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株高3-8厘米,細弱,半匍匐狀。根狀莖短而直立,先端密被鱗片;鱗片闊披針形,長1.5-2毫米,膜質,黑褐色,邊緣流蘇狀。葉簇生;葉柄纖細,絲狀,長0.3-2.5厘米,粗約0.3毫米,草綠色,光滑,上面有淺闊縱溝,縱溝兩側邊緣為淡綠禾稈色;葉片線狀披針形,長2-6厘米,寬0.7-1厘米,先端漸尖,簡單的二回羽狀;羽片5-11對,相距4-6毫米,彼此疏離,互生或基部的對生,平展,幾無柄,基部一對不縮短,與上面幾對同大,闊卵形,長寬各約4毫米,近一回羽狀或三出(向上的為二裂);小羽片2-4片,通常三出,斜展,彼此接近,同大,橢圓形,長2-3毫米,中部寬1.5-2毫米,尖頭或急尖頭,基部漸狹為闊楔形,與羽軸合生並下延,邊緣全緣,或基部一對分離,頂部二至三裂;上部羽片為二至三裂,近頂部的不分裂。葉脈兩面均明顯,上面略隆起,小脈單一,每裂片1脈,先端有明顯的水囊、不達邊緣。葉薄草質,乾後灰綠色;葉軸草綠色,光滑,上面有淺縱溝,頂端常伸長並有1枚被鱗片的小芽胞,能著地生根行無性繁殖。孢子囊群近橢圓形,長1-1.5毫米,每裂片或小羽片1枚,生於小脈的上側或下側,位於裂片或小羽片的中央;囊群蓋同形,淡灰綠色,膜質,全緣,開向主脈,有時開向葉邊,宿存。染色體2n=72。為本屬形體最小的一種,經常與蘚類混生成小層片。
產地分布
產四川(峨眉山、金佛山)、貴州、雲南(麗江、鎮康、祿勸、景東、漾濞)及台灣。朝鮮、日本也產之。
生長習性
生於陰濕的石灰岩洞中,常與蘚類混生,海拔2000-27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