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卡斯島保護區概況
英文名稱:Brazilian Atlantic Islands: Fernando de Noronha and atol das Rocas Reserves2001年根據自然遺產遴選標準N(Ⅱ)(Ⅲ)(Ⅳ)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遴選理由:
標準(Ⅱ):費爾南多-迪諾羅尼亞島和羅卡斯島占據了南大西洋海域島嶼的一半之多。這些非常多產的海域成為鮪魚、長槍魚、鯨魚、鯊魚,以及隨季節遷移到非洲東大西洋海岸的海龜等物種的營養供給地。島嶼比較貧脊,開闊的海洋中有一小塊生命綠洲,在整個熱帶地區的南大西洋中,對於海洋物種的繁殖、傳播、移殖過程發揮著關鍵作用。
標準(Ⅲ):戈爾菲恩斯港是世界唯一個以海豚大規模聚集而聞名遐邇的地方,當暴露在外的環繞淺灘礁湖的暗礁和潮汐沼澤形成一個天然水族館的時候,羅卡斯島就展示了一幅美麗的海景畫。兩個地方也都有特別的海底風景,並且是全世界許多專門研究潛水人士共同認可的最佳潛水地之一。
標準(Ⅳ):費爾南多-迪諾羅尼亞島和羅卡斯島是保護南大西洋生物多樣性和瀕危物種的重要地點。這裡提供了相當多的南大西洋海島特有的棲息地,是平坦的海洋盆地中一個海洋生物供給的貯藏庫。這裡對於保護海龜,特別是玳瑁等瀕危的和生存環境受到危脅的物種十分重要。該地區包括西大西洋最大的熱帶海島群,同時也是地方性鳥類的世界中心。這裡也擁有大西洋島特有的森林和南大西洋地區海洋紅樹林的僅存生長地。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南大西洋海底山脈的頂峰形成了遠離巴西海岸的費爾南多-迪諾羅尼亞群島和羅卡斯島,它們代表了南大西洋大多數的海島形態,這裡富饒的海域對於鮪魚、鯊魚、海龜和海底哺乳動物的生殖和供給都是相當重要的。這些島嶼是西大西洋熱帶海鳥大量聚集的地方。戈爾菲恩斯港有特別多的海豚居住,在退潮的時候,羅卡斯島就是一幅由礁湖和匯集了大群魚的潮汐沼澤共同構成的美麗海景。
相關聯接:http://whc.unesco.org/sites/1000rev.htm
簡介:
公元1986年通過92-755號聯邦法令,該地區的一部分最先被指定作為環境保護區。公元1988年通過96-693號聯邦法令,海底國家公園正式建立。公元1988年這片群島被併入伯南布哥省,並於公元1989年州頒布13-555號法令,宣布整個群島和周圍環繞海域為環境保護區。這個較後面的法令明確了海底國家公園周邊的緩衝區,形成了後來遺產保護範圍。
費爾南多-迪諾羅尼亞島國家海洋公園占地11270公頃,其中85%是海洋。合併陸地面積大約占整個海島陸地面積的70%。羅卡斯海洋生物保護區占地42270公頃。另外還有環繞每個地區、圍繞所有剩餘陸地面積的緩衝區,最後還有2000米的等深線輪廓,總計140713公頃。
費爾南多-迪諾羅尼亞島和羅卡斯島是從大約4000米深的海底升起的由火山岩形成的一個巨大海底山系的峰巔。在這一點上,它可以和其他大西洋火山岩島相比較,包括聖佩德羅(So Pedro)和聖保羅(So Paulo),以及烏克蘭擁有的阿森松島(Ascension)等。費爾南多-迪諾羅尼亞島火山地區是在1.8~12.3百萬年之間形成的。有大量的火山岩石,包括泉華、角爍岩、熔岩,以及火山岩塞、環狀岩牆和穹地等插入構造的火山碎屑形成的沉積。當中央高地侵入泉華時,在主要島嶼的東部和西部窄高原穩定水平處,火山岩占主要優勢。在這層基本構造上面的入侵物仍然保留,現在形成了象莫魯-杜皮庫(Morro do Pico)這樣有特色的峰巔。另外包括位於東北部的梅尤島上大量石灰性的高原火山岩結構都含有近期沉澱物。海岸線是複雜的,擁有很高的懸崖,16個沙灘。面向海岸的西北是相當平靜的,而東南海岸朝著有力的海流和海風,並且是海浪作用顯著的多岩石性海岸。
羅卡斯是海山岩石基座上的暗礁構造,面積大約有7.5平方公里。在漲潮的時候,只有兩個最高3米和一些孤立的鈣質構造,“羅卡斯”屹立在水面上。兩個中較大的法羅爾島(Farol)有一個伸出來的長大約1000米,平均寬約200米的“s”形。在退潮的時候,環形珊瑚島的環礁顯露出來,在沙灘的邊緣組成一道大約1.5米高的天然屏障。在環形珊瑚島裡面是擁有淺灘和1~1.5米深池沼的巨大礁湖。
這裡是熱帶氣候,從一月到八月都是雨季,其他季節是乾燥的。年平均降雨量為731.5毫米,三至七月是降雨最大的季節,有時降雨量24小時能達到190毫米。十月是最乾旱的季節。平均溫度在23.5℃~31.5℃之間變化。最熱的季節是一月、二月和三月。相對溫度稍少於81.5 %,而年平均晴天時間為3.215小時/天,11最多,4月最少。
