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邊鐵角蕨
半邊鐵角蕨(Asplenium unilaterale Lam.),鐵角蕨科、鐵角蕨屬蕨類植物,分布於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緬甸、印度、斯里蘭卡、馬達加斯加以及中國大陸江西、台灣北部、湖北西部、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半邊鐵角蕨
- 拉丁學名:Asplenium unilaterale
- 界:植物界
- 門:蕨類植物門(Pteridophyta)
- 亞門:真蕨亞門(Filicophytina)
- 綱:薄囊蕨綱(Leptosporangiopsida)
- 目:水龍骨目(Polypodiales)
- 科:鐵角蕨科(Aspleniaceae)
- 屬:鐵角蕨屬(Asplenium L.)
- 種:半邊鐵角蕨
- 命名者及年代:Lam.
- 分布區域:重慶,福建,甘肅,廣東,廣西,貴州,海南,香港,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台灣,雲南,浙江
基本信息
半邊鐵角蕨AspleniumunilateraleLam.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4(2)卷||鐵角蕨科ASPLENIACEAE||鐵角蕨屬AspleniumL.||鐵角蕨組Sect.Asplenium||半邊羽系Ser.UnilateraliaChingetS.H.Wu||半邊鐵角蕨AspleniumunilateraleLam.
20.半邊鐵角蕨單邊鐵角蕨(台灣植物志)圖版5:1-9
植物形態
半邊鐵角蕨,植株高25-40厘米。根狀莖長而橫走,粗2-3.5毫米,褐色,先端密被鱗片;鱗片披針形,長2-3毫米,基部寬約0.5毫米,膜質,褐色,全緣。葉疏生或遠生;葉柄長11-20厘米,粗1-2毫米,栗褐色,有光澤,基部疏被與根狀莖上同樣的鱗片,向上光滑,上面有淺闊縱溝;葉片披針形,長15-23厘米,中部寬3-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幾不變狹,一回羽狀;羽片20-25對,互生,略斜展,近無柄,中部羽片同大,長2-3.5厘米,基部寬0.6-1厘米,半開式的披針狀不等邊四邊形,漸尖頭,偶有鈍尖頭,基部不對稱,斜楔形,上側平截並與葉軸平行,略呈耳狀,下側斜切,呈狹楔形,內緣及下緣下部全緣,其餘邊緣均有尖鋸齒,中部各對羽片相距5-10毫米,彼此密接,下部羽片略疏離,略向下反折,與中部羽片同形同大或略小。葉脈羽狀,兩面均明顯,主脈下部與羽片下緣合一,小脈纖細,二叉,偶有單一,基部上側小脈常為二回二叉,斜向上,伸向鋸齒頂端,但不達葉邊。葉草質或薄草質,乾後灰綠色,兩面均無毛;葉軸栗褐色,有光澤,上面有淺闊縱溝,縱溝邊緣為灰綠色。孢子囊群線形,長2.5-4毫米,棕色,生於小脈中部,位於主脈與葉邊之間,每羽片有10-16(-18)枚;囊群蓋線形,淡棕色,膜質,全緣,開向主脈,在羽片基部上側的間或開向葉邊,宿存。染色體n=72。
產地分布
半邊鐵角蕨產江西(廬山、黃岡山、萍鄉、龍南)、台灣北部(烏來山)、湖北西部(巴東、宜昌)、湖南、廣東(北江、樂昌、清遠、懷集、雲浮、新興、信宜、汕頭)、海南(陵水、白沙、保亭)、廣西(百色、龍津、上思、凌樂、羅城)、四川(峨眉山、縉雲山、灌縣、蘆山、南川、洪雅、雅安、峨山、米易、巫溪、武隆)、貴州(梵淨山、冊亨、都勻、三合、松桃、沿河、貞豐、惠水、安平)、雲南(河口、文山、麻栗坡、屏邊、蒙自、鎮康、西雙版納、孟連、臨滄、建水、維西、景東、漾濞、貢山、耿馬)。生林下或溪邊石上,海拔120-2700米。也廣布於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緬甸、印度、斯里蘭卡及馬達加斯加等地。
鐵角蕨科·鐵角蕨屬蕨類植物
鐵角蕨屬(Asplenium L.),鐵角蕨科的中心屬,約660種,廣布於世界各地,尤以熱帶為多。中國現知有110種,以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為分布中心。本屬植物的形體變異很大,按其形態特徵可分為許多自然群。我國產的種類分屬於以下4個組:單葉組、鐵角蕨組、蓍葉組、叉葉組。 |