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守頓巴斯的德軍為南方集團軍群所屬第6集團軍和第1裝甲集團軍,共約54萬人。蘇軍參戰兵力為西南方面軍和南方面軍,共約105萬人,另有亞速海區艦隊和游擊隊配合行動。8月13日,西南方面軍所屬6個集團軍先後從茲米約夫以南、伊久姆、魯別日諾耶地域發起進攻,向巴爾文科沃、巴甫洛格勒、扎波羅熱方向實施主要突擊,牽制了德軍大量兵力。18日,南方面軍所屬5個集團軍從米烏斯河和塔甘羅格以東發動進攻,由古比雪沃向頓巴斯首府史達林諾實施主要突擊,兩天內向西推進20公里,爾後向阿姆夫羅西耶夫卡發展進攻,將德軍第6集團軍分割為兩部分,繼而向南突擊,切斷德軍塔甘羅格集團退路,30日將其殲滅,並解放塔甘羅格。9月1日,德軍被迫西撤。西南方面軍突破德軍第1裝甲集團軍防禦後,於10日攻占巴爾文科沃,22日將德軍逐至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以南第聶伯河西岸。同日,南方面軍推進至莫洛奇納亞河一線。此役,蘇軍擊潰德軍13個師,解放頓巴斯。
戰爭背景

蘇德戰爭中,蘇軍為粉碎德軍頓巴斯集團、解放工業區頓巴斯,於1943年8月13日~9月22日實施的進攻戰役。第聶伯河會戰的組成部分。防守頓巴斯的德軍為南方集團軍群(司令為E·v0n曼施泰因元帥)所屬第6集團軍和第1裝甲集團軍,共19個步兵師、2個裝甲師和1個摩托化師,約54萬人、火炮和迫擊炮5400門、坦克和強擊火炮900輛、作戰飛機1100架,沿北頓涅茨河和米烏斯河一線建立堅固的縱深梯次防禦。蘇軍參戰兵力為西南方面軍(司令為RY·馬利諾夫斯基大將)和南方面軍(司令為F·I·托爾布欣上將),共11個合成集團軍、2個空軍集團軍、1個坦克軍、3個機械化軍和1個騎兵軍,約105萬人、火炮和迫擊炮2.1萬門、坦克和自行火炮1257輛、作戰飛機1400架,另有亞速海區艦隊和游擊隊配合行動。大本營代表AM.華西列夫斯基協調兩個方面軍的行動。
戰爭概述

方面軍航空兵和亞速海區艦隊積極行動,粉碎德軍從海上撤退的企圖。9月1日,德軍被迫西撤。西南方面軍突破德軍第1裝甲集團軍防禦後,於10日攻占巴爾文科沃,22日將德軍逐至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以南第聶伯河西岸。同日,南方面軍推進至莫洛奇納亞河一線。此役,蘇軍在寬約450公里的正面上向前推進約300公里,擊潰德軍13個師,解放頓巴斯。蘇軍的作戰特點是,以坦克和機械化部隊快速深入德軍後方,破壞其縱深防禦,配合主力進攻。
戰爭過程

法西斯德軍統帥部的企圖是,以坦克第1集群由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以北地域,以德軍第11集團軍、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主力由塔夫里亞以北地域,分別向奧西片科(別爾江斯克)總方向實施向心突擊,在梅利托波爾東北圍殲南方面軍。爾後,坦克第1集群應向羅斯托夫進攻,從南面迂迴頓巴斯。第17集團軍的任務,是從西北面,即由克拉斯諾格勒地域沿北頓涅茨河右岸進攻頓巴斯。第11集團軍和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各一部預定攻占克里木半島。為了達成既定目的,敵人在克拉斯諾格勒地域和新莫斯科夫斯克地域西南方面軍和南方面軍接合部建立了強大的突擊集團。幾乎整個坦克第1集群都集中在新莫斯科夫斯克地域50公里正面上。9月29日,敵人轉入進攻。坦克第1集群(10月6日改稱坦克第1集團軍)各師10月4日在第12、第18集團軍接合部突入後,於10月7日在奧西片科以北地域與由梅利托波爾地域進攻的德軍第11集團軍機械化師會合,合圍了第18、第9集團軍各一部。第18集團軍司令A.K.斯米爾諾夫中將從退卻各師中組建一個軍隊集群,並親自指揮該集群戰鬥。該集群在奧西片科西北地域被完全合圍,一直奮戰到10月10日。