費爾南多-迪諾羅尼亞島的原始植物與瀕危的大西洋雨林有密切關係,但是可能是由於這個地方太孤立,所以多樣性和地方性都很差。這裡一直被稱做大西洋島雨林,但是在薩帕塔海角(the Sapata headland)附近森林覆蓋率只有5%,大約占地1.5公頃的一小片紅樹林,是南大西洋地區僅有的海洋紅樹林區,成為假紅樹屬總狀花序的單一存在地。總共記載有400種植物物種。島嶼中灌木和草本植物植物占主要優勢,只有少量的樹,主要包括包括紫茉莉科、柴葳科、漆樹科、莤草科、大戟科等。引入的果樹包括番木瓜、腰果、香蕉、羅望子、番石榴等,另外有一些裝飾性的物種象杏仁、鳳凰木、桉樹,椰子棕櫚科等。
費爾南多-迪諾羅尼亞島有很多重要的鳥類生活區,既有陸地也有海洋物種。這裡也有大量的遷徙鳥類。被發現的6種陸地鳥中有3類是地方特有的。費爾南多-迪諾羅尼亞島發現了許多熱帶大西洋海鳥的僑民,包括黑燕鷗(Anous minutis)、褐燕鷗(Anous stolidus)、烏黑燕鷗(Sterna fuscata)、精靈燕鷗(Gygis alba)、面具海鵝(Sula dactylatra)、褐色海鵝(Sula leucogaster)、紅腳海鵝(Sula sula),華麗的護艦鳥(Fragata magnificans)、紅嘴熱帶鳥(Phaethon aethereus)等。羅卡斯擁有150,000種海洋鳥類之多,包括南大西洋最大的黑燕鷗、褐燕鷗、和面具海鵝的棲息地。費爾南多-迪諾羅尼亞島有兩種地方特有的爬行類物種:南石晰(Mabuya maculata)和雙頭蛇(Amphisbaena ridleyana)這些島嶼的海洋環境是相當有趣的,有兩種海龜共同生長在近岸海域:綠色海龜(龜鱉目馬來金獾屬),和玳瑁海龜(Eretmochelys imbricata)。在海域周圍出現的常駐旋轉海豚(Stenella longirostris)數量已經達到1200隻,許多其他鯨類動物也經常光顧這些島嶼。深海群落大多都是纖細的外表,他們都生長在火山岩底層上。暗礁建築珊瑚蟲遍布。然而暗礁構造在費爾南多-迪諾羅尼亞島並沒有記載。儘管巴西暗礁不象加勒比海那樣多種多樣,但是他們在生物地理學上具有相當大的價值,包含有大量的地方性物種。巴西有記載的暗礁建築珊瑚蟲大約有15種,其中有6種是該地區所特有的。大約95種魚類被記載,包括諾羅尼亞錦魚(Thalassoma noronhum)和羅卡斯鯊(Stegastes rocasensis),兩種地方性物種。島嶼周圍接近深海海域的浮游物種也分布很廣。羅卡斯周圍有檸檬色鯊魚(Negaprion brevirostris)。
最初島上杳無人跡,最早記載這些島嶼的地圖是在公元1502年,當時叫做“伊利亞-達夸瑞斯瑪”(“Ilha da Quaresma”)(受難島)。葡萄牙探險隊在公元1500、1501或者1502年的受難節曾經經歷過這裡,因此這就被假定為是這些島嶼的起源。在公元1502年~公元1503年另外一支由費爾南多·迪諾羅尼亞帶領的去巴西的探險隊也經過這些島嶼,但是在公元1504年這些島嶼授予給費爾南多·迪諾羅尼亞作為世襲土地的事實得到公認,這樣就解釋了為什麼取了現在這個名字。這些島嶼不斷的被英國(公元1534年)、法國(公元1556年~公元1612年)、荷蘭(公元1628年)先後侵占。在公元1646年荷蘭在高地上建立了一個小堡壘,也就是後來的雷梅迪烏斯聖母城堡所在的位置。
公元1770年,費爾南多-迪諾羅尼亞島被葡萄牙的加冕,成為伯南布哥州的一部分。然而島嶼杳無人跡,並且在1736年,法國東印度公司接管島嶼,並且重新命名為王妃島。公元1737年,Henrique Luis Pereira Freire的統治者,法國武裝占領了這些島嶼,並建造了雷梅迪烏斯聖母城(Nossa Senhora do Remedios)和康賽桑聖母城堡(Nossa Senhora de Conceicao)和聖安東尼奧城堡(Santo Antonio)。
雷梅迪烏斯聖母教堂這個能夠使人重返島嶼的地界標於公元1772年建立。大約從這個時候開始,第一批戰俘被送往這個島,並且它意味著大多數植物被清除,因為這樣可以清除藏身的地方,從而防止逃跑。直到20世紀早期,這個島一直起著防禦前哨和監獄的雙重作用。
在公園和緩衝區里發現許多地方,那裡記載著島嶼歷史的重要檔案。. 雷梅迪烏斯聖母教堂於公元1988年完全重建。堡壘廢墟保存在卡佩拉-達基沙巴(Capela da uixaba),那裡以前是關押棘手囚犯的地方。聖米格爾地區從前是監獄的管理中心,現在成為費爾南多-迪諾羅尼亞州行政區的行政指揮部。
因為很多原因,這個地區都是具有保護價值的。雖然在數量上有限,但是仍有幾種地方性物種。雖然島嶼植被在很大程度上退化了,但是剩餘了一些不同的獨特的植物群落,如大西洋海島雨林。看起來那些離岸的深海生物群落是獨特的巴西珊瑚蟲暗礁動物群(沿著羅卡斯島)棲息地的最好範例。費爾南多-迪諾羅尼亞島還是大量旋轉海豚的重要棲息地。羅卡斯島是南大西洋唯一的環狀珊瑚島,對於它的暗礁構造和巨大的海島群也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