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托夫進攻戰役

羅斯托夫進攻戰役,發生在1941年。偉大衛國戰爭中南方面軍為粉碎德軍坦克第1集團軍於1941年11月17日一12月2日實施的戰役。至1941年11月月中前,法西斯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司令為G.龍德施泰特元帥)以坦克第1集團軍奪取了頓巴斯大部,並前出至羅斯托夫接近地[見羅斯托夫防禦戰役(1941)]。

斯托夫進攻戰役1941
偉大衛國戰爭中南方面軍為粉碎德軍坦克第1集團軍於1941年11月17日一12月2日實施的戰役。至1941年11月月中前,法西斯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司令為G.龍德施泰特元帥)以坦克第1集團軍奪取了頓巴斯大部,並前出至羅斯托夫接近地[見羅斯托夫防禦戰役(1941)]。這就造成了敵人突向北高加索的威脅。在羅斯托夫方向與敵對峙的是切列維琴科上將指揮的南方面軍(第12、第18、第9、第37集團軍)和獨立第56集團軍(司令為O.H.列梅佐夫中將)。為打破敵人計畫,蘇軍統帥部決定在羅斯托夫附近粉碎其突擊集團。戰役企圖是以方面軍右翼(第12集團軍)的頑強防禦,制止敵人向伏羅希洛夫格勒方向推進,以基本兵力向德軍坦克第l集團軍翼側和後方實施突擊。第37集團軍(由方面軍後方的組建地域開進,司令員為N洛帕京少將)向大克列平斯卡亞總方向實施主要突擊;第18集團軍向德米特里耶夫卡、季亞科沃,第9集團軍向博爾德列夫卡,分別實施輔助突擊。騎兵第35、第56師應保障主要突擊集團從西面的進攻。獨立第56集團軍受領的任務,是固守新切爾卡斯克、羅斯托夫地域,如南方面軍進攻順利,則向西北方向實施突擊。指揮員、政治工作人員和黨團組織向全體人員講明此次戰役的勝利對改變蘇德戰場南翼局勢的意義。戰役開始前,蘇軍人數與敵人相等,炮兵幾乎多2倍(在主要突擊方向),航空兵多50%。但敵人的坦克比蘇軍多1倍。11月17日,蘇軍開始進攻。同日,法西斯德軍變更兵力部署後,也再度向羅斯托夫方向發起進攻。德軍坦克第1集團軍從北面向羅斯托夫實施了突擊。起初,南方面軍的進攻發展緩慢。由於天氣不宜飛行,方面軍航空兵在戰役頭3天未能對陸軍部隊進行必要的支援。第37集團軍進展最大,4晝夜推進30—35公里。與此同時敵人利用坦克優勢突向羅斯托夫,並於11月21日奪占該市。
獨立第56集團軍被迫退至頓河對岸和羅斯托夫以東。然而南方面軍突擊集團繼續前進,於26日進抵圖茲洛夫河地區,對奪取了羅斯托夫的敵軍翼側和後方造成現實威脅。坦克第1集團軍被迫停止進攻,將其一部兵力從羅斯托夫北調,以便在圖茲洛夫河右岸組織對第37、第9集團軍的防禦。
11月27日,南方面軍突擊集團和第56集團軍(11月23日編入南方面軍),從西北和南向羅斯托夫轉入進攻。敵人在被合圍的威脅下,開始將其軍隊撤出羅斯托夫。11月29日,第56、第9集團軍部隊在羅斯托夫民兵和游擊隊配合下,肅清了市內法西斯德軍侵略者。蘇軍追擊被擊潰的敵人各師時,於12月2日前出至米烏斯河,在此被法西斯德軍預有準備的防禦所阻止。第12集團軍在戰役中起了重要作用,該集團軍以頑強的防禦遲滯了敵人進攻,使其未能突向南方面軍進攻軍隊的翼側和後方。
羅斯托夫進攻戰役(1941)是蘇軍在偉大衛國戰爭中第一個大規模進攻戰役,具有重大軍事政治意義。此役結果,南方面軍制止了法西斯德軍突向高加索,穩定了蘇德戰場南翼,為蘇軍1941年反攻奠定了基礎。南方面軍牽制了“南方”集團軍群兵力,使敵不能抽調該集團軍群加強在主要方向即莫斯科方向進攻的“中央”集團軍群C見莫斯科會戰(1941—1942))。德軍坦克第1集團軍被從羅斯托夫向西擊退60—80公里。羅斯托夫進攻戰役的特點是,此役是作為艱苦防禦戰鬥過程中的反攻來準備的,是在蘇軍有生力量不占優勢和坦克極端缺乏的情況下實施的。蘇軍統帥部在戰役中巧妙地採取了迂迴敵人重兵集團的機動。
羅斯托夫進攻戰役1941.11.17-12.2
參戰兵力9,12,18,37,56集團軍;34.9萬,裝備坦克120,火炮235,飛機320
蘇軍戰時稱殲敵2萬多,毀敵坦克121,炮133;繳獲坦克154,炮337,裝甲車8
蘇軍純減員15264,傷17847,損失坦克42,炮1017,飛機42
德軍稱蘇軍被俘1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