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源相關
史載
千金子-原植物
千金子始載於《蜀本草》,原名續隨子。《開寶本草》云:“生蜀郡(今四川)及處處有之。苗如大戟。”《本草圖經》云:“今南中多有,北土差少,苗如大戟,初生一莖,莖端生葉,葉中復出數莖相續。花亦類大戟,自葉中抽乾而生,實青有殼。人家園亭中多種以為飾。秋種冬長,春秀夏實。”《綱目》將其入本部毒草類。盧之頤《本草乘雅半偈》云:“苗如大戟,初生一莖,葉在莖端,葉復生莖,莖復生葉,轉輾疊加,宛如十字。作花也類大戟,但從葉中抽乾,井結實耳。”經考證以上所述,與現大戟科植物續隨子相符。
別名
續隨子、打鼓子、一把傘、小巴豆、看園老。
藥源
為大戟科植物續隨子的種子。
炮製
除去雜質,篩去泥沙,洗淨,撈出,曬乾,用時打碎。
採收儲藏
夏、秋二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除去雜質,乾燥。置陰涼乾燥處,防蛀。
功效
瀉下逐水,破血消症;外用療癬蝕疣。
主治
用於二便不通,水腫,痰飲,積滯脹滿,血瘀經閉;外治頑癬,贅疣。
相關配伍
1.治水氣:聯步一兩,去殼研,以紙裹,用物壓出油,重研末,分作七服。每治一人,只可一服,丈夫生餅子酒下,婦人荊芥湯下。凡五更服之,至晚自止,後以厚朴湯補之,頻吃益善。仍不用吃鹽、醋一百日。(《斗門方》)
2.治陽水腫脹:續隨子(炒,去油)二兩,大黃一兩。為末,酒、水丸綠豆大。每服以白湯送下五十丸,以去陳莝。(《摘元方》)
3.治小便不通,臍腹脹痛不可忍:續隨子(去皮)一兩,鉛丹半兩。上二味,先研續隨細,次入鉛丹,同研勻,用少蜜和作團,盛瓷罐內密封,於陰處掘地坑埋之,上堆冰雪,惟多是妙,臘月合,至春末取出,研勻,別煉蜜丸如梧桐於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煎木通湯下,不拘時,甚者不過再服,要效速,即化破服。病急鏇合亦得。(《聖濟總錄》續隨子丸)
用法用量
1~2g,去殼,去油用,多入丸散服。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
生理特性
二年生草本,全株無毛。根柱狀,長20厘米以上,直徑3-7毫米,側根多而細。莖直立,基部單一,略帶紫紅色,頂部二歧分枝,灰綠色,高可達1米。葉互動對生,於莖下部密集,於莖上部稀疏,線狀披針形,長6-10厘米,寬4-7毫米,先端漸尖或尖,基部半抱莖,全緣;側脈不明顯;無葉柄;總苞葉和莖葉均為2枚,卵狀長三角形,長3-8厘米,寬2-4厘米,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近平截或半抱莖,全緣,無柄。
花序單生,近鍾狀,高約4毫米,直徑3-5毫米,邊緣5裂,裂片三角狀長圓形,邊緣淺波狀;腺體4,新月形,兩端具短角,暗褐色。雄花多數,伸出總苞邊緣;雌花1枚,子房柄幾與總苞近等長;子房光滑無毛,直徑3-6毫米;花柱細長,3枚,分離;柱頭2裂。蒴果三棱狀球形,長與直徑各約1厘米,光滑無毛,花柱早落,成熟時不開裂。種子柱狀至卵球狀,長6-8毫米,直徑4.5-6.0毫米,褐色或灰褐色,無皺紋,具黑褐色斑點。花期4-7月,果期6-9月。
生長環境
產于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陝西、甘肅、新疆、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地,栽培或逸為野生廣泛分布或栽培於歐洲、北非、中亞、東亞和南北美洲。
藥材性狀
