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劍盾兵

羅馬劍盾兵

羅馬劍盾兵指的是古羅馬持有劍和盾的士兵。羅馬短劍長60到80厘米,寬大概5厘米多,很重。和馬其頓長矛比,劍是近戰格鬥武器,一寸短一寸險,所以盾比希臘的大得多,是高1米3寬60厘米的長圓形,木製蒙皮用金屬條加固。

古羅馬時期的起源

早期羅馬軍隊也是仿希臘式的方陣,但是很快發現不太適用於多森林丘陵的亞平寧半島。試想,一條橫面寬一公里的方陣陣線,左翼是平原,右翼則插進了樹林,那么在突擊過程中,右翼的推進速度和指揮顯然要滯後於左翼,很容易形成脫節,進而出現陣線缺口。因此,調整後的古羅馬軍團的軍事組織和希臘方陣頗有不同之處。

大概在亞歷山大大帝時期,羅馬軍團的作戰體制逐漸成型。它是西方古代史上最早用短劍而不是長矛作為主要兵器的軍隊。除了劍士兵還帶兩支兩米多長的標槍,作戰時,先來一個標槍齊射,打亂對方的隊形,然後衝上去和對方近戰。因為用的是劍,所以和密集隊形的希臘方陣最大的本質區別是隊形更疏散,這很自然,因為人和人之間要留下揮劍的距離。總體來說,羅馬軍團主體是棋盤格式的三橫隊戰陣。所謂三橫隊,不是三排士兵,而是三排小 方陣。第一排是青年兵,第二排壯年兵,第三排老年兵。每一排都由若干個方陣組成,每個方陣是一個或兩個百人隊組成的小隊,寬20人,縱深6到7人,方陣和 方陣之間留稍微大於一個方陣的間隔。第二排各方陣對準第一排方陣間的空隙,第三排方陣再對準第二排的空隙。這就是羅馬軍團的主體陣容,另外還有騎兵掩護部 隊,但是羅馬軍團的騎兵不發達,只是起掩護側翼的作用。作戰時,軍團先進行標槍齊射,然後第一橫隊前進,和敵人近戰,疲憊之後,第二橫隊各方陣穿過第一橫 隊的間隙前進,接替作戰,撤下來的士兵重新編組休息,準備再上。整個軍團在作戰中不停地運動,需要嚴密的組織紀律性。

古羅馬時期的發展

隨著羅馬的戰爭規模越來越大, 羅馬公民的數量不足,軍團編進了其它城市的人和僱傭兵,主動精神和獻身精神下降。羅馬名將,執政官"條頓和森布里人的征服者"馬略在公元前100年左右進 行了軍事改革,用大隊作小方陣的基本單位,每一橫排分別有4個、3個、3個大隊方陣,又取消了士兵按照年齡分隊的法則,沒有了青年、壯年、老年兵的區分。 每個大隊方陣寬50人,縱深8到10人,每人間隔2米左右。軍團仍然采棋盤格陣勢。這種棋盤格式的軍團戰陣,在電影"斯巴達克斯"中有展現。

古羅馬時期的特點

和希臘方陣戰術比,羅馬軍團的特點,首先是近戰,其次是疏散隊形,因為隊形疏散所以機動性就好,對地形的適應性強,但是平地上的衝擊力卻不如馬其頓那種長矛林立的方陣。不過,羅馬軍團相比長矛方陣來說徵募和訓練難度要小一些,加上機動性和投擲火力上的優勢,相當程度上也彌補了衝擊力不足的問題。

古羅馬時期的衰落

公元三世紀起羅馬短劍已經開始退出,羅馬開始重視騎兵,使用長劍了。在君士坦丁的軍事改革中,羅馬傳統的劍盾兵作戰方式被改變,一些武器裝備也由於財政問題一日不如一日,被簡化甚至取消。後來軍團中甚至出現了大量的僱傭兵,他們已很少使用劍盾的作戰方式。隨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羅馬劍盾兵徹底退出歷史舞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