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西里尼,R.

羅西里尼,R.

義大利電影導演。1906年5月8日生於羅馬,1977年6月3日卒於羅馬。曾就學於高等技術學校。他先做電影編劇,後於1941年在海軍上尉德·羅勃蒂斯的監督下拍攝了宣揚法西斯義大利武裝力量的電影《白色的船》,還為當時的宣傳機關服務,於1942年拍攝了《航空員的歸來》,次年拍攝《帶十字架的人》。

羅西里尼,R.

正文

羅西里尼,R.義大利電影導演。1906年5月8日生於羅馬,1977年6 月 3日卒於羅馬。曾就學於高等技術學校。他先做電影編劇,後於1941年在海軍上尉德·羅勃蒂斯的監督下拍攝了宣揚法西斯義大利武裝力量的電影《白色的船》,還為當時的宣傳機關服務,於1942年拍攝了《航空員的歸來》,次年拍攝《帶十字架的人》。在創作手法上他企圖使故事片接近紀錄片。戰爭和義大利的失敗促使羅西里尼對自己過去的思想有了新的認識,同時他親眼看到人民在反法西斯鬥爭中的愛國主義激昂精神。
1945年他執導拍攝了影片《羅馬,不設防的城市》(1946年在坎城國際電影節獲大獎),這部影片成了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宣言書。影片通過紀實手法充滿激情地描述了人民大眾的英雄業跡。這部影片在國際上贏得巨大成功,使新現實主義與義大利電影在世界影壇上確立了地位。1946年,他拍攝的影片《游擊隊》(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獲特別獎)是一部義大利戰爭年代生活的紀實性作品。這部電影創造了一種新穎的風格,曾被其他國家的電影工作者效仿。
40年代後期,羅西里尼逐漸放棄了戰爭和抵抗運動題材,1947~1948年,他先後拍攝了故事片《德意志零年》和《殺死壞人的機器》,表現資本主義社會精神道德墮落。他1953年拍攝的影片《自由何在?》通過悲喜劇樣式表現了上述同樣的主題。為了探索新的途徑,1949年他拍攝了《斯特隆波里火山》,1950年拍攝了宗教題材的故事片《聖弗蘭西斯科》。1952年拍攝了《歐洲,51年》,敘述一個精神空虛的女主人公想從耶穌的思想里尋找人生出路。1958年他拍攝了影片《印度1958年》,在這部作品裡,他又重新運用了紀實手法,使用了非專業的扮演者。1959年他拍攝的故事片《戴拉·羅維萊將軍》不僅表現義大利抵抗運動,而且著重分析了那個年代一些最普通的人成為英雄人物的原因。1960年他拍攝的影片《羅馬的夜晚》的故事情節也發生在戰爭年代。1961年他拍攝了影片《義大利萬歲!》,敘述了義大利人民英雄J.加里波第的生平。同年,他拍攝了影片《凡尼娜·凡尼尼》(根據法國小說家斯丹達爾的作品改編)。70年代,他主要為電視台工作,拍攝了關於優秀歷史人物的傳記電視片,如《蘇格拉底》(1970)、《布列茲·帕斯卡》(1971)、《笛卡爾》(1974)等。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