得很順利。在艦載資格試飛進行時,美國海軍決定不再把“大黃蜂”分成戰鬥機和攻擊機兩種型號,該機性能強大到足以擔負雙重任務,並把原先決定換裝F-18的VF(艦載戰鬥機)中隊和換裝A-18的VA(艦載攻擊機)中隊統一成VFA(艦載戰鬥攻擊機)中隊。
1979-81年間“大黃蜂”的研發成本不斷上升,國會對此開始關注。美國海軍/海軍陸戰隊原先公布的訂購數量為780-1,366架(最後削減至1,157架),而作為低成本輕型戰鬥機的F/A-18價格逼近格魯曼F-14“雄貓”。1980年4月第一架生產型“大黃蜂”首飛。1984年4月1日國防部的公告中正式採用了“F/A”這個怪異的前綴,而在麥道公司的文檔中還是F-18,從此F-18就開始被稱為F/A-18。

美國F-18戰鬥機美國F-18戰鬥機

技術特點

F/A-18是一種超音速的多用途戰鬥/攻擊機,主要特點是可靠性和維護性好,生存能力強,大仰角飛行性能好以及武器投射精度高。據介紹,該機的機體是按6000飛行小時的使用壽命設計的,機載電子設備的平均故障間隔為30飛行小時,雷達的平均故障間隔時間為100小時,電子設備和消耗器材中有98%有自檢能力。到目前為止,F/A-18共有9個型別,有單座的,也有雙座的.出口加拿大的編號為CF-18A,澳大利亞的有F/A-18A/B,西班牙的編號為EF-18,還有一種供出口用的多用途岸基型為F/A-18L型。F/A-18A為基本型,是一種單座戰鬥/攻擊機主要用於護航和艦隊防空;如果換裝部分武器後即為攻擊機,可執行對地攻擊任務。

結構布局

F-18戰鬥機重視可靠性和維修性,機體的使用壽命按6000飛行小時設計,其中包括2000次彈射起飛和攔阻著陸。機載電子設備的平均故障間隔為30飛行小時,雷達的平均故障間隔時間為100小時。電子設備和消耗器材中有98%有自檢能力。

F-18 的總體分解布局F-18 的總體分解布局

布局上採用雙發後掠翼和雙立尾的總體布局,翼面積為37.16平方米,以改善低速性能。機翼為懸臂式的中單翼,後掠角不大,前緣裝有全翼展機動襟翼,後緣內側有液壓動作的襟翼和副冀,前後緣襟翼的偏轉均由計算機控制.自動改變機翼彎度,以便在整個性能包線內達到最佳升阻比。後緣外側的副翼可作為襟副翼使用進一步增強低速操控性,襟翼和副翼也可差動用於滾轉控制。停降在艦上時,外翼段可以摺疊(副翼位於外冀後緣),鉸鏈就在副翼和襟翼的交界處。翼根前緣是一對大邊條,一直前伸到座艙兩側,因此可使飛機能在60度的迎角下飛行。機身採用半硬殼結構,主要採用輕合金,增壓座艙採用破損安全結構,後機身下部裝著艦用的攔阻鉤。檢查蓋採用石墨環氧樹脂材料。兩台發動機間的隔火板採用鈦合金。
尾翼也採用懸臂式結構,平後和垂尾均有後掠角,平尾低於機翼,使飛機大迎角飛行時具有良好的縱向穩定性;略向外傾的雙立尾位於全動平尾和機冀之間的機身兩側。全動平尾是鋁合金蜂窩結構,石墨/環氧樹脂復蒙皮,可用於俯仰控制和滾轉控制,作為“尾副翼”增強滾轉性能。為了有效利用邊條拉出的渦流,F-18戰鬥機還使用了雙垂尾的設計。雙垂尾前移以填補機翼後緣到平尾之間的間隙,大大減小了跨音速阻力。垂尾前移還減少了尾噴管的干涉氣流,同時由於不需要在後機身布置垂尾的支撐結構而減輕總重。
F-18戰鬥機的進氣口F-18戰鬥機的進氣口

進氣口布置在邊條下方根部,在大迎角下邊條將進氣理順了再進入進氣道,使F-18戰鬥機具有了大攻角性能。由於不要求速度達到2馬赫,所以就沒有使用複雜的可調斜板進氣道,而是採用了簡單的“D”形進氣口,並配有附面層隔離板,兩個進氣道唯一可動的部件就是邊條頂部的放氣門。固定式附面層隔板可將呆滯附面層氣流沿著坡道流向機腹和邊條放氣門釋放掉。垂尾間的後機背安裝有雙鉸鏈液壓控制的減速板,這樣在減速板展開式對飛機的俯仰操縱影響最小。
起落架為前三點式,前起落架上有供彈射起飛用的牽引桿。座艙採用氣密、空調座艙,內裝馬丁-貝克公司的彈射座椅,風擋和座艙蓋分別向前、後開啟。為了增加在航母甲板滑行時的穩定性,F-18戰鬥機的主輪距增加到3.11米,粗壯的跪式起落架可以承受著艦時7.32米/秒的下降率。主起落架向後並鏇轉90度收入進氣道下方的機腹中,雙輪前起落架向前收入前機身。在機身結構中大範圍採用了先進複合材料。鋁合金占了結構重量的50%,合金鋼占了16.7%,鈦合金占了12.9%。機翼、垂尾和平尾結構中大量使用了鈦合金,機翼摺疊接頭也是鈦合金的。機身約40%的表面是石墨/環氧樹脂複合材料蒙皮,這種材料占結構總重的9.9%,剩餘10.9%的重量是其他各種材料(塑膠、橡膠等)。

