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賢

繆賢

繆賢,戰國時候,趙國的宦者令,藺相如的舉薦者,歷史上的好宦官。

原文

繆賢 注音:繆miào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①。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②,願以十五城請易璧。趙王與大將軍廉頗諸大臣謀: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③;欲勿予,即患秦兵之來④。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王問:“何以知之?”對曰:臣嘗有罪⑤,竊計欲亡走燕⑥,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語曰:‘臣嘗從大王與燕王會境上⑦,燕王私握臣手,曰“願結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謂臣曰:‘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於趙王⑧,故燕王欲結於君。今君乃亡趙走燕,燕畏趙,其勢必不敢留君,而束君歸趙矣⑨。君不如肉袒伏斧質請罪⑩,則幸得脫矣。’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注釋

①和氏璧:據《韓非子·和氏篇》記載,楚人卞和在山中得到璞,獻給楚厲王,厲王派玉匠鑑別,說是石塊。厲王下令砍斷卞和左足。楚武王即位,卞和又獻璞,玉匠仍說是石塊。武王又砍斷他的右足。楚文王即位,卞和抱璞在山中大哭。文王令匠人把璞剖開,裡邊果然是一塊寶玉,於是命名為和氏之璧。②遺:送。③徒:白白地。④患:擔心。⑤嘗:曾經。⑥竊:私下。亡走:逃跑。⑦境:指邊境。⑧幸:寵愛。⑨束:捆綁。⑩肉袒:脫去上衣,露出上體。斧質:古代殺人刑具。質,同“鑕”,鐵砧板,人伏其上等待砍頭。

譯文

繆賢推薦藺相如

趙惠文王的時候,得到了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聽說了這件事,就派人給趙王一封書信,表示願意用十五座城交換這塊寶玉。趙王同大將軍廉頗及大臣們商量:要是把寶玉給了秦國,秦國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騙;要是不給呢,就怕秦軍馬上來攻打。怎么解決沒有確定,想找一個能派到秦國去回復的使者,沒能找到。宦者令繆賢說:“我的門客藺相如可以派去。”趙王問:“你怎么知道他可以呢?”繆賢回答說:“為臣曾犯過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國去,我的門客相如阻攔我,說:‘您怎么會了解燕王呢?’我對他說:‘我曾隨從大王在國境上與燕王會見,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說“願意跟您交個朋友”。因此我就了解他了,所以想往他那裡去。’相如對我說:‘趙國強,燕國弱,而您受寵於趙王,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結交。現在您是逃出趙國奔到燕國,燕國怕趙國,這種形勢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還會把您捆綁起來送回趙國。您不如脫掉上衣,露出肩背,伏在斧刃之下請求治罪,這樣也許僥倖被赦免。’臣聽從了他的意見,大王也開恩赦免了為臣。為臣私下認為這人是個勇士,有智謀,派他出使很適宜。”

人物評價

歷史上的好宦官

范曄《後漢書卷七十八 宦者列傳第六十八》記載:

《易》曰:“天垂象,聖人則之。”宦者四星,在皇位之側,故《周禮》置官,亦備其數。閽者守中門之禁,寺人掌女宮之戒。又雲“王之正內者五人”。 《月令》:“仲冬,命閹尹審門閭,謹房室。”《詩》之《小雅》,亦有《巷伯》 刺讒之篇。然宦人之在王朝者,其來舊矣。將以其體非全氣,情志專良,通關中人,易以役養乎?然而後世因之,才任稍廣,其能者,則勃貂、管蘇有功於楚、晉,景監、繆賢著庸於秦、趙。及其敝也,則豎刁亂齊,伊戾禍宋。

翻譯:《周易》說: “上天顯示徵兆,聖人遵守它。”宦官四顆星,在天帝星的旁邊,所以《周禮》設立官職,也備有宦者的名目。《周禮》中間人掌管宮內中門的警戒,寺人負責後宮的戒令。又說“天子有五個人負責皇后的路寢”。《月令》:“冬天第二個月,命令負責宮廷出入的宦官察看宮中門戶,小心把守宮室。” 《詩經》中的《小雅》,也有指責進讒言的《巷伯》篇。然而宦官之在朝廷由來很久了。難道因為這些人體氣不全,感情志趣專一良善,能夠和宮內的人來往,容易驅使養活嗎?然而後代沿襲,宦官的才能和任用逐步擴大。有才能的,就有對楚國、晉國立有功績的勃貂、管蘇,被秦國、趙國記錄功績的景監、繆賢。至於宦官的害處也有像豎刁搞亂齊國、伊戾給宋國造成災難的事情。

