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歷史
飛彈誕生於上個世紀40年代,最初為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轟炸英國時使用。從理論上講,飛彈是依靠制導系統來控制飛行軌跡的火箭或無人駕駛飛機式的武器,其任務是把炸藥彈頭或核彈頭送到打擊目標附近引爆,並摧毀目標。飛彈通常由戰鬥部(即彈頭)、彈體結構、動力裝置和制導系統組成。飛彈戰鬥部可是普通裝藥、核裝藥,也可是化學、生物戰劑。其中裝普通裝藥的稱常規飛彈,裝核裝藥的稱核飛彈。飛彈按發射點和目標可分為地地飛彈、空對地飛彈、地空飛彈、反艦飛彈、反坦克飛彈、反彈道飛彈等;按飛行方式分為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還可按作戰使用分為戰略和戰術飛彈。其中,空對空飛彈的突出特點是命中率高。二戰結束後,美蘇的軍事對抗促使兩國開始研製各種先進的武器。美國充分利用從德國獲取的火箭技術,開發新型武器裝備。其中包括射程數百公里的飛彈。1949年,美國福特航宇通訊公司和雷錫恩公司開始研製的近距空對空飛彈。最初空戰飛彈的雛形是把戰機裡面掏空,安上高爆彈藥,再裝上無線電等飛行控制系統,完成幾百公里
以外的攻擊。後來紅外空戰飛彈的研製開始提上日程。幾年後,空戰飛彈初步成形。彈長近3米,直徑120餘毫米,彈體由鋁管制成。彈頭前端玻璃罩內是尋的系統,由一組硫化鉛熱感電池及聚焦光學部件構成。尋的段後面,是4片三角翼,可調控方向。飛彈中段是爆炸段,由高爆炸藥及引信組成。飛彈後段,是火箭發動機,外加4片尾翼。1953年,試射成功。1955年開始裝備美國空軍,並將其命名為“響尾蛇”。1962年,為了統一名稱,美軍給“響尾蛇”空戰飛彈一個正式的編號AIM-9,基本型號是AIM-9B,相繼有AIM-9C、9D、9G、9H、9E、9J、9N、9P、9L、9M等10多種改進型,總共生產10萬多枚。時至今日,“響尾蛇”成為世界上產量最大的紅外製導空對空飛彈,也是實戰中被廣泛使用的少數飛彈之一,參加過越南戰爭、馬島衝突和海灣戰爭。各型“響尾蛇”飛彈(除C型為半主動雷達制導外)都採用紅外製導,發射後飛彈控制艙前面的導引探測目標發出的紅外輻射,使飛彈自動跟蹤目標飛行,直至擊中目標,可發射後不管。
組成部分
若要完全實現此功能,響尾蛇飛彈需要九個主要組件:火箭發動機:提供推力驅使飛彈在空中飛行。
後穩定翼:提供必要的升力保持飛彈飛行高度。
導引頭:觀察從目標發出的紅外線。
制導控制電子設備:處理來自導引頭的信息,並計算飛彈的正確飛行路線
動作控制部分:根據制導電子設備發出的指令調整飛彈前端附近的飛行翼片。
飛行翼片本身:控制飛彈在空中的飛行方向——就好像飛機機翼上的副翼,運動的飛行翼片在飛彈的一側產生拉力(增加風的阻力),使其轉向該方向。
彈頭:實際摧毀敵機的爆炸裝置。
引信系統:當飛彈到達目標時引爆彈頭。
電池:為彈載電子設備提供電源。
結構性能
“響尾蛇”彈長2.87米,彈徑0.127米,射程18.53千米,最大飛行速度每秒850米,全彈品質對不同型號差別很大,B型最小,為75千克,D型最大為89千克,最大有效射程迎頭攻擊不大於12千米,尾追攻擊約7千米。“響尾蛇”空對空飛彈系列現在已經發展到第三代,即AIM-9M系列。該系列彈長2.94米,彈徑0.156米,彈重85公斤,最大飛行速度2.2倍音速,戰鬥部重13.9公斤,殺傷半徑6~8公里,射程15公里,單發殺傷力機率為50%~70%,作戰反應時間6~10s,火力轉移時間4s,是一種比較先進的武器。
該彈採用鴨式氣動布局,艙面與彈翼前後呈X-X形配置;全彈由制導控制艙、引信與戰鬥部、動力裝置、彈翼和舵面所組成。各型號的“響尾蛇”飛彈,它們的氣動布局和結構組成均無改變,主要是結構尺寸稍有變化以及元器件性能的改進。AIM-9飛彈各型號均採用普通裝藥的破片殺傷戰鬥部,用來摧毀目標。該型飛彈採用紅外尋的制導,探測距離和靈敏度有很大提高,選用鐳射引信,提高了炸點精確度,既具有近距離格鬥的能力,又能全方向、全高度、全天候作戰,被多國部隊大量裝備。
“響尾蛇”的弱點