動力系統

F404-GE-400低涵比渦輪風扇發動機F404-GE-400低涵比渦輪風扇發動機
F-18戰鬥機裝兩台通用電氣公司研製的F404-GE-400低涵比渦輪風扇發動機,單台加力推力71.2千牛(7200公斤)進氣道採用固定斜板式,位於翼根下的機身兩側。機內可帶4990千克燃油,還可掛三個副油箱,飛機總載油量可達7979千克。機頭右側上方還裝有可收藏的空中加油管。F404是低旁通比渦扇,旁通比0.34,該發動機具有三級鈦合金風扇,一排固定式進氣導向葉片和一排可變導向葉片,七級壓氣機,前三級為可變葉片定子,最後是單級高低壓渦輪。F404發動機結構簡單,活動部件相對較少。該發動機在高迎角狀態下有很好的壓縮機失速特性,即使偶爾失速也能通過發動機和加力燃燒室再次點火迅速自行恢復。發動機回響迅速,從怠速到全加力狀態只需4秒。

座艙設計

F-18的駕駛艙F-18的駕駛艙
F-18戰鬥機引入了“玻璃”座艙概念,淘汰了許多錶盤式儀表,並將原先錶盤式儀表的信息顯示在陰極射線顯示器上。同時安裝了抬頭顯示器(HUD),儀表面板上安裝了兩個多功能陰極射線顯示器和一個水平陰極射線顯示器。座艙內安裝了手不離桿(HOTAS)油門桿和操縱桿,作戰中需要使用到了控制開關都集成在了油門桿和操縱桿上。飛行員在戰鬥機無需將實現從目標上移開尋找座艙中的開關。座艙內安裝了馬丁·貝克US10S(SJU-5/6)零-零火箭助推彈射座椅。

航電系統

AN/APG-65 數字式多模脈衝都卜勒雷達AN/APG-65 數字式多模脈衝都卜勒雷達
1977年末,休斯公司的AN/APG-65數字式多模脈衝都卜勒雷達在與威斯汀豪斯公司的競爭中獲勝,被選為F-18戰鬥機的雷達。APG-65工作在I/J波段(8-12.5GHz),內置可識別和隔離故障的測試設備(BITE)。雷達和武器投放系統共有20多個機載計算機,與雷達相連的計算機負責將機載感測器產生的數據轉換成容易理解的信息顯示給飛行員,同時這些計算機對投放武器時所需的彈道、偏差、速度和高度等數據進行快速計算,並在HUD和CRT顯示器上向飛行員顯示相關信息。
F-18戰鬥機在對地攻擊時,在進氣道兩側的“麻雀”掛點上可掛載福特航宇的AN/AAS-38前視紅外(FLIR)吊艙和馬丁-瑪麗埃塔AN/ASQ-173雷射光斑跟蹤器/攻擊攝像機(LST/SCAM)吊艙。FLIR吊艙可增強F-18戰鬥機的夜間攻擊能力,可在座艙的一個CRT上顯示實時紅外影像。
AN/ASQ-173吊艙AN/ASQ-173吊艙
FLIR與F/A-18的其他航電充分整合,其提供的數據可用於武器投放的計算。LST/SCAM用於惡劣天氣的精確轟炸,其跟蹤裝置可鎖定目標上反射的雷射束,為任務計算機和座艙顯示器提供目標位置的信息。LST/SCAM吊艙的早期型號並沒有內置雷射發射器,所以F-18戰鬥機可以根據其他飛機提供目標雷射照射來進行雷射制導武器的投放。後期的吊艙增加了雷射發射器,使F-18戰鬥機可自主投放雷射制導武器。
F-18戰鬥機安裝了Itek公司的AN/ALR-67雷達告警接收裝置,可對各種電子威脅進行探測、分析、分類並採取對抗措施。飛行員可在座艙顯示器上看到這些威脅的信息和方位,然後採用諸如投放箔條和紅外誘餌彈這類的主動對抗措施。“大黃蜂”機背上有兩個刀片天線,前一個是柯林斯AN/ARN-118塔康天線,後一個是UHF通訊天線。
雷達有幾種不同的模式可供飛行員切換:

空空雷達模式
速度搜尋模式:該模式用於在最大距離截獲目標,該模式可提供目標的速度和航向信息,但犧牲了精確距離。在該模式下最大工作距離148公里,雷達的控制軟體被設計成只注意那些接近F-18的目標。
邊測距邊掃描模式:最大探測距離74公里,可同時跟蹤10個目標,同時在顯示器上顯示8個目標。計算機在被視為具有最大威脅的目標上顯示附加數據,包括航向、高度和速度。
單目標跟蹤模式:如果在邊測距邊掃描模式時有單個目標進入雷達的有效探測範圍內時可由飛行員自主選擇,計算機在HUD上顯示朝向目標的轉向指令和武器發射數據,當飛行員確定開火時,該系統還提供射擊曲線。
快速評估模式:通過使用都卜勒波束銳化技術更密集地檢查特定回波來判斷目標是單機還是密集編隊的多機。
瞄準線模式:一旦飛行員選定一個目標進行攻擊時,如果“大黃蜂”處於傳統的尾追遭遇模式中,可切換至這一模式。在此模式中雷達發出很窄的3.3度波束掃描飛機前方的一小片空域。
垂直截獲模式:當敵機和“大黃蜂”都進入激烈格鬥時,可切換至垂直截獲模式,在此模式中雷達掃描範圍為前方5.3度,瞄準線上方60度,下方14度。飛行員只需將F-18朝敵機滾轉,雷達就可自動鎖定目標,敵機最理想的位置是正好在風擋隔框前上方,並與HUD垂直對齊。雷達還可工作在HUD截獲模式,雷達天線只掃描與HUD視野相對應的一個箱形空域,典型的掃描範圍為中線左右各10度,瞄準線上方14度下方6度。
上述雷達的作戰模式有效範圍從152米至9公里,在任何一種模式中,雷達自動鎖定第一個截獲到的目標,並在座艙CRT顯示器和HUD上顯示目標的鎖定框。當然飛行員也可越過系統否決被鎖定的目標,直到系統截獲到他最想要的目標,另外飛行員也可以通過游標來指定目標。
機炮指示模式:這一模式工作在距離小於9公里時,雷達提供目標的位置、距離和速度等信息,計算機在HUD上顯示出機炮瞄準點,飛機員將瞄準點套住目標就可以射擊了。
空地雷達模式
實時波束地圖測繪模式:這一模式可在遠距離測繪大面積地形特徵,並在座艙顯示器上顯示前方的雷達縮比地形圖。雷達實際獲取的是傾斜視角的地形圖,但計算機會轉換成垂直視角的地形圖。
都卜勒雷達波束銳化測繪模式:解析度更高,可用於導航和確定目標位置。一旦識別目標後,雷達就切換至空面測距模式以提供目標的距離信息,固定和移動地面目標跟蹤模式使用雙通道單脈衝角跟蹤提供地面目標的精確參數。“大黃蜂”不具備自動地形跟蹤能力,但雷達具有地形迴避功能,在飛機前方有障礙物時會發出警告提醒飛行員規避。
海面模式:計算機會自動過濾掉波浪反射的雜波,使系統更易識別、跟蹤和攻擊敵方水面艦艇。

