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
補虛,潤燥,祛風,解毒。
主治
用於虛勞羸瘦,久痢,口乾便秘,肌膚皸裂,痿痹,赤丹腫毒,疥廯瘡瘍,燒燙傷,凍傷。
相關配伍
1.治虛勞口乾:羊脂如雞子大,醇酒半升,棗七枚(擘),合漬七日,取棗食之。(《千金方》)
2.治肺痿骨蒸已極,他方莫效者:煉羊脂、煉羊髓各五兩。煎沸,下煉蜜及生地黃汁各五合,生薑汁一合,不住手攪,微火熬成膏。每日空心溫酒調服一匙。(姚可成《食物本草》)
3.治產後諸病羸瘦:生地黃汁一升,生薑汁五升,羊脂二斤,白蜜五升。上四味,先煎地黃汁,令餘五合(原作升),下羊脂煎,減半;次下姜,次下蜜,便以銅器盛,著湯中煎,令如飴狀。空肚,酒一升,取煎如雞子大,投酒中飲,日三。(《古今錄驗方》地黃羊脂煎)
4.治婦人陰下脫若脫肛:羊脂,煎訖,適冷暖以塗上,以鐵精敷脂上,多少令調,以火炙布暖,以熨肛上,漸推內之。末磁石,酒服方寸匕,日三。
5.治諸久痢不瘥:黍米二升,蠟、羊脂、阿膠各二兩。上四味,合煮作粥,一服令盡。(4、5方出自《千金方》)
6.治妊娠心痛煩悶:羊脂半兩,青竹茄一兩,白蜜半兩。上件藥,以水一大盞半,煎至一盞,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三服。(《聖惠方》)
7.治半身不遂,中風:羊脂,入粳米、蔥白、姜、椒、豉煮粥,日食一具。(《壽世青編》羊脂粥)
8.治陰中痛,生瘡:羊脂一斤,杏仁一升,當歸、白芷、芎藭各一兩。上五味末之,以羊脂和諸藥,納缽中,置甑內蒸之三升米頃,藥成。取如大豆,綿裹納陰中,日一易。(《千金方》)
9.治湯火所損,晝夜熱疼:羊脂三分,松脂三分,豬脂三分,蠟半兩。上件藥,取豬、羊脂於銚子內,以肥松木節點火,煎三五沸,次下松脂、蠟等令溶,攪和,傾於新瓷器內盛。日三兩度塗之。(《聖惠方》止痛膏)
用法用量
內服:烊化沖,30-60g,或煮粥,或入煎劑。外用:適量,熬膏敷。
採集加工
宰羊時剖腹取脂肪,置鍋內煎熬,濾出油脂,冷卻。
形態特徵
1.山羊,體長1-1.2cm,體重10-35kg。頭長,頸短,耳大,吻狹長。雌雄額部均有角1對,雄性者角大;角基部略呈三角形,尖端略向後彎,角質中空,表面有環紋或前面呈瘤狀。雄者頜下有總狀長須。四肢細,尾短,不甚下垂。全體被粗直短毛,毛色有白、黑、灰和黑白相雜等多種。
2.綿羊,綿羊為人們較早馴養的家畜。其體重隨品種而不同,最小不過20kg,最大可達150-200kg。外形特徵亦有多樣。有的雌、雄均有角;有的二者皆無角;有的僅雄性有角。角形與羊尾也因種而有差異。其被毛接近原始品種者,具有兩層:外層為粗毛可蔽雨水,內層為纖細的絨毛,藉以保溫。但改良品種僅存內層的絨毛。前後肢兩趾間具有一腺體,開口於前部。具有淚腺。
生長環境
1.山羊:為飼養家畜之一,品種頗多。分布於全國各地。
2.綿羊:為飼養家畜之一,品種多達300餘種。群居動物,以草類為食。怕熱不怕冷。分布幾遍全國,以北方或西北地區為多。
相關論述
《本經逢原》:“羊脂,生主下痢脫肛,取潤以導之,補中寓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