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淳熙十年(1183),任秘書省正字,調校書郎兼國史院編修。他針對奸佞當權,壓制諫言,進行上疏。十二年(1185),任秘書郎兼皇太子宮國小教授。他選擇古人事跡中可以汲取經驗教訓的文章,編成《鑑古錄》,對皇室子孫進行講授。十三年(1186),調為浙西(今江蘇蘇州)提舉,並從屬吏中選擇賢能,入幕贊劃,全面了解民間的利弊所在,政績頗著。崑山、華亭之間有澱山湖,可以用來調節入湖各河的水量,但被皇室貴戚霸占淤田,造成水道阻塞。他上疏開浚,擴大蓄水容量,改善灌溉面積達百萬頃之多。淳熙十四年(1187),由戶部員外郎兼太子侍讀,調為太常少卿兼權知平江府。十五年(1188),召為太常少卿兼侍立官。十六年(1189),光宗受禪登帝位,羅點奉命出使金邦,通報新帝即位。恰逢金邦世宗去世不久,迫羅點換去吉服,羅點不從,金人以上國自居,詰責國書中不應使用“寶位”一詞,羅點回應:“聖人大寶曰位,不加寶字,何以別至尊?”金人無法使其屈服。還朝後,又向光宗提出許多切中時弊的政見。
紹熙三年(1192)十一月,光宗打算到重華宮朝賀太上皇,後卻不去。羅點多次進諫,光宗皆不聽,於是請求辭職,不準。十二月,調任代理兵部尚書。羅點與同僚先後奏疏35次,單獨上奏章16次,當面口奏更多。他不憚天威之莫測,不懼後宮、宦侍之饞言,直言進諫光宗欠缺事親之禮。而帝始終不予採納,竟連孝宗喪事也不過問。直到寧宗繼位(1194),人心始定。寧宗拜羅點為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同年九月,突然病故,年僅45歲,贈太保周國公,謚“文恭”。
羅點天性孝友,正直端莊,從不倚勢壓人,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他曾師從陸九淵,對陸甚為敬佩。事見《絜齋集》卷一二《羅公行狀》。《宋史》卷三九三有傳。
《宋史 羅點傳》
字春伯,撫州崇仁人。六歲能文。登游熙三年進士第,授定江節度推官。累遷校書郎兼國史院編修官。歲旱,詔求言,點上封事,謂:“今時奸諛日甚,議論凡陋。無所可否,則曰得體;與世浮沈,則曰有量;眾皆默,己獨言,則曰沽名;眾皆濁,己獨清,則曰立異。此風不革,陛下雖欲大有為於天下,未見其可也。自旱嘆為虐,陛下禱群祠,赦有罪,曾不足以感動。及朝求讜言,夕得甘雨,天心所示,昭然不誣。獨不知陛下之求言,果欲用之否乎?如欲用之,則願以所上封事,反覆詳熟,當者審而後行,疑者咨而後決,如此則治象日著,而亂萌自消矣。”遷秘書郎兼皇太子宮國小教授。
寧宗時以皇孫封英國公,點兼教授,入講至晡時不輟,左右請少憩,點曰:“國公務學不休,奈何止之。”又摭古事勸戒,為《鑑古錄》以進。高宗崩,孝宗在諒暗,皇太子參決庶務,點時以戶部員外郎兼太子侍講,出使浙右,遷起居舍人,改太常少卿兼侍立修注官,被命使金告登寶位。會金有國喪,迫點易金帶,點曰:“登位吉事也,必以吉服從事。有死而已,帶不可易。”又詰點不當稱“寶位”,點曰:“聖人大寶曰位,不加‘寶”字,何以別至尊。”金人不能奪。上嘗謂點:“卿舊為宮僚,非他人比,有所欲言,毋憚啟告。”點言:“君子得志常少,小人得志常多。蓋君子志在天下國家,而不在一己,行必直道,言必正論,往往不忤人主,則忤貴近,不忤當路,則忤時俗。小人志在一己,而不在天下國家,所行所言,皆取悅之道。用其所以取忤者,其得志鮮矣;用其所以取悅者,其不得志亦鮮矣。若昔明主,念君子之難進,則極所以主張而覆護之;念小人之難退,則盡所以燭察而堤防之。”
皇子嘉王年及弱冠,點言:“此正親師友、進德業之時,宜擇端良忠直之士,參侍燕間。”遂除黃裳為翊善。又言:人主憂勤,則臣下協心;人主偷安,則臣下解體。今道塗之言,皆謂陛下每旦視朝,勉強聽斷,意不在事。宰執奏陳,備禮應答,侍從庶僚,備禮登對,而宮中燕遊之樂,錫齎奢侈之費,已騰於眾口。強敵對境,此聲豈可出哉!”