飛控系統

F-18安裝了4餘度數字式線傳飛控系統,是首個安裝這種系統的生產型飛機。飛控計算機根據操縱桿和腳蹬輸入的數據來控制各個操縱面的偏轉量,不允許飛行員飛出超出限制的動作。線傳系統採用投票制運行,如果其中一個通道與其他三個通道輸出不同,那么該通道就會被判定為失效,並被自動關閉。4餘度線傳系統在即使兩個通道都失效時,只要剩餘兩個通道輸出一致,仍可以繼續控制飛機,即使所有通道都失效,仍可通過電動備份系統操縱各翼面。該機的平尾甚至還保留了一路機械操縱備份,在最為極端的情況下,飛行員可繼續進行俯仰操縱。
此外還安裝有兩台AYK-14數字式計算機以及利頓公司的慣性導航系統,兩台凱撒公司的多功能顯示器和費倫第/本迪克斯公司的中心式螢幕顯示與乎視顯示器等。

火控系統

F-18A大黃蜂戰鬥機的武器控制系統包括攻擊顯示分系統、數據處理分系統、參數測量(感測器)分系統和外掛物管理/控制分系統等4個主要部分。
攻擊顯示分系統:包括AN/AVQ-28平視顯示器和3個完全一樣的陰極射線管下視顯示器-多功能顯示器(MFD)、主監控顯示器(MasterMonitorDisplay-MMD)和水平情況顯示器(HorizontalSituationDisplay-HSD)。主監控顯示器顯示所有飛機系統的告警信息和諮詢信息。它也是多功能顯示器的備用設備,能顯示前視紅外信息。水平情況顯示器是主要的導航顯示器。
數據處理分系統:包括大小30餘個計算機,如AN/AYK-14中央任務計算機(2台並行工作)、雷達信號處理機、雷達數據處理機、外掛物管理計算機、顯示計算機、飛行控制計算機和大氣數據計算機等,全部程式大約有779K表3.1列出了主要幾種可程式和ROM計算機的CPU和存儲容量。
參數測量分系統:包括AN/APG-65雷達、AN/ASN-130慣導裝置、AN/AAS-38前視紅外裝置、AN/ASQ-173雷射照射/測距器和大氣數據感測器等。
外掛物管理和控制分系統:包括AN/AYQ-9外掛物管理系統和AN/AWG-21飛彈控制器等。

機載武器

機載機槍:機頭1門M6120毫米六管機炮,備彈570發。彈鼓就安裝在APG-65雷達單元後方,機炮口就在機鼻雷達上方。機炮射擊時的振動並不會損壞嬌貴的雷達,夜間射擊時,風擋前的機炮口火光也不會傷害飛行員的肉眼。飛行員可選擇4,000或6,000發/分的發射速率。兩側邊條將機炮口爆炸氣團和煙霧分隔至機身上方,阻止其被吸入發動機。
外掛彈藥:外部能攜帶13700磅彈藥。共有9個外掛架,兩個翼尖掛架各可掛1枚空對空飛彈;兩個外翼掛架可帶空對地或空對空武器,包括空空飛彈、魚叉反艦飛彈和、空地飛彈和“哈姆”高速反輻射飛彈;兩個內翼掛架可帶副油箱或空對地武器;位於發動機短艙下的兩個掛架可帶飛彈或雷射跟蹤器、攻擊效果照相機和前視紅外探測系統吊艙等;位於機身中心線的掛架可掛副油箱或武器。在執行不同任務時,”大黃蜂“的掛載武器配置也會有較大差異,常規配置如下:

攻擊構型 飛彈類型 數量
空對空構型(1) 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 8枚
空對空構型(2) 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 6枚
響尾蛇飛彈 2枚
空對地構型 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 2枚
響尾蛇飛彈 2枚
鋪路三型(Paveway Ⅲ)雷射制導炸彈 2枚
鋪路二型(Paveway Ⅱ)雷射制導炸彈 6枚
集束炸彈 4枚
高速反輻射飛彈 2枚
磅低阻力通用炸彈 6枚

性能數據

型號 F/A-18C F/A-18E   F/A-18F
乘員 1人 1人 2人
長度 17.07米 18.31米
翼展 11.43米 13.62米
高度 4.66米 4.88米
翼面積 37.16平方米 46.45 平方米
空重 10455千克 13,900 千克
正常起飛重量 16651千克 21,320 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 22328千克 29,938 千克
動力裝置 2台F404-OE-400低涵比渦輪風扇發動機
推力 每台 65.3 千牛
後燃器推力 每台 98.9 千牛
最大內部燃油量 4926千克 6,530 kg 6,145 kg
最大外部燃油量 3053千克 7,430 kg
最高速度 1.8馬赫/1814公里/時
作戰半徑 722 千米
升限 15,000米
爬升率 254米/秒
航程 2,346千米
轉場距離 3,330 千米
翼負荷 459千克/平方米
最大設計載荷 7.6 G

