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塘紅燒肉

羅塘紅燒肉

紅燒肉是一道傳統的菜餚。漢族有“無肉不成席”一說,說的就是紅燒肉。紅燒肉的燒法各地不同。長豐地區的紅燒肉燒得最地道最可口的要數羅塘紅燒肉了。

作法

羅塘紅燒肉
羅塘紅燒肉
羅塘紅燒肉的燒法很講究,買來當地家養的生豬五花肉,洗乾淨
羅塘紅燒肉
[1],切成約5厘米長、寬的方塊。鐵鍋上火(農村的草鍋最佳),加水燒開,將切好的肉放入鍋中,除去浮沫,待肉略硬,顏色由紅變粉白色時取出,瀝乾水。鐵鍋刷乾淨,上火,加適量黃豆油,待油炸至微微冒煙倒入肉塊,不停地用鐵鍋鏟翻動,炒到肉塊出油,用醬油燜上後再加上蔥、姜、八角、桂皮、紅糖、料酒等佐料,翻勻後注入高湯,在大火上燒開後,將肉倒入瓦罐移至小火煨。喜歡吃甜的可以多加點紅糖,喜歡口味重的還可以放上自家曬的黃豆醬。羅塘紅燒肉色澤金黃、爽口軟滑、肥而不膩,風味獨特。

習俗

紅燒肉是長豐當地逢年過節,合家歡慶必備的一道大菜,也是農村紅白喜事的四大碗之一。只要是正規的酒席,上四大碗的紅燒肉時,主人就會拿起筷子將筷頭掉個,很恭敬地將第一塊夾給桌上坐上座的長輩。長輩接過肉一邊吃一邊囑咐大家趁熱吃,那眉眼間的快感從他嘴角兩邊冒出的油就能窺見一斑。接著桌上的小字輩們也沒有那么多的客套,都撿大塊的夾,個個吃得滿嘴流油。

傳說

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人們更多的是講究營養,但是紅燒肉卻不能不吃。羅塘紅燒肉的獨特與羅塘鄉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羅塘鄉地處江淮分水嶺的崗頭上,適宜生豬生長,而且這裡的井水水質特好。羅塘紅燒肉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讓這道鄉土大菜增添了一些傳奇色彩。據說當地以前有個羅塘寺,寺里收養一個棄嬰,這棄嬰長得又黑又瘦又醜,臉就像核桃,寺里的大師就把他起個名字叫“古老子”。古老子住後院的柴房,經常半夜間從柴房裡飄出一縷縷的香氣,附近的村民也都納悶,寺廟裡半夜燒什麼能這么香飄四溢,就前去探個究竟,於是尋味到柴房見古老子正在灶下燒火,灶鍋里冒著熱氣,熱氣里飄著香氣,揭開鍋蓋一看,是紅亮亮的四四方方的豬肉。大師一氣之下將古老子趕出寺廟。古老子沒有辦法就在寺廟外搭個草棚靠這手藝吃飯,未曾想生意異常火爆,於是方圓百十里的人們就陸陸續續來吃“古老肉”,其實就是紅燒肉。所以羅塘的紅燒肉又叫“古老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