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分類
用水浸魚肉加上調味料,配上蔬菜一起涼拌,即可製成美味沙拉。
茄汁類產品鹽分含量較高,但是茄汁的酸性有利於B族維生素的保存,也是比較好的選擇。而煙燻、鮮炸和紅燒等品種雖然風味濃郁,但經過煎炸之後,魚的歐咪伽3系列脂肪酸被破壞,脂肪含量大幅度上升,B族維生素絕大部分被破壞,營養價值不高;煎炸和燻烤過程中還可能產生苯並芘等有毒致癌物質,使食品安全性大為降低。油浸類罐頭大部分沒有經過高溫油炸和熏制,安全性則較高。營養
魚肉的營養豐富,不僅因為其中的蛋白質含量高,容易消化,含有B族維生素和鈣、鋅、硒、碘等礦物質,更因為其中的脂肪富含歐咪伽3脂肪酸,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和促進智力發育有益。然而,如果把魚肉做成罐頭,它的營養價值會不會有所改變呢?
魚類富含蛋白質和多種營養素,酸性很低,特別容易繁殖細菌,所以做罐頭的時候要在115—121℃的高溫高壓下滅菌。這么高的溫度對蛋白質的影響不大,卻會引起其中的B族維生素大量損失。因此,罐頭魚的維生素B1含量可下降到鮮魚的一半左右,在長期儲存中還會進一步降低。
然而,凡事有弊必有利。高溫高壓加熱使魚骨頭變酥變軟,讓其中的鈣大量溶出。因此,罐頭魚的含鈣量比鮮魚增加了10倍以上,其中的鐵、鋅、碘、硒等礦物質也沒有損失。所以,吃罐頭魚對於補充礦物質具有一定意義。不過,如果用來做罐頭的魚是受過鉛、汞等污染的深海魚,隨著骨頭變酥變軟,其中的污染物也會大量溶出,加大對人體的危害。與鮪魚、鯊魚、海鱸魚、劍魚、梭子魚、馬林魚、鱈魚等容易受污染的魚相比,三文魚、鱒魚、黃魚等較為安全。
生產工藝
小魚罐頭
1、原料處理選用魚體完整,氣味正常,肌肉有彈性的新鮮小魚,擠淨內臟,充分漂洗,儘量洗去小鱗片。2、鹽漬晾曬每100公斤小魚加食鹽1公斤、料酒0.5公斤,翻拌均勻後放置10分鐘左右,翻動1~2次。鹽漬後立即取出,瀝去鹽水,用清水淘洗1次,放陽光下晾曬至八成乾。
3、油炸將曬好的小魚投入油鍋炸,油溫180~200℃,時間2~5分鐘,投入量約為鍋內油量的1/12。輕輕翻動,當小魚呈淺黃色時撈出。
4、湯液配製調味液配方:砂糖150克、味素45克、精鹽3公斤、花椒75克、大料50克、胡椒粉60克、明膠粉450克、辣椒油50毫升、生薑180克、蒜瓣180克、蔥180克、醬油5公斤、醋精10毫升、水80公斤。將生薑、蔥、蒜瓣洗淨捶爛,裝入紗布袋中,與花椒、大料一起投入水鍋中。水煮沸後分別投入精鹽、砂糖、胡椒粉、醬油,攪拌後保持微沸25分鐘,再加入明膠粉化開。然後停止加熱,濾去渣。過濾後加入味素、辣椒油、醋精,拌勻備用。
5、裝罐排氣將小魚用筷子夾入罐頭瓶中,每罐裝小魚350克,加湯汁150克。將裝好的罐頭放入排氣箱中,排氣時要求罐中心溫度75~80℃,時間10分鐘。如採用真空壓蓋機,可免去排氣工序,直接抽空壓蓋。
6、密封殺菌採用普通封口機或真空壓蓋機進行密封,然後放入高壓鍋內殺菌。要求15分鐘內將高壓鍋溫度升至118℃,維持這個溫度65分鐘進行殺菌。然後經20分鐘降溫冷卻至40℃以下,擦淨罐身,罐蓋塗防鏽油,貼標籤入庫貯藏。
海魚罐頭