衍生機型

F/A-18A“大黃蜂”

F/A-18A是第1種生產型,單座椅攻擊機。主要用於艦隊防空和艦載攻擊機的護艦,也用於執行空對面攻擊任務,用來取代A-4和A-7單座攻擊機。首飛時間為1978年11月18日,共有9架F-18A、2架TF-18A和2架全面規模發展飛機參入了繁重的試飛中1979年10月30日開始,3架全面規模發展飛機在“美國”號航母上著陸進行航母資格測試。第1架生產型F-18A於1980年進行首飛。1983年F-18A擔負作戰任務,很快成美國海軍戰鬥群的頂樑柱。美國海軍共生產了371架F-18A型機。

F/A-18B“大黃蜂”

F/A-18B是A型機的教練型,串列雙座,另一個座椅供武器系統指揮員乘坐。可用於作戰,正式編號為TF/A-18A。該型號製造了兩架FSD飛機(BuNo160781和BuNo160784)和39架批次號從Block4-Block21的F/A-18B生產型,保留了單座型的全部作戰能力。該機為了容納第二個座艙,內油量下降了6%。

F/A-18C“夜攻大黃蜂”

VFA-81 中隊的早期型 F/A-18CVFA-81 中隊的早期型 F/A-18C
F/A-18C是1986財政年度起購買的單座型,此型號是專為夜間攻擊而設計的。具備AIM-120AMRAAM空空飛彈、AGM-65F紅外“小牛”和AGM-84“魚叉”反艦飛彈的發射能力。F/A-18C和F/A-18A的不同之處主要在內部,採用機載自衛干擾機、偵察設備、新的“空中通用救生系統”彈射座椅、新型機載計算機、飛行故障記錄儀和監視系統等。C型換裝了馬丁·貝克的海軍機組通用彈射座椅(NACES),改進了任務計算機,增加了機載自衛干擾機以及飛行事故記錄和監視系統。
F/A-18C早期批次安裝了與A型相同的通用電氣F404-GE-400發動機。1988財年起購買的F/A-18C具備了完善的夜間攻擊能力,可攜帶供全天候夜間攻擊飛行任務使用的設備,包括前視紅外探測系統導航吊艙,新的平視顯示器和飛行員夜視鏡。其凱瑟AV/AVQ-28光柵HUD可顯示熱成像導航吊艙提供的圖像。F/A-18C“夜攻大黃蜂”安裝了休斯AN/AAR-50熱成像導航吊艙(TINS),蘿拉AN/AAS-38“夜鷹”FLIR瞄準吊艙,以及CEG的“貓眼”夜視鏡。“夜攻大黃蜂”的座艙內還使用了凱瑟5X5寸的彩色多功能顯示器取代了單色顯示器,以及一個史密斯Srs2100彩色數字移動地圖導航顯示器。從1991年1開始,F/A-18C開始使用F404-GE-402EPE增進性能型發動機,推力為7900公斤,比前一型增加700公斤。並且原來的AN/APG-65雷達換裝成AN/APG-73雷達。從1993年1月起AAS-38增加了一個雷射目標指示/測距子系統,使“大黃蜂”可自主投放雷射制導武器。
F/A-18C“夜攻大黃蜂”的座艙F/A-18C“夜攻大黃蜂”的座艙

1988年5月6日第一架“夜攻大黃蜂”原型機首飛,1989年11月1日第一架生產型(BuNo163985)開始交付,批次號Block29。11月18日加州勒莫爾航空站的VFA-146“藍鑽”中隊成為首支裝備“夜攻大黃蜂”的部隊,接收了BuNo163992。1991年8月8日VMFA-312“棋盤”中隊成為陸戰隊首支裝備“夜攻大黃蜂”的部隊。後期還對該機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進。

F/A-18D“大黃蜂”

F/A-18D 后座艙布局F/A-18D 后座艙布局
F/A-18D是雙座夜間攻擊機,是F/A-18C的雙座型,與F/A-18B不同的是D型前座才有操縱系統對飛行進行控制。它除了作為一種雙座教練機外,還作來一種雙座夜間攻擊飛機使用。位於后座的飛行員主要進行武器系統的操縱,后座飛行員座椅兩側有兩個用於操縱武器系統的固定操縱桿,另外活動地圖顯示器位置更高。為了執行夜間攻擊任務,裝備了FLIR、TINS吊艙,光柵HUD,座艙儀表和布局為夜視鏡進行了最佳化。首批31架F/A-18D具備改進型航電和AIM-120及紅外小牛的發射能力,但沒有完備的夜間攻擊設備。F/A-18D(BuNo163434)被改裝為首架夜攻型原型機,1988年5月6日在聖路易斯首飛。1989年11月1日首架生產型夜攻F/A-18D(BuNo163986,第一架Block29的D型)於1989年12月1日交付美國海軍帕圖森河試飛中心。該機型與F/A-18C一樣具備了完全的夜間攻擊能力,安裝了凱瑟AV/AVQ-28光柵HUD、AN/AAS-38吊艙和彩色多功能顯示器。
VMA(AW)-121“綠騎士”中隊 F/A-18DVMA(AW)-121“綠騎士”中隊 F/A-18D
夜攻型F/A-18D的主要用戶是美國海軍陸戰隊,先前裝備A-6E的全天候攻擊機中隊和一個“鬼怪”偵察中隊訂購了96架。另外F/A-18D還取代了用於前進空中管制的OA-4“天鷹”,以及接替了OV-10A和OV-10D“野馬”的部分任務。1990年5月11日VMA(AW)-121“綠騎士”中隊接收了首架夜攻型F/A-18D,該中隊原先裝備A-6“入侵者”,在接收F/A-18D後番號也改為VMFA(AW)-121。該中隊參加了“沙漠風暴”行動,擔負前進空中管制任務,他們負責搜尋小型移動目標並將位置指示給參加行動的“鷂”、“天鷹”、“入侵者”、“雷電II”、F-16和其他“大黃蜂”。
Block36從第一架F/A-18D(BuNo164649)開始,具備了安裝馬丁·瑪麗埃塔ATARS(先進戰術機載偵察系統)組件的能力。美國海軍陸戰隊的F/A-18D是一線作戰飛機,美國海軍的F/A-18D則被用於訓練或測試用途。共生產113架。