紹熙三年十一月日長至,車駕將朝賀重華宮,既而中輟。點言:“自天子達庶人,節序拜親,無有闕者,三綱五常,所系甚大,不當以為常事而忽之。”上過宮意未決,點奏:“陛下已涓日過宮,壽皇必引領以俟陛下。常人於朋友且不可以無信,況人主之事親乎?今陛下久闕溫凊,壽皇欲見不可得,萬一憂思感疾,陛下將何以自解於天下?”
嘗召對便殿,點言:“近者中外相傳,或謂陛下內有所制,不能遽出,溺於酒色,不恤政事,果有之乎?”上曰:“無是。”點曰:“臣固知之。竊意宮禁間或有攖拂之事,姑以酒自遣耳。夫閭閻匹夫,處閨門逆境,容有縱酒自放者。人主宰制天下,此心如青天白日,當風雨雷電既霽之餘,湛然虛明,豈容復有纖芥停留哉?”上猶未過宮。點又奏:“竊聞嘉王生朝,稱壽禁中,以報劬勞之德,父子歡洽,寧不動心,上念兩宮延望之意。”十一月,點以言不見聽,求去,不許。十二月,試兵部尚書。
五年四月,上將幸玉津園,點請先過重華,又奏曰:“陛下為壽皇子,四十餘年一無閒言,止緣初郊違豫,壽皇嘗至南內督過,左右之人自此讒間,遂生憂疑。以臣觀之,壽皇與天下相忘久矣。今大臣同心輔政,百執事奉法循理,宗室、戚里、三軍、萬姓皆無貳志,設有離間,誅之不疑。乃若深居不出,久虧子道,眾口謗讟,禍患將作,不可以不慮。”上曰:“卿等可為朕調護之。”黃裳對曰:“父子之親,何俟調護。”點曰:“陛下一出,即當釋然。”上猶未行。點乃率講官言之,上曰:“朕心未嘗不思壽皇。”對曰:“陛下久闕定省,雖有此心,何以自白乎?”及壽皇不豫,點又隨宰執班進諫。閣門吏止之,點叱之而入。上拂衣起,宰執引上裾,點亟前泣奏曰:“壽皇疾勢已危,不及今一見,後悔何及。”群臣隨上入至福寧殿,內侍闔門,眾慟哭而退。越三日,點隨宰執班起居,詔獨引點入。點奏:“前日迫切獻忠,舉措失禮,陛下赦而不誅,然引裾亦故事也。”上曰:“引裾可也,何得輒入宮禁乎?”點引辛毗事以謝,且言:“壽皇止有一子,既付神器,惟恐見之不速耳。”
壽皇崩,點請上奔喪,許而不出,拜遺詔於重華宮。前後與侍從列奏諫請帝過宮者凡三十五疏,自上奏者又十六章,而奏疏重華,上書嘉王及面對口奏不預焉。寧宗嗣位,人心始定。拜點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上有事明堂,點扈從齋宮,得疾卒,年四十五。贈太保,諡文恭。
點天性孝友,無矯激崖異之行,而端介有守,義利之辨皎如。或謂天下事非才不辦,點曰:“當先論其心,心苟不正,才雖過人,果何取哉!”宰相趙汝愚嘗泣謂寧宗曰:“黃裳、羅點相繼淪謝,二臣不幸,天下之不幸也。”
《樂安小陂羅氏十修族譜》文獻
羅點,字春伯。六歲能文,登淳熙二年進士,第授定江節度推官,略遷校書郎兼國史院編修官。歲旱詔求言,點上封事謂:“今時奸諛日甚,論議凡陋無所可否則曰得體,與世浮沉則曰有諒,眾皆默已獨言則曰沽名,眾皆濁已獨清則曰立異。此風不革,陛下雖欲大有為於天下,未見其可也。自旱魃為虐,陛下祈群祠,赦有罪,會不足以感動?及朝求讜言,夕得甘雨,天心所示,昭然不誣。獨不知陛下之求言,果欲用之否乎?如欲用之,則願以上封事,反覆詳熟,當者審而後行,疑者咨而後決,如此則治。象曰:著而亂萌自消矣!”遷秘書郎兼皇太子官國小教授。寧宗時,以皇孫封“英國公”,點兼教授。至寧時不掇,左右請少憩,點曰:國公務孝不休,奈何以止之,又摭古勸戒為鑑古錄以進。
高宗崩,孝宗在諒闇(暗)。皇太子參決庶務。點時以戶部員外郎、皇太子侍講,出使浙右,遷起居舍人改太常少卿兼侍立修注官,被命使金,告登寶位,會金國喪,迫點易金帶。點曰:“登位,吉事也,必以吉服從事,有死而已,帶不可易”。又詰點不當稱寶位。點曰:“聖人大寶曰位,不加寶,位何以別至尊?”金人不能奪。上嘗謂點:“卿舊為官僚,非他人比,有所欲言,毋憚啟告。”點言:“君子得志嘗少,小人得志嘗多。蓋君子志在天下國家,而不在一巳,行必直道,言必正論。往往不忤人主則忤貴,不近不忤,當路則忤,時俗小人,志在一巳,而不在天下國家,所行所言,皆取悅之道。用其所以取忤者,其得志鮮矣。用其所以取悅者,其不得亦鮮矣。若昔明主念君子之難,進則極所以主張而覆護之。念小人之難,退則盡以燭察而提防之。”