工藝流程:原料選擇→前處理→脫腥調味→油炸(烤制)→二次調味(或不二次調味)→包裝→滅菌→冷卻→檢驗、入庫。
工藝要點:
1、原料選擇。要求選擇適合加工的凍鮮魚類。
2、前處理。剔除腐敗變質的魚,去除魚身上不可食用的部分,將魚清洗乾淨待用。
3、脫腥調味。將處理好的魚用黃酒、白醋、香辛料、鹽、糖、調味料、醃製劑等拌和均勻放置低溫的環境下醃製一定的時間。
4、油炸(烤制)。將醃製好的魚用一定溫度的植物油油炸處理,有的產品進行烤制不用油炸。
5、二次調味。在油炸好的魚中加入不適合高溫油炸的調味物料,拌和均勻。
6、包裝。
7、滅菌。採用高溫高壓滅菌鍋。
8、冷卻、檢驗成品。
熏魚罐頭
1、原料處理將新鮮或冷凍良好的青魚、草魚或鯉魚洗淨或解凍後洗淨,去鱗、去頭尾、去鰭,剖腹去內臟,用流動水洗淨腹腔內的黑膜及血污,然後切成1.2~1.5厘米厚的魚塊。1公斤以上的魚可切成2厘米厚的魚塊,過大的魚應去除脊骨,塊形應整齊,按魚體部位分別裝盤。
2、鹽漬每100公斤魚塊加食鹽0.92公斤和白酒100克,拌和均勻,鹽漬時間為10分鐘,撈出瀝乾。
3、調味汁的配製
香料水的配製:將配料放入夾層鍋內,熬煮2小時過濾成總量為7.5公斤的香料水。
調味汁的配製:在夾層鍋內加入除味素、黃酒以外的各種配料,煮沸溶解,出鍋前加入味素和黃酒,過濾備用。
4、油炸及調味油溫為180℃,魚塊按大小及腹肉分開油炸,炸至呈茶黃色,脫水率為52%~54%。將炸後的魚撈出趁熱浸沒於調味汁中1~2分鐘,取出瀝乾,增重率約為20%。魚塊較厚而未炸透的應挑出再於150℃油中進行第二次油炸。
5、調味油的配製先將香辛料放入夾層鍋內,加水加熱微沸1小時,至水近乾,加入精製植物油,繼續加熱至香氣濃郁時出鍋,過濾備用。
6、裝罐採用抗硫塗料罐953號,淨含量為198克。空罐經清洗消毒後,裝魚塊190克,每罐裝4~7塊,搭配均勻,排列整齊,加調味油8克。
7、排氣及密封裝罐後先預封或加專用蓋進行熱排氣,排氣溫度為95℃,排氣時間為10分鐘,趁熱密封。採用真空封罐時,真空度為0.04兆帕。
8、殺菌及冷卻殺菌公式(熱排氣):15~65~反壓冷卻/118℃。將殺菌後的罐冷卻至40℃左右,取出擦罐入庫。
鱔魚罐頭
1、原料驗收:選用鮮活或冷凍的重150克以上的鱔魚,其衛生質量應符合《GB2736-94淡水魚類衛生》衛生之有關規定。
2、原料處理:①活鱔魚應暫養1天,待其吐盡鰓內泥沙及污物後,將魚摔昏或用電擊昏,清洗乾淨冷凍鱔魚用流水解凍,清洗。②將洗淨的鱔魚用鐵釘釘在木板上(背部朝上),用鈍角三角形刀從鰓後割開,沿脊椎骨剔除內臟,斬去頭和尾清水洗淨鱔片上的血污和雜質。③將洗淨的鱔魚片切成長6厘米左右的鱔魚段,按鱔魚段大小、厚薄分開放置。
3、鹽漬:將鱔魚段和鹽水按1:1放入10波美度鹽水中鹽漬,鹽水可連續使用次,每次補加濃鹽水至規定嘗試鹽漬10-12分鐘。鹽漬時間應根據鱔魚段大小、氣溫以及凍、鮮魚原料區別作適當調整。鹽漬後,用清水沖洗1遍,瀝乾待炸。
4、油炸:鹽漬後的鱔魚段充分瀝水後入180--200℃油中炸2-4分鐘。油炸時應輕輕翻動,以使油炸後的鱔魚段老嫩均勻,色澤一致。表面呈金紅色時,即可撈出瀝油冷卻控制脫水率在35%--40%。
5、切絲:將油炸後的鱔魚段切成長6厘米、寬3毫米的鱔魚絲。
6、豬肉絲的加工:選用健康豬的通脊肉或精瘦肉,切成與鱔魚絲同樣規格的肉絲,用花生油炸熟,備用。