F/A-18E/F“超級大黃蜂”

F/A-18E是終極戰鬥機/轟炸機,F/A-18是雙座椅戰鬥機/轟炸機。F/A-18E/F是最新改型的多任務戰鬥攻擊機,由F-18C/D發展而來,E型為單座,F型雙座,為武器系統指揮員準備了另一個座椅。

“超級大黃蜂”與經典“大黃蜂”尺寸對比圖“超級大黃蜂”與經典“大黃蜂”尺寸對比圖
其主要特點是增大了航程、每側機翼處增加1個外掛架,而且機翼內側掛架的最大掛載能力提高到2400kg,增加了載彈量和提高了作戰能力。採用了隱身外形設計,RCS僅1.1平方米,包括原來的圓形進氣道改為方形CARET進氣道,塗漆含有吸收雷達輻射的材料。前機身延長0.86米,翼展加寬1.31米,機翼翼面增大9.29平方米,因此翼載減小;水平尾翼也有所增大,後掠角減小;機翼前緣邊條面積增大了34%;機翼及機身的改進令空氣動力性能有極大改善。增加了兩個翼尖掛點,所增加的兩個武器掛點可攜帶更多的彈藥,四個內側機翼掛點,用於攜帶其他燃料箱或空對地武器,增加了混合空對空或空對地武器的靈活性,對“智慧型”武器(如聯合直接攻擊彈藥(JDAM)和聯合防區外武器(JSOW))進行補充。
改換更大推力的發動機F414-GE-400,提供的推進力高35%,推力加力達9986公斤。最大起飛重量提高27%,達到29.8噸;因此載重量也有提高,外部荷載為8,032公斤。內部燃油增加33%,達到6560千克,如果加上三個副油箱,載油量達到11000千克,任務範圍大41%,續航時間長50%。
F/A-18E 的座艙布局F/A-18E 的座艙布局
在電子和光電對抗方面,E/F型採用綜合防禦電子對抗系統(IDECM),其核心部件是AN/ALQ-214射頻干擾器,同時還可以集成ALR67(V)3雷達告警器,AAR-57通用飛彈告警器、AN/ALE-47箔條和紅外干擾彈分撒器、ALE-50(ALE-55)光纖拖曳誘餌(可以發射電磁波,吸引雷達制導的飛彈)等對抗設備,形成一個總體的光電和電子對抗系統。在F/A-18E/F上還可能採用雷射紅外對抗系統,用雷射器發射特定波長的雷射對紅外導引頭進行主動干擾。
F/A-18E/F具有先進的雷達和電子戰系統優良的人機工程,並具備一定的隱身能力,配合AIM120飛彈,並換裝主動相控陣雷達,具有超視距作戰能力。它在執行攻擊任務的時候也可以攜帶AIM120飛彈遇到空中威脅時可以依靠超視距攻擊來自衛,F-18E/F電子設備有90%與C/D型通用,但增加了改進型火控雷達和機載電子設備,而且可帶多種更先進的攻擊武器;雷達為改進的ANPG73雷達,具有良好的對地探測功能。配合雷達高度表、GPS導航系統和數位化地圖,可以低空高速突防;也可以遠距離發射防區外對地攻擊飛彈以降低作戰的危險性。
它所裝備的ATFLIR先進前視紅外吊艙,該吊艙採用第三代的紅外凝視焦平面成像技術,可以提供導航、目標指示功能,並配備有雷射目標指示器。海軍還在1999年開始為雙座型的F/A-18F開發共享偵察吊艙(SHARP),希望用裝備這種吊艙的F/A-18F來取代如今裝備TARPS的F-14飛機,使之具備戰術偵察能力。該系統使用光電和紅外感測器,允許F/A-18F在斜向距離83KM的距離上蒐集圖像並通過數據鏈傳輸給地面。該吊艙還可以接受APG73雷達的合成孔徑數據。使飛機可以在夜間超低空突防。座艙增加了1個觸摸顯示器和1個新的油料顯示器,並使用了超高速積體電路計算機;把座艙三個顯示器全部改為彩色液晶顯示器;加裝了夜間低空導航和紅外瞄準系統;還可以攜帶多種戰術吊艙。兩個機艙機身掛點,用於攜帶感測器艙,全天候、空對空雷達和一個控制系統,用於精確發射傳統或制導武器,一個中心線掛點,用於攜帶額外的燃料或空對地武器。其中包括雷神公司新研製的ATFLIR先進前視紅外吊艙。
經過改進,F/A-18E/F的作戰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機動性基本保持不變,9000米以上的爬升和加速能力稍有下降。最大過載從9G降低到7G,會降低瞬間盤鏇能力,在保持足夠的敏捷性配合上頭盔顯示器和大離軸發射的AIM9X飛彈,可以保持近距空戰性能。
第1架E/F型機於1995年12月首飛。海軍計畫至少採購548架,但是2002年美國防部建議僅採購460架。

F/A-18G“咆哮者”