貴在甘居下人之下

繆賢身為宦官,卻能捨命舉薦門下客藺相如為國效力。“完璧歸趙”後,相如的地位扶搖直上,升為上卿,權位遠在繆賢之上。而繆賢卻甘居下人之下,毫無怨言。這種坦蕩胸懷與甘當“人梯”的恢宏氣量,與滿腦子庸俗的名位觀念和可怕的嫉賢妒能的廉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繆賢甘居下人之下,甘當“人梯”的坦蕩胸懷和不計名位的閃光思想,值得今人學習發揮。

後人讚譽

廉頗藺相如 廉頗藺相如

讀過《廉頗藺相如列傳》的人,往往被藺相如機智勇敢的膽識和顧全大局的精神所感動,也為廉頗知錯就改的態度和“負荊請罪”的行為所欽佩。多少年他們的故事一直膾炙人口,傳誦不衰。就是今天誰能說這些事跡沒有一定的實際意義呢?誰能說他們的愛國思想不值得發揚光大呢?他們應該得到應有的讚譽。

然而,令我不解的是贊相如,贊廉頗者,大有人在,多有文在;而贊繆賢者,卻未聞其聲,未見其文。仔細想來,驚詫之餘,感到有點不平。這是歷史的偏見,還是歷史的疏忽?這是前人的偏見,還是前人的疏忽?

讀過“列傳”的人都明白,藺相如是由繆賢推薦給趙王的,沒有繆賢的推薦,藺相如很可能成為“不得見者三十六年”的老“舍人”,恐怕就無緣會見趙王,出秦。恐怕也談不上為維護趙國的尊嚴而嶄露頭角,顯露才華,恐怕也不會“拜為上卿,使強秦不敢加兵於趙”。誠然,相如不辱君命,廷叱秦王,願以“頭璧俱碎”,“畢禮而歸”,“秦不敢動”,其功可謂大矣。但是此功,同繆賢的舉薦是分不開的,可以說是有相如一半,有繆賢一半。特別是在那個社會,真正能“請處囊中”,“脫穎而出”,能有幾人?在特定的情況下,沒有伯樂,哪來千里馬?沒有繆賢,哪來藺相如?徐元之薦諸葛,一直被傳為佳話;王亞南之識陳景潤,也已經成為美談。而繆賢之舉藺相如,自也應當讚譽不斷。俗話云:慧眼識英雄。慧眼的可貴就在於一個識字,繆賢的確別具慧眼能識相如之才,如果沒有繆賢這雙慧眼,像藺相如這樣的賢相之才,恐怕也會有“遺而不知”,並且“識而被薦”,這不是繆賢的功勞?如果“記功簿”上的名次有先後之分,那繆賢應居第一,而相如第二!繆賢第一,不僅因為他能識,能薦藺相如,而且還因為他在向趙王推薦之時,能揚相如之長,不避己之短,並敢於以己之短來襯托相如之長。這就更加難能可貴。“竊計欲亡走燕”,這是繆賢的隱私。要說短,恐怕沒有比這更嚴重的吧?誰敢在君王面前暴露呢?為了薦賢,為了讓賢才為世所用,為了趙國的榮辱安危,繆賢卻不計一己之利害,勇於在趙王面前揭“短”,敢於把自己之短同相如之長對比,肯定相如是“勇士,有智謀,宜可使”。試想,沒有替人才鋪路的決心和勇氣,沒有愛才,惜才的強烈意願,能如此嗎?世人都贊春秋時期的祁黃羊,說他“外舉而不避仇,內舉不避子”,這自然其之禮數。而繆賢的舉才不瞞隱私,不避己短,則有高出一籌。舉才不避仇,不避子,固然不容易;但舉才不瞞私,不避短,那就更難。繆賢能如此,恐怕在舉才世上亦屬罕見。要不是繆賢這樣極力保薦,趙王能否召見相如,也實難斷言。

“慧眼識英雄”,可貴!贊繆賢,理應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