鑒於當時出現的情況,大本營通過10月15日訓令命令南方面軍從10月17日開始退至紅利曼、戈爾洛夫卡、塔甘羅格一線,10月30日前完成退卻,並通過縮短防線至少抽出3個步兵師編入預備隊。同時,在北高加索軍區組建了獨立第56集團軍,用以防守羅斯托夫。南方面軍執行大本營的命令,以右翼堅守紅利曼、傑巴利采沃一線,左翼(第18、第9集團軍)在敵優勢兵力壓迫下,於1941年11月4日日終前退至大本營指定地區以東30—35公里,即傑巴利采沃、紅盧奇、大克列平斯卡亞、哈普雷一線。
敵軍得以前出羅斯托夫接近地,並占領了頓巴斯西南部。但是,法西斯德軍統帥部未能達到圍殲南方面軍這一主要戰役目的。坦克第1集團軍向東冒進,遠離其步兵兵團,處於不利戰役態勢,為爾後蘇軍統帥部實施羅斯托夫進攻戰役(1941)時所利用。
相關人物


雙方兵力

戰爭結果

參戰兵力6,9,12,18集團軍,54.16萬
蘇軍戰時稱殲敵20萬,擊毀敵坦克700,火炮370
蘇軍純減員143313 ,傷17263,損失坦克101,火炮3646,飛機246
德軍戰時稱蘇軍被俘10.6萬,被繳獲坦克212,火炮766
頓巴斯激戰結果,法西斯德軍遭到重大損失。蘇軍在防禦中表現了英雄主義和頑強精神,在此段戰線牽制了敵人龐大兵力。此役,蘇軍在寬約450公里的正面上向前推進約300公里,擊潰德軍13個師,解放頓巴斯。蘇軍的作戰特點是,以坦克和機械化部隊快速深入德軍後方,破壞其縱深防禦,配合主力進攻。
戰爭作用
南方面軍在本地帶內收復頓巴斯之後,進抵莫洛奇納亞河,為解放北塔夫里亞創造了有利條件。游擊隊、地下工作者以及由亞速海區艦隊輸送到塔甘羅格、馬里烏波爾(日丹諾夫)、奧西片科(別爾江斯克)等地域登入的登入兵,對解放頓巴斯起了巨大作用。
戰爭評價

參考文獻
(1)《中國大百科全書》
(2)《第二次世界大戰史(1939~1945年)》第6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2年版。
(3)《失去的勝利--曼施坦因元帥回憶錄》,戰士出版社
(4)《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上海譯文出版社1980年版。
(5)《死神之花--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大的坦克戰紀實》,四川人民出版社
(6)《第二次世界大戰史》,解放軍出版社
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主要戰役
斯摩棱斯克戰役 | 莫斯科保衛戰 | 維亞濟馬—布良斯克戰役 | 羅斯托夫戰役 | 基輔戰役 | 史達林格勒戰役 | 高加索戰役 | 列寧格勒戰役 | 庫爾斯克戰役 | 第聶伯河會戰 |哈爾科夫戰役 | 奧廖爾戰役 | 頓巴斯戰役 | 日托米爾—別爾季切夫戰役 | 新羅西斯克—塔曼戰役 | 科爾孫-舍甫琴科夫斯基戰役 | 敖德薩戰役 | 克里米亞戰役 | 波羅的海沿岸戰役 | 白俄羅斯戰役 | 盧布林—布列斯特戰役 | 維堡戰役 | 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 | 東喀爾巴阡戰役 | 右岸烏克蘭戰役 | 利沃夫—桑多梅日戰役 | 列寧格勒-諾夫哥羅德戰役 | 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 | 東波美拉尼亞戰役 | 布達佩斯戰役 | 巴拉頓湖戰役 | 柯尼斯堡戰役 |東普魯士戰役 | 桑多梅日—西里西亞戰役 | 華沙·波茲南戰役 | 布拉格戰役 |遠東戰役 | 柏林戰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