也稱為EF-18,主要以F型的機體加裝EA-6B的多種標準電子戰設備及吊艙,用於完成前沿電子戰任務。2002年初美空軍計畫其EA-6B電子戰飛機的“性能改進系統III”電子戰系統的初步作戰能力應於2005年形成,並計畫安裝在EA-18平台上。性能改進系統III系統功能先進,作戰力強,將顯著改進美軍的電子戰能力。預計F/A-18G飛機將在2009年達到最初作戰能力。海軍如今的計畫是購買90架EA-18G電子戰飛機。
美海軍計畫為F/A-18E/F安裝新型APG-79有源相控陣雷達。這種新雷達將為網路中心數據共享提供有利條件雷聲公司準備為波音公司生產415部該型雷達,其中一部分用於裝備新生產的飛機,另一部分用於改裝已經在海軍服役的123架F/A-18E/F戰鬥機(該機原來裝備的是機械掃描的APG-73雷達)。APG-79有源相控陣雷達除了可靠性有很大的提高外,還可在更遠的距離上提供即時的空對空和空對地探測能力,從而為飛機提供了更好的環境感知能力2004年8月27日,美海軍陸戰隊成功在F/A-18D戰鬥機上對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藍亭(LITENING)先進瞄準系統進行了試驗。該系統是一種安裝在飛機上的目標定位與識別吊艙,可以晝夜向地面部隊提供雷射偵察搜尋/跟蹤、雷射標記以及數據連結。海軍陸戰隊將為72架F/A-18D戰鬥機購買60套"藍盾"先進瞄準吊艙。

F-18“沉默大黃蜂”

該型號也稱為“先進超級大黃蜂”(AdvancedSuperHornet)。基本架構仍維持美國波音公司在競標印度MMRCA中型多用途戰機計畫時,所提出以F/A-18E/F為基礎改良的超級大黃蜂國際型戰機(SuperHornetInternationalRoadmap),波音稱之為F-18I或“沉默大黃蜂”(SilentHornet)。

F18I攻擊範圍示意圖F18I攻擊範圍示意圖

主要的改良重點有:機背上加裝兩具總容量1,590公斤(3,500磅)的保形油箱,增加航程;換裝F414增強推力型發動機,增加機載火力與速度;機背上配備球型飛彈暨雷射防禦警示系統,增加防護力;機身塗上隱形塗料,中線與兩翼都可以搭載匿蹤設計的膠囊式武器艙,增加隱形能力;機首下方配備與F-35一樣的多功能紅外線瞄準暨追蹤系統;換裝新一代座艙與頭盔顯示系統,攻擊操控更簡易。
波音公司與諾格公司合作F-18“先進超級大黃蜂”經過為期三周的飛行測試,證明了“超級大黃蜂”戰機經過改進後更難於被雷達發現並獲得了更大的作戰半徑。F-18I從2013年8月5日開始,總共進行21次飛行,該團隊測試了保形油箱(CFT)以及封閉武器艙(EWP),以及減少雷達信號特徵的改進。這些設備能以可承受的成本用於現有飛機的翻新,或是用於新飛機的生產。通過使用包括封閉吊艙在內的隱身措施,該機比海軍“超級大黃蜂”版本的隱身指標改善了50%。測試還證明,採用保形油箱後,該飛機作戰航程增加241公里,總航程已超過了3500公里。
該項目試飛員麥克·華萊士表示,通過增加機載設備,隱身性、低阻力設計將提升飛機的作戰能力、生存能力,並且能夠完成在航母上的起降。

實戰情況

F/A-18A 降落在航空母艦上F/A-18A 降落在航空母艦上
F/A-18A-D能執行空對空和空對地攻擊任務。E/F攜帶自衛空空飛彈時還能執行攻擊性加油機的任務。其主要擔負的任務包括艦隊防空、壓制敵防空火力、攔截、自我護航、進攻性和防禦性空戰和近距離空戰支援。在一般壓制敵防空行動中,F/A-18攜帶2個副油箱,2枚AGM-88A反輻射飛彈、2枚AIM-7和2枚AIM-9飛彈。在典型的攔截任務中F/A-18一般攜帶3枚MK20集束炸彈、2個副油箱,2枚AIM-7和2枚AIM-9飛彈。在攔截行動中,一在攻擊反艦飛彈陣地中,F/A-18使用AGM-142“斜視”、斯拉姆、MK80普通炸彈。F/A-18一般部署在航母上,與航母戰鬥群一起執行部署任務。
“黃金峽谷”行動F/A-18A“黃金峽谷”行動F/A-18A
F/A-18的第一次作戰巡航行動於1985年2月至8月,美海軍第25、113攻擊機中隊部署在星座號航母,前往西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區執行部署任務。1986年,利比亞卡扎菲將錫德拉灣視為利比亞的領水,其它國家的艦隻不得通過美國里根總統命令珊瑚海號航母前往錫德拉海灣展開航海自由行動。航母上的F/A-18執行作戰空中巡邏任務保護航母戰鬥群。F/A-18經常對利比亞的米格-23、25和蘇-22進行攔截,有時與利比亞的飛機相距幾米在1986年3月的“草原烈火”行動中,F/A-18首次參與實戰,對利比亞的岸基設備實施打擊,其中包括SA-5的飛彈基地此次行動也是AGM-88A哈姆反輻射飛彈首次參與實戰行動。1986年4月15日的“黃金峽谷”行動中,F/A-18與A-7E使用哈姆飛彈攻擊了利比亞的薩姆飛彈陣地。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共190架F/A-18參戰,海軍有106架,陸戰隊有84架在行動中,一架損失於戰鬥,兩架損失於非戰鬥事故。另外有3架受到地空飛彈攻擊,但是返回基地經過維修又恢復作戰行動。在1991年1月17日,美海軍兩架F/A-18C與伊拉克的兩架米格-21機遇,F/A-18C使用AIM-9擊中了這兩架米格飛機後,對伊拉克的目標又投放908公斤的炸彈。2002年11月6日,林肯號航母上部署的F/A-18E/F首次參與實戰行動,使用精確制飛彈藥對伊拉克的兩套薩姆飛彈、1個指揮、控制和通信設施實施了打擊。

