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它們被印在各種可能找到的紙上,灰色的、棕色的、黃色的,像報紙一樣分發到四面八方。美軍把它們同軍事命令綑紮到一起,作為軍事計畫下發給下級。它們被成箱成箱地散發到整個北美大陸,作為戰鬥口號鼓舞每一個美國人。它們隨著美國的外交使節走遍歐洲宮延,經常成為官方通信中國的主要話題——“您讀過最近一篇《危機》嗎?”“今天常識先生是怎么想的?”在戰士和農夫當中,在英美兩國的指揮當中,甚至在歐洲各國的宮廷要人們當中,這樣的對話不斷重複迴響。在某種意義上,潘恩已經成了美國革命可信的代言人,他的13篇《危機》敗成了代表獨立戰爭的正義的聲音。
來自社會底層的潘恩以一種平民式的白話風格,在《危機》中對君主制和貴族制的荒謬可笑諷刺得入小三分。潘恩的輕蔑與諷刺毫無欲做奴隸而不得的奴性怨恨,而是發自內心的對世界進步和平等的樂觀信仰。
作者簡介
托馬斯·潘恩(Thomas Paine 1737-1809)是18世紀的英國學者和革命活動家。這是一個英國歷史上少有的傳奇人物,一生在英國、法國、美國度過。他有點像中國歷史上那位寫了《革命軍》的鄒容。
1776年1月他寫的《常識》(Common Sense)一書出版,這本宣揚英屬北美殖民地獨立的小冊子立即像野火一樣燒遍了整個北美殖民地,發行量超過12萬冊(當時北美殖民地的居民一共才400萬人,其中還包括不識字的)。這本書可以說是北美《獨立宣言》的前奏。
1791年3月潘恩發表了《人的權利》一書(Rights of Man),鼓吹人權,熱烈支持法國大革命。他不會講法語,但是被授予法國榮譽公民稱號,選入法國國民議會。
美國危機思考
去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危機的直接影響漸漸遠去,但給世界經濟帶來的創傷卻難以癒合。而本次危機的發源地——美國擺脫危機影響的速度較快,經濟已開始呈現企穩復甦態勢,特別是在危機中遭受直接衝擊的美國金融機構利潤回升明顯。
面對去年發生的這場新型美國式金融危機,國際金融市場簡單地談論和單純應對短期風險已遠遠不夠,因為從目前世界各國普遍採取的對策及效果看,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當前需要分析這些對策不適宜或低效率的深層次原因。相反,在由美國發起的全球應對金融危機的聯合行動中,美國先於其他國家擺脫金融危機的困惑,開始呈現企穩復甦趨勢。這是因為美國應對金融危機的對策是從長遠來評估和考量自己的優勢,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
美國具有控制危機的能力
回顧歷史,1999年歐元的問世使美元的價值地位和信心受到了挑戰,即所謂的美元危機,其中包括經濟問題和金融資產價值問題都面臨著巨大壓力,結果美國成功地阻擊了歐元的競爭。
歐元運行10年來的結果表明,美國不僅成功地運用美元控制住了歐元價格,而且歐元無論貶值或升值並非自我意願和選擇,而是美國給予和強制的,使得歐元合作框架和基礎逐漸松垮、分離。最為明顯的表現是,英國至今不再提加入歐元區的話題,德國和法國兩大核心成員國面對歐元利率和匯率也存在不同的見解。至今,歐盟27個成員國中依然有11個並不是歐元區的成員。尤其是歐元貨幣合作並沒有帶動或促進歐洲經濟成長,反而,歐元貨幣合作的經濟基礎愈加脆弱,政治向心力逐漸減弱。未來歐元面臨著新的考驗,可能隨時都會發生危機。
美國面對歐元的競爭不僅成功地化解了美元地位的危機,而且將自身的挑戰壓力乃至危機風險轉移到了歐洲,顯示了美國應對危機和轉嫁危機的能力和遠見。
去年以來,這場獨特而複雜的美國式金融危機為美國帶來了更多的投資收益、有效的結構調整及興衰周期的快速轉變。無論是美國國債的銷售數量、資本流入的規模、美元資產的市場比重,還是美國經濟結構和產業轉換等都折射出美元投資魅力未減、投資地位未變,美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依舊。更為重要的是,此次美國式金融危機促進和激發了美國基礎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帶動了美國高端和現代經濟的發展。美國傳統產業經濟貢獻度的減少、傳統經濟行業比重的減弱、高端優勢行業份額的提升、新興產業貢獻率的上升等都展現出了美國經濟競爭力新的支撐。即使有了全球認定的美國式金融危機,但美國經濟的全球競爭力依然位居首位,金融創新力仍是世界第一,高科技產業仍然領先世界。
不僅如此,此次美國式金融危機還改革了傳統金融制度,有效實施了美國的金融戰略,贏得了金融全球化的巨大收益和回報,形成了新的全球指引。一方面,美國金融企業利潤依然很高,美國財富規模仍占據全球之首,金融效率在全球依然最高。另一方面,此次危機的控制力恰到好處,恰如其分地滿足了美國改革的需求,使美國由被動變為主動、由損失變為收益、從衝擊最大變為傷害最小,而且將危機轉嫁到了全球。
這一場美國式金融危機帶來了諸多思考。未來真正的金融危機將難以防範甚至難以控制,而這更需要我們去認真研究和分析。
觀察此次美國式金融危機的控制力,其核心在於美國清楚自己的國際地位和作用,明確自己的發展戰略和目標,進而採取了有利於自身的規劃和設計,達到了自我完善和改變的目標。美國政策層的遠見已經透過無數次的歷史經歷和市場變化得到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