呈橢圓形或倒卵形,長約5mm,直徑約4mm。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具不規則網狀皺紋,網孔凹陷處灰黑色,形成細斑點。一側有縱溝狀種脊,頂端為突起的合點,下端為線形種臍,基部有類白色突起的種阜或具脫落後的疤痕。種皮薄脆,種仁白色或黃白色,富油質。氣微,味辛。
藥理作用
種子含固定油,新鮮時無色、無味;俱可很快變惡臭而有強辛辣味,致瀉成分為千金子甾醇、種子脂肪油中所含的環氧乾金二萜醇苯乙酸酯二乙酸酯,對胃腸刺激,可產生峻瀉,作用強度為蓖麻油的三倍。山羊食此植物後,在其乳汁中亦含有此種毒性物質。
:據初步篩選試驗(美藍法、瓦伯呼吸儀),鮮草對急性淋巴細胞性及粒細胞型、慢性粒細胞型、急性單核細胞型白血病白細胞均有抑制作用。同屬植物E.Amygdaloides含鬼臼樹脂,有抗腫瘤作用,但毒性較大。
本品所含的瑞香素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及綠膿桿菌的生長有抑制作用。
:瑞香素具有鎮痛作用,其治療指數為20.9,磷酸可待因為24.7,瑞香素雖略低,但較安全。臨床用於外科手術麻醉,效果與杜冷丁對照無明顯差異。其鎮靜作用表現在與巴比妥類藥物有非常顯著的協同作用,促進注射閾下催眠劑量的小鼠入睡快而持久。有抗炎作用,強度比相同劑量的水楊酸鈉稍強。本品所含的七葉樹甙給於大鼠ip10mg/kg,對角叉菜膠性、右鏇糖酐性、5-羥色胺性及組胺性關節炎均有抑制作用,抑制強度分別為35,28,20,8%。對大鼠肉芽腫的形成(棉球法)、豚鼠紫外線照射背部形起的紅斑反應、組胺引起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均有抑制作用。
:以各種途徑給於大鼠及兔七葉樹甙均能增進尿酸排泄。亦有報導對小鼠有顯著的利尿作用。
:七葉樹甙有抗血凝以及抑制大鼠眼晶狀體的醛糖還原酶等作用。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耐乾旱。以陽光充足、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壤土栽培為宜。低洼地和粘土不宜栽培,易發生病害。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直播法,7-8月採收深褐色果實,曬乾備用。南方秋播9月中旬至9月下旬;北方春播3月下旬至4月上旬。穴播,按行株距30cm×30cm開穴,穴深5-7cm,每穴播5-6顆。條播,按行距40cm開溝,溝深5-7cm,將種子均勻播火。播後燒人糞尿,復土2-3cm。
田間管理
出苗後及時間苗、補苗,鬆土除草,結合追施人糞尿。現蕾前要增施過磷酸鈣。遇雨季要開溝排除積水。生長後期要培土,以免倒伏。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葉斑病,高溫多雨季節易發病,可噴1:1:150倍波爾多液或克菌丹防治;枯萎病可撤石灰消毒。蟲害有老虎、蠐螬為害。
各家論述
1.《綱目》:續隨子與大戟、澤漆、甘遂莖葉相似,主療亦相似,其功皆長於利水,惟在用之得法,亦皆要藥也。2.《本草經疏》:續隨子,味辛氣溫,而其性有毒,實攻擊克伐之藥也。長於解蠱毒,以致腹痛脹滿,攻積聚,下惡滯物,及散痰飲。至於婦人月閉、症瘕、痃癖、瘀血,大小腸不利諸病,則各有成病之由,當求其本而治,不宜概施。蓋此藥之為用,乃以毒攻毒之功也。
3.《蜀本草》:治積聚痰飲,不下食,嘔逆及腹內諸疾。
4.《日華子本草》:宣一切宿滯,治肺氣水氣,敷一切惡瘡疥癬。
5.《開寶本草》:主婦人血結月閉,症瘕痃癖,瘀血蠱毒,心腹痛,冷氣脹滿;利大小腸。
6.《本草正》:逐水殺蟲。
7.江西《草藥手冊》:治晚期血吸蟲病,肝脾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