裝備情況

F-18A大黃蜂是單座、雙發艦載戰鬥攻擊機。有YF/A-18A/B、F/A-18A、RF-18A、F/A-18B、F/A-18C和F/A-18D等6種型別,共生產了1137架,其中150架是雙座教練型,112架是偵察型,F-18A大黃蜂是第1種生產型,主要用於艦隊防空和艦載攻擊機的護航,有些飛機也用於執行空對地、空對艦攻擊任務。主要的火力控制設備包括AN/AVQ-28平視顯示器、AN/AYK-14中央任務計算機(2台)、AN/APG-65脈衝都卜勒雷達、多功能顯示器、外掛物管理裝置、AN/AWG-21反輻射飛彈(AGM-78)控制器等。執行空對地攻擊的機型座艙中的顯示器有些變化,並裝備有前視紅外(FLIR)和雷射光點跟蹤器(LST)。在海灣戰爭中,F/A-18是美國艦隊的主力作戰飛機。
美國:美國海軍、美國海軍陸戰隊、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共訂購1366架,包括F/A-18A、RF-18A、F/A-18B、F/A-18C和F/A-18D等。
澳大利亞皇家空軍(RoyalAustralianAirForce):購入75架(57架單座、18架雙座)現役71架,意外事故損失4架。第一架於1984年10月29日運交澳大利亞皇家空軍。2001年曾有4架部署到迪亞哥·加西亞島(DiegoGarcia)擔任防空任務,以支援美國對阿富汗(Afghanistan)塔利班(Taliban)的作戰行動。全機隊規劃於2015年退役,由F-35閃電Ⅱ(LightningⅡ)式戰鬥機取代。)
科威特空軍(AlQuwwatAjJawwaiyaAlKuwaitiya)
瑞士空軍(SchweizerLuftwaffe):初期並未具備對地攻擊能力,後續才購入對地攻擊用硬體裝備。購入34架,現役33架,1架D構型損失於墜毀事故。
芬蘭空軍(SuomenIlmavoimat):使用純截擊機版F-18C/D。購入64架,現役63架,1架損失於2001年發生的空中撞機事故。首架於1995年6月7日運交。
馬來西亞皇家空軍(TenteraUdaraDirajaMalaysia,使用雙座截擊機版的F-18D)
加拿大空軍:購入138架,配屬加拿大空軍司令部(CanadianForcesAirCommand)。麥道的內部代號為CF-18A,但加拿大軍方將機種代號改稱CF-18A(單座)與CF-18B(雙座)。全機隊現正進行航電和結構提升計畫,將服役至2020年。
西班牙空軍(EjércitodelAire,機種代號改稱C.15)

重要事件

2014年8月22日,“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離開聖迭戈,部署到第五艦隊。它計畫接替目前在波斯灣的“喬治·布希”號航母。
2014年9月12日,美國軍方官員表示,
美國海軍的兩架戰機12日墜入西太平洋。這兩架F/A-18C“大黃蜂”艦載戰鬥機屬於駐加利福尼亞州聖華金河谷的海軍勒莫爾航空站第17艦載機聯隊。該聯隊派駐“卡爾·文森”號航母。
墜機事件發生在當地時間下午5時40分,地點在韋克島以西約466公里處。韋克島位於火奴魯魯以西3700公里處。撞機發生在兩架戰機著艦時。“卡爾·文森”號航母飛行甲板上的工作人員目睹了兩架F/A-18C“大黃蜂”艦載戰鬥機12日早上看到兩機相撞,碎片騰空而起。一名飛行員立即彈射出來,大約45分鐘後被從水中救起。這名飛行員屬於第113戰鬥攻擊機中隊。他目前正在療傷,情況良好。
當時在空中的所有其他飛機都安全返回航母。參與搜尋失蹤飛行員的艦船有“邦克山”號飛彈巡洋艦、“格里德利”號飛彈驅逐艦、“斯特雷特”號飛彈驅逐艦、“杜威”號飛彈驅逐艦,以及兩個直升機中隊。
對失蹤飛行員的搜尋工作仍在繼續,已經向他的親屬通告了這一事故。撞機原因仍在調查之中。兩架飛機均完全撞毀。美軍稱目前還不能公布墜機的細節,但調查已經開始。獲救飛行員目前在“卡爾·文森”號航母的醫務部,情況良好。

世界最昂貴的十大軍用飛機

軍用飛機是指用於直接參加戰鬥、保障戰鬥行動和軍事訓練的飛機的總稱,是航空兵的主要技術裝備。
軍事裝備——武器——空軍武器>>>回到科學頻道
B-2隱形轟炸機B-2轟炸機是冷戰時期的產物,由美國諾思羅普公司為美國空軍研製。
美國F-22猛禽戰鬥機是由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波音和通用動力公司聯合設計的新一代重型匿蹤戰鬥機。
美國C-17運輸機是麥道公司(現併入波音公司)為美國空軍研製的一種採用上單翼、四發、T形尾、帶後卸貨扳的新型運輸機。
美國P-8A反潛機2004年6月15日,美國國防部宣布,波音公司的以波音737為藍本設計的新一代海上巡邏機方案戰勝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提交的P-3C改進型方案,贏得了價值3.8億美元的契約,為美海軍生產新一代多任務海上巡邏機(MMA),代號為P-8A,。這使得歷時4年的龐大武器競標活動最終塵埃落定。
E-2D預警機E-2D“先進鷹眼”預警機是美國海軍為執行作戰管理指揮及控制任務而研製的一種新型預警機,是下一代主力艦載預警機。
美國F-35攻擊機3年前,美軍的“通用低成本輕型戰鬥機”和“聯合先進攻擊技術”的新戰機理念在洛•馬-諾•格公司聯合研製的X-35上初現,美軍便選中它並命名為F-35聯合打擊戰鬥機(JSF)。
美國V-22魚鷹多用途飛機是由達信貝爾直升機公司與波音公司聯合研製的雙發傾轉鏇翼機,是在貝爾301/XV-15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美國EA-18G電子戰機2007年6月4日帶著幾分無奈波音公司第一架量產型EA-18G在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舉行了隆重而簡短的下線儀式。
美國F-18戰鬥機是一種超音速的多用途戰鬥機,主要特點是可靠性和維護性好,生存能力強,大迎角飛行性能好以及武器投射精度高。
VH-71直升機為新一代的美國總統專機,以取代現有的總統專用直升機VH-60。該飛機由阿古斯塔·韋斯特蘭公司製造,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為總承包商,並負責各系統的綜合。

美國知名戰鬥機一覽

概述戰鬥機是指主要用於保護己方運用制空權以及摧毀敵人使用空權之能力的軍用機種。特點是飛行性能優良、機動靈活、火力強大;現代的先進戰鬥機多配備各種搜尋、瞄準火控設備,能全天候攻擊所有空中目標。
名稱簡介
美國XFD-1戰鬥機一種單座艦載戰鬥機,在翼根處裝有兩台1,600磅推力的西屋J30-WE-20渦噴發動機,其原型機XFD-1於1945年1月26日進行了首次飛行。
美國F-94戰鬥機第一批生產型是F-94A,它是第一種裝備發動機加力燃燒室的生產型戰機,同時又是美國空軍的第一種噴氣式全天候戰鬥機。1949年1月,空軍首批訂購了109架。
美國F-4戰鬥機美國原麥克唐納為海軍研製的雙座雙發艦隊重型防空戰鬥機。於1956年開始設計,1958年5月27日第一架原型機XF4H-1試飛,生產型則於1961年10月開始正式交付海軍使用。1963年11月開始進入空軍服役。
美國F-5戰鬥機F-5E/F“虎”II式戰鬥機在20世紀70年代成為美國對其第三世界盟國進行軍火傾銷的主力機種。
美國F-6戰鬥機研製和生產單位為美國道格拉斯公司。第一架實用的F-6天光戰鬥機於1954年6月首飛。
美國F-8戰鬥機美國原錢斯·沃特公司研製的艦載戰鬥機。1953年5月開始設計,1955年3月原型機試飛。1957年3月開始交付使用,1965年停產,共生產1259架。
美國F-80戰鬥機美國洛克西德飛機公司為美國空軍研製的第二種噴氣式單座戰鬥機,也是美國第一種大量使用的噴式戰鬥機。1943年開始設計,1944年1月原型機首次試飛成功,1945年7月開始大量裝備部隊服役。
美國F-86戰鬥機美國原北美航空公司研製的美國第一種後掠翼噴氣式戰鬥機,是美國的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的代表。1945年5月開始設計,1947年10月原型機試飛,1949年5月開始裝備部隊。
美國F-10戰鬥機道格拉斯公司研製的艦載夜間戰鬥機。雙發並列雙座。
美國F-11戰鬥機格魯門公司研製的單發單座輕型空優戰鬥機,F-11是格魯門公司在F-14之前研製的一種以貓科動物命名的戰鬥機。可攜帶4枚響尾蛇飛彈和4門20mm機炮。
美國F-100戰鬥機美國空軍使用的第一種超音速飛機,綽號“超佩刀”。它的設計於1951年1月得到美國空軍的支持。
美國F-101戰鬥機麥克唐納飛機公司生產。F-101原先是做為美國戰略空軍B-36轟炸機護航的戰鬥機,後來B-36被B-52取代,美戰略空軍將該機的計畫全部轉交給戰術空軍,生產型F-101A也於1957年5月全部移交戰術空軍。
美國F-102戰鬥機F-102是三角機翼全天候截擊機,它是通用動力公司康維爾分公司利用XF-92的經驗於1951年開始設計。
美國F-103戰鬥機共和航空公司設計的一種三角機翼截擊機,長22.9米的機身是用鋼和鈦製成的,用以解決很高速度下的熱效應問題。
美國F-104戰鬥機F-104是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為截擊和空戰研製的制空戰鬥機,由著名設計師凱利·詹森領導設計。原型機於1954年2月首次試飛。
美國F-106戰鬥機被稱為有史以來最好的全天候截擊機。它在美國空軍服役28年,比同時代的絕大多數飛機都長。1951年9月11日,康維爾的三角翼設計獲得了契約,編號F-102。首架F-106A(56-0451號)於1956年末最終完成。
美國F-108戰鬥機研製單位為北美航空工業公司。1959 年5 月15 日,它被正式命名為“輕劍”。首飛在1961 年3月進行。
美國F-20戰鬥機諾斯羅普公司在F-5E基礎上發展的外銷型戰鬥機。F-20堪稱一款性能優異的戰鬥機,這得益於其採用先進的F404發動機,加力推力可達71.1千牛(約合7255公斤。
美國F-14戰鬥機美國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為美國海軍研製的雙座超音速艦載多用途重型戰鬥機,該機於1967年底開始研製,1972年5月交付使用。
美國F-15戰鬥機美國麥.道公司研製的雙發重型超音速制空戰鬥機,是美國空軍的主力戰機。首架原型機於1972年7月開始試飛,1974年9月首架生產型首飛。
美國F-16戰鬥機原本是美國通用動力公司研製的低成本、單座輕型戰鬥機,第1種行產型於1979年1月進入現役。截止到1996年已生產了3500架以上,裝備了17個國家的空軍和海軍。
美國F-18戰鬥機一種艦載戰鬥機,綽號叫“大黃蜂”。到1983年1月初步形成作戰能力。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共訂購1366架,此外,加拿大訂購138架,澳大利亞訂購75架,西班牙訂購84架,均已部分交付使用。
美國F-117A戰鬥機美國前洛克希德公司研製的隱身攻擊機。是世界上第一種可正式作戰的隱身戰鬥機。1982年8月23日向美國空軍交付了第一架飛機,共向空軍交付59架。
美國F-22戰鬥機F-22,是美國空軍委託洛克希德、波音以及通用動力公司合作研製的新一代戰鬥機,綽號“猛禽”。
美國F-35戰鬥機世界上第4代戰機。機長15.47米,翼展13.1米,巡航馬赫數1.58,最高馬赫數可達1.7,升高為1.52萬米(C型)。它具有隱形性能好、武器精密度高、作戰半徑大等特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