7、袋裝:採用三層複合袋(PET/AL/CPP)包裝,稱取鱔魚絲80克,豬肉絲60克,加入調味液40克(每袋淨含量為180克)。
8、封口、殺菌:真空包裝時真空主控制在0.088-0.093兆帕。殺菌公式15-35-15/121℃,反壓:0.16兆帕。
9、保溫檢驗:擦乾罐體表面,存放於37正負2℃保溫室內保溫7天,剔除不合格品,成品裝箱入庫貯存。
感官指標
魚罐頭按生產工藝不同可以有不同的類別,各類魚罐頭內容物感官指標應符合以下的規定。1、紅燒類:肉色正常,具有紅燒魚罐頭之醬紅褐色略帶黃褐色,或呈該品種魚的自然;具有各種鮮魚經處理、烹調裝罐加調味液製成的紅燒魚罐頭應有的滋味及氣味,無異味;組織緊密適度,魚體不碎散,整條或段裝,大小大致均勻,無雜質存在。
2、茄汁類:肉色正常,茄汁為橙紅色,魚皮為該品種魚的自然色澤;具有各種鮮魚經處理,裝罐、加入經調味後的蕃茄醬製成的魚罐頭應有的滋味及氣味,無異味組織緊密適度,魚體不碎散,魚塊應豎裝(按魚段排列整齊,塊形大小均勻,雜質存在。
3、鮮炸類:肉色正常,表面呈該品種之醬紅褐色或棕黃褐色;具有各種鮮魚經處理、油炸調味裝罐製成的鮮炸魚罐頭應有的滋味及氣味,無異味;組織緊密適度,魚體不碎散,整條或段裝,大小大致均勻,無雜質存在。
4、清蒸類:具有鮮魚的光澤,略顯帶淡黃色,汁液澄清;具有新鮮魚經處理、裝罐、加鹽及糖製成的清蒸魚罐頭應有的滋味及氣味,無異味;組織柔嫩,魚體小心不碎散,魚塊豎裝,塊形大小均勻,無雜質存在。
5、煙燻類:肉色正常,呈該品種應有的醬紅褐色;具有鮮魚經處理、油炸、調味製成的熏魚罐頭應有的滋味及氣味,無異味;組織緊密,軟硬適度,魚塊骨肉連結,塊形大小均勻,無雜質存在。
6、油浸類:具有新鮮魚的光澤,油應清晰,湯汁允許有輕微混濁及沉澱;具有油浸魚罐頭應有的滋味及氣味,無異味;組織緊密適度,魚塊不碎散,無粘罐現象,魚塊應豎裝(按魚段)排列整齊,塊形大小均勻,無雜質存在。
挑選方法
1、挑選罐頭魚首先要注意罐頭的密封性,保證購買的罐頭完全密封。另外最好選擇大品牌生產的產品,並且在正規的銷售地點進行購買。2、觀察外包裝是否整潔乾淨,字跡印刷是否清晰,是否在保質期內,還要看食品標籤中是否標註有企業的名稱、地址、聯繫電話等信息。
3、食品罐頭內空氣稀薄,外面的大氣會將罐頭頂部壓癟。所以,好罐頭的頂部稍凹。頂端凸出,則是罐內食品變質的標誌。
注意事項
罐頭魚的保質期高達24個月,很多消費者以為這是因為其中含有防腐劑。其實不然。罐頭是一類重要的食品加工方法,就是把原料放在經排氣的密閉容器中,用高溫進行處理,殺滅各種微生物和細菌,破壞酶類的活性,防止外界污染和氧氣進入,從而讓食品長期保持穩定可食狀態。因此,大部分罐頭魚中都沒有添加防腐劑,消費者可以放心食用。但吃罐頭魚時也要注意,每周最好別超過2罐(每罐含魚225克左右);其中,炸魚和熏魚最好別超過1罐;孕婦、乳母和幼兒儘量不要吃。愛吃罐頭魚的人,平時要注意均衡飲食,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和豆類、薯類,提高抗污染能力,以避免長期進食大量罐頭魚對健康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