“響尾蛇”雖然憑藉著自身的優勢,在空對空飛彈中占據重要地位,但是,“響尾蛇”也由其自身的弱點。在空戰中,戰機倘若不能全方位地對目標進行攻擊,那么它的尾後便會受到威脅。在全方位攻擊方面,俄羅斯的AA-11“箭手”近程空對空飛彈因具有“後射”能力而領先於“響尾蛇”。為了保住空戰優勢,美空軍決定開發具有偏離軸線性能的格鬥飛彈,改進“響尾蛇”。第4代“響尾蛇”AIM-9X在新世紀之初問世。
AIM-9X採用先進的自動駕駛儀飛行控制系統,具有很高的機動控制能力。AIM-9X彈身細長,達3米,彈徑0.127米,重85公斤。只有4個很小的矩形尾翼,空氣阻力幾乎減少了一半,馬赫數超過3,速度更快。AIM-9X採用的新一代紅外線導引頭,具有在晴空下更高的目標辨識能力,能清楚分辨是人工熱源還是自然熱源。AIM-9X在飛向目標過程中還具有抗干擾能力。它已具有很好的偏離軸線射擊能力,就是說不單會直線攻擊,還能選擇不同角度甚至向後方向攻擊。因此,飛行員能選擇更佳機會攻擊目標。以前各個型號的“響尾蛇”只能在20度角的範圍內尋找目標,而AIM-9X可以在90度角的範圍內尋找目標,能防禦敵機從尾後偷襲。
美軍方稱,美軍現役的F-15C、F-16C、F/A-22和F/A-18C/D/E/F系列戰機都要裝設LAU-12X或LAU-7發射架。飛行員配發與AIM-9X“響尾蛇”飛彈配套的頭盔,以具備發射AIM-9X“響尾蛇”飛彈的能力。具有這種能力可使飛行員獲得空戰優勢,也使飛行員的戰鬥能力有“質的飛躍”。AIM-9X是目前美軍擁有的惟一一種可與俄羅斯AA-11“箭手”相較量的近程格鬥的空對空飛彈。它在不久前完成了靶機測試,開始批量生產並服役,已經裝備駐阿拉斯加埃爾門多基地的美空軍第8航空隊第12和第19戰鬥機中隊。美空軍計畫採購5100枚AIM-9X,美海軍計畫採購5000枚AIM-9X。空對空飛彈已經走過了半個世紀的時間,在人類的戰爭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響尾蛇”作為空對空飛彈的典型代表已經迎來了第四代,它還能走多遠,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戰套用
“響尾蛇”AIM-9L/M飛彈掛在F-15C戰鬥機翼下巡航飛行,由駕駛員通過機載火控雷達和攻擊電腦操縱飛彈的發射與攻擊。由載機電源通過發射裝置給飛彈供電;起動座艙中的致冷開關,在最佳溫度範圍內給紅外探測器連續致冷。進入空戰狀態時,駕駛員起動飛彈發射電路。當識別、顯示出目標時,位元標器電鎖打開,開始跟蹤目標;連續跟蹤目標後,準備發射飛彈。按預定發射程式進行。發射時,先起動彈上的熱電池組,給引信中的目標探。最後把熱電池組的電壓加到火箭發動機點火器上點火併接通引信電路。當飛彈飛離載機達到安全距離時,引信解除保險。
裝備情況
“響尾蛇”系列空對空飛彈主要裝備美國空軍和海軍,用於截擊或空戰;還向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加拿大、荷蘭、西班牙、瑞典、挪威、澳大利亞、日本、菲律賓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銷售。“響尾蛇”系列的各型號空對空飛彈,先後裝備於F-86、100、104、105、 F-111, F-4、5、8、14、15、16、18,“幻影” F-1、III,Saab35、37,“狂風”等戰鬥機;A-4、6、7、10,“美洲虎”、“鷂”、“海鷂”等攻擊機。這些飛機有的還參加了世界各地的多次實戰行動,使用了多種型號的“響尾蛇”飛彈。
實戰使用
幾十年來,頗有威力的“響尾蛇”飛彈經歷了許多戰爭和衝突,身影也遍及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可謂大名鼎鼎。
1981年8月,美國海軍的兩架F-14“雄貓”戰鬥機曾在1分鐘內擊落利比亞的兩架蘇-22式攻擊機,使用的就是“超級響尾蛇”飛彈。1982年馬島戰爭中,英軍10架“海鷂”式戰鬥機發射27枚“超級響尾蛇”飛彈,擊落了24架阿根廷飛機。西方傳媒稱它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空中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