皇子嘉王,年及弱冠。點言:“此正親師友,進德業之時,宜擇端良忠直之士恭侍燕閒”,遂除(升)黃裳為翊善。又言:“人主憂勤則臣下協心,人主偷安則臣下解體,今道塗之言,皆謂陛下每日視朝,勉強聽斷,意不在事。宰執奏陳備禮應答,侍從庶僚備禮登封,而宮中燕遊之樂,錫賞奢侈之費已騰,罹口強敵境,此聲豈可出哉宮哉?”。
紹熙三年十一月,長至車駕朝賀重華宮,既而中輟,言:“自天子庶人,節序拜親無有闕者,三綱五常所以甚大,不當以為常事,而忽之”。上過宮,意未決,點奏“陛下己涓日過宮,壽皇必引領以俟陛下,常人於朋友且不可以無信,況人主之事親乎?今陛下久缺溫情,壽皇欲見不可得,萬一憂思成疾,陛下將何以自解於天下?”常召對便殿,點言:“近者中外相傳,或謂陛下內有所制不能遽出,溺於酒色不恤政事,果有之乎?”上曰:“無是”。點曰:“臣固知之,竊意宮禁間或有纓拂之事,姑以酒自遣耳!夫閭閻(平民)匹夫,處閨門逆境,容有縱酒自放者,人主宰制天下,此心如青天白日,當風雨,雷電,即濟之,余湛然虛明,豈容復纖芥停留哉”!上游未過宮,點又奏:“竊聞嘉王生朝,稱壽禁中,以報劬勞之德,父子歡合寧不動心?”上念兩宮延望之意。十一月,以不見聽求去,不許。十二月,試兵部尚書。
五年四月,上將幸玉津園,點請先主過重華,又奏曰:“陛下為壽皇四十年一無問言,止緣初郊違豫,壽皇常至南內督過,左右之人自此讒間,遂生憂疑。以臣觀之,壽皇與天下相忘人矣!今大臣同心輔政,百執事奉法循理,宗室戚里,三軍萬姓,皆無二志,設有離間,誅之不疑。乃若深居不出,久虧子道,眾口謗誹,禍患將作矣!不可不慮”。上曰:“卿等可為朕調護之”。黃裳對曰:“父子之親,何俟調護”。點曰:“陛下一出,即當釋然”。上猶未行,點乃率講官言之。上曰:“朕心未嘗不思壽皇”。對曰:“陛下久缺定省,雖有此心,何以自白乎?”及壽皇不豫。點又隨宰執班進諫,閣閶吏止之,點叱之而入。上拂衣,執引上裙丞前論,奏曰:“壽皇疾勢巳危,不及今一見,後悔何及?”群臣隨上入至福寧殿,內侍闔門眾慟哭而退。越三日,點隨宰執班起居詔獨引,點又隨宰執班:“迫切獻忠,舉措失禮,陛下赦而不誅,然引裾,亦故事也。”上曰:“引裾可也,何得輒入宮禁乎?”點引辛毗事,以謝且言。
壽皇止有一子,既付神器,惟恐見之不速耳。壽皇崩,點請上奔喪,許而不出,拜遺詔於重華宮,前後與侍從列奏,諫請帝過宮者凡三十五疏,自上奏者十六章,而奏疏重華上書嘉王,及面對口奏不與焉。寧宗嗣位,人心始定。拜點“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士”。上有事明堂。
點巵從齋中得疾,卒年四十五,贈太師太保,諡文恭。點天性孝友,無矯激崖異之行,而有守利義之辨,皎如或謂天下事非才不辮。點曰:“當先論其心,苟心不正,才雖過人,果何取哉”!宰相趙汝愚嘗泣,謂曰:“黃裳、羅點相繼淪謝,二臣不幸,天下之大不幸也”!曰:“彭龜年、黃裳、羅點以青宮師保之舊,盡言無隱。黃庶林大中不偏,守正不阿,進退欲如。此數臣者,皆能推明所學,務引君以當道,可謂粹然君子矣”!陳騤論事頗切時病,占體仁深於理學有足稱者。然騤詆譏呂祖謙,至是趙汝愚、劉光祖為仇,而體仁能以朱熹、真德秀為師友,即其所好惡,而二人之邪正,於是可知焉。
宋代名人(一)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時代,根據首都及疆域的變遷,可再分為北宋與南宋